沙氏太极历史起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1 21: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17
几百年来,太极拳在健身、技击方面的功效,已经早被人们公认。太极拳淬广泛,风及中外。
一、太极拳的由来
究竟是何时何地何人创造了太极拳,早段时间曾引起很多人的质疑。有的说是宋朝的张三丰,或者说是唐朝的李道子,许宣平……更有甚者,竟还有人说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的王宗岳,传授了明末清初的蒋发,真是众说纷纭,不一而是。前者近于渺茫无绪,师崇道士神仙,一片神话故事;后者涉于玩弄虚玄,有意壮大门户,终归难圆其说。结果,二者都是经不起历史鉴定的。
一九三0---一九三二年,旧*武术馆总编、拳界名宿唐豪(字范生)先生,曾约陈子明作向导,先后三下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时经数月,深入调查研究,考查了《中州文献辑》、《温县县志》、《陈氏家乘》、陈鑫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三三拳谱》①手抄稿本,拍摄了有关太极拳以往的人物遗像、遗物、碑碣、坟墓和时人的拳照等历史资料,才证实了太极拳的鼻祖是明末清初时期陈家沟陈氏第九代的陈王庭(字奏廷,约1600-1680年)。溯到陈王庭是在他始祖陈卜所遗留的世传拳械的基础上,汲取了当代诸家拳路的特长,熔为一炉,推陈出新的创编了太极拳。
二、陈家沟和太极拳
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位于县城以东十华里,骑居清风岭上,六百年前叫做常阳村。
明皇朝定鼎(1368年)之后,尝三洗怀庆,人烟几绝,继又强迁山西之民填补。洪武五年,(1372年)陈家沟陈氏的始祖陈卜,由山西泽洲(晋城)原都郡,率领全家逃奔洪洞,复又*迁到河南省怀庆府河内(沁阳)县,就在该县东南三十多华里的地方结草为舍,定居下来。由于他为人忠厚和善,又精通拳械,邻近的人都很器重他,就把他住的地方叫做陈卜庄(解放后并为温县,到现在还叫做陈卜庄)。过了二年,他因这个地方地面低窄,又把全家搬到温县的常阳村。后来陈氏人丁繁衍,常阳村就改叫陈家沟了。
陈氏历代相传,先是六世同居,七世分家。在家业未奠定之前,偏重于垦种兴建,间习拳械,作为家学世传达室。对于文学,比较忽视。所以,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建立《陈氏家乘》。相距迁来时,已将四百年,这当中的人物、事迹,缺少文字记载,特别是有关拳术方面,多有逸漏,因而拳械仅从第九代陈王庭直接序起。
三、太极拳的衍续与发展
陈王庭,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文武兼优,深聆黄老之学。他根据我国古典唯物哲学《易经》的阴阳对待学说,并参照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采择汉代诸家优秀拳路的特长,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捶、十三势、炮捶、108势太极长拳;器械有:*、刀、剑、棍、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发前人所未发,为我们后来的人创造了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结晶和骄傲。
陈王庭学问渊博,其生平著作据说不少,但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在尚存仅有《拳经总歌》和词(长短名)一首,其词开端写道:"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在这样的教育启发下,陈家沟练拳的风气就更蔚然而兴了。现在还流传着两句谚语:"会不会,金刚大捣碓"②、"喝喝陈沟水,就会抬抬腿"。这就说明太极拳在陈家沟的普及和广泛。从而世代相传,名手辈出,逐渐发展到祖国各地和友邦。
陈王庭五传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长兴传拳子侄及徒杨福魁(露禅)。福魁返原籍河北永年后,传子班侯、健侯。健侯传子少侯、澄甫。班侯传徒全佑,全佑传子吴鉴泉。十九世纪中期,杨福魁的同乡武禹襄,见杨福魁拳艺精湛,也到陈家沟求学。时陈长兴年事已高,施教不便,武才趋拜陈氏十五世在赵堡镇住的陈清平学拳。武旋里后,又传其甥李亦畲,二氏均系世家,甥舅亦皆饱学,对拳理也易于理解融化,所以都有所成就。后来李又传郝为真,郝又传子月如及徒孙禄堂。经过这样蔓延传递,陈氏太极拳就发展成为以杨福魁、武禹襄、吴鉴泉、孙禄堂四人为代表的杨、武、吴、孙四大流派。
另外陈氏108势太极长拳,于清乾隆年间,由陈正如徒郭永福传山西洪洞贺怀壁,贺又在山西广为传播。下边简列《太极拳传递表》③,便可源源本本的一目可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