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3 04: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3:06
8岁登基,14岁亲政,作为中国 历史 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平定三藩之乱、一统台湾、三征噶尔丹……不仅加强了*集权,还标榜仁政,发展经济,开启了康乾盛世——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高峰,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康乾盛世中的另一个主角,则是他的孙子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帝是中国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在位60年(为表孝心,比康熙少一年),在位期间延续了康乾盛世的辉煌,并发展到最高峰。
历史 上关于祖孙两人的宫廷秘闱,举不胜书,外间难得其详。
那么康熙和乾隆的关系到底如何?有传言说,康熙初次与孙子乾隆见面时,惊讶到放下了手中的杯子,是真的吗?
乾隆
康熙帝一生后妃众多,子孙众多,有子35人,孙97人,仅老四雍亲王胤禛这一脉,在康熙临死前(1722年)仍存于世的孙子就有:弘时,弘历,弘昼,福慧四子(福沛、弘瞻尚未出生)。
胤禛
皇长子胤禔,育有十五子(后三子雍正年生)。
二阿哥胤礽,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刚满周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后经两立两废,从小深受康熙恩宠喜爱。
或爱屋及乌,其二子弘晳自小被养育宫中,与祖父康熙感情亲厚。
三子胤祉,书法骑射俱佳,在众皇子中极为瞩目,生十二子。
八子胤禩,少时为惠妃抚养,自幼备受康熙喜爱,是当时最年轻的被封爵的皇子。
十四阿哥胤祯,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却曾西征领兵出征,功勋卓著,为保卫国家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共有四子。
而四子雍亲王胤禛,生母为乌雅氏出身低微,又并无功绩,所以在康熙的一众儿子中,一开始并不出众,曾自称天下第一闲人。
乌雅氏
所以作为雍正儿子的乾隆从小一直未曾见过祖父康熙,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雍正并非真的与世无争。
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当年的九子夺嫡何其凶险,以至于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
作为最后的赢家,雍正身处其中又怎可能独善其身,真的出淤泥而不染?不论雍正多么标榜自己与世无争,明里暗里都免不了做一番布置。
当时雍正的几个皇子中,弘时为长,却年少放纵,行事不谨,雍正对其颇为失望;
而弘历年纪虽小,出身不高(生母雍王府藩邸格格——低阶妾),却机敏聪颖,伶俐好学,相传六岁即能背诵《爱莲说》,自然更受父亲雍正看重。
于是,在雍正把握到了康熙晚年因九子夺嫡而失望空虚,需要得到亲情的精神慰藉的心理后,便有意想让乾隆去讨得祖父康熙的欢心。
当时的具体情形现已不可知,但不论有意或无意,少年乾隆最终以皇孙弘历的身份,在十一岁这年被带到了祖父康熙的面前。
事实上,康熙初次见到孙子乾隆是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
阳春三月,圆明园花开正好,雍正陪侍康熙于圆明园观花避暑。
十一岁的乾隆就是在这时,第一次见到了后来影响了他一生的祖父康熙。
雍正告诉自己的父皇康熙,说自己有两个儿子,已经十一岁了,却还一直未曾见过皇祖父。
康熙当即兴致颇好地说道,那就带来见见吧。
于是,弘历和弟弟弘昼(与弘历同年),就这样被带到了康熙的面前。
十一岁的少年,正是眉清目秀,身形挺拔的样子。
弘历行礼参拜时,举止温文尔雅,被问起功课时,还将所学经书大大方方地背了下来,一字不差。
行事沉稳,谈吐得宜,尽显天家风范,光芒一下子掩盖住了行事拘谨的弟弟,康熙见了,过目难忘,不禁惊讶地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考较了几番,弘历都对答如流,于是康熙心里就更加满意了,不由地抚掌赞叹。
第二年,雍正又请父亲康熙避暑赏园,将乾隆作为一张王牌又打了一次。
雍正再次将乾隆推荐给了康熙,而这一次的反响就更加好了,康熙对乾隆爱抚备至,即命将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接近乾隆居住畅春园),赐为乾隆起居读书之所。
自此,乾隆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后一直随侍康熙左右。
后来乾隆随康熙在避暑山庄时,更是得康熙亲自授课。
不仅意在教诲,即使是日常批阅奏章,接见*时,康熙也并不避讳,乾隆因此受益良多,继位后也时常感念。
一次狩猎,乾隆连中五箭,使得康熙龙颜大悦,不仅称赞了乾隆的箭法,甚至还赐了黄马褂。
回到北京之后,康熙更是决定要将乾隆接进宫抚养。
康熙
为了便于祖孙俩时常亲近,乾隆居住在离康熙寝宫乾清宫不远的毓庆宫,随祖父学习统治权术。
十二岁的乾隆,俨然成了当时康熙膝下最得宠的皇孙,这对当时的雍正来说,可是一个大好的消息。
甚至后来,雍正成为“九子夺嫡”最后的赢家——于康熙去世后荣登大宝,很难说不是因为“父凭子贵”,沾了儿子的光,从而在一众皇子中更加受康熙帝看重。
因此,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都一直有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于雍正之说流传。
其实,关于康熙与乾隆初次见面的记载,主要见于《清高宗实录》以及乾隆在自己御制诗中批注。
《清高宗实录》卷一记载,“(乾隆)祇谒圣祖于圆明园之镂月开云,见即惊爱,命养育宫中……”在《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乾隆曾追述此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时皇祖(康熙)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
但实际上,《清高宗实录》是乾隆朝的官书,并不是康熙朝的记载,有作伪可能,而乾隆本人所言,主观性就更大了。
所以,想探究康熙与乾隆的关系究竟如何,还需要更多的史料,从侧面证明这件事的真实性。
有趣的是,《清高宗实录》对另一件重要的事有着更多记载,“(乾隆)入永安莽喀围场,命侍卫引射熊……圣祖御*殪之……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子后……”
这两句话其实暗含的是一件事,康熙生前已预定将传位给雍正,并最终要由乾隆继承皇位。
换句话说,那些康熙对乾隆毫不掩饰的偏爱和赞美,其意义不仅仅是祖父对孙子的疼爱与看重,还隐含着康熙希望将来由乾隆继承帝统的愿望。
皇位继承竟然隔代指定,世所罕见!
康熙帝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去世,相处一共也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如果史书所说隔代指定为真,那么也只剩康熙特别喜爱乾隆这个孙子这一个解释了。
如果解释成立,康熙真的喜欢乾隆到指定皇位继承的程度,那么康熙初次见到孙子乾隆时,惊讶地放下了杯子,也就很好理解了。
《清高宗实录》不能尽信,还有一些其他的史书也记载了这件事。
清代 历史 笔记《啸亭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圣祖初见于藩邸牡丹台,喜曰:‘此子福过于予’。乃命育诸禁庭……”
其作者昭梿(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后)为清皇室近支宗室,且《啸亭杂录》以记载清代掌故翔实著称,历来受学术界重视,故有一定可信度。
还有一份更早的史料记载,早到康熙刚刚逝世,雍正初始登基。
《朝鲜李朝实录》中景宗二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有这样的记载:
“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召阁老马齐言曰:‘……胤禛第二子(存活的皇子中,弘历排行第二)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这份朝鲜的 历史 文献,是关于康熙死后皇位继承的最详尽、具体的资料,比清代的官方史书及 历史 笔记都要早得多。
由此,可以姑且认为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于雍正,虽然于理不合,但确有此事。
或许当年初次见面,康熙正是惊讶于乾隆的天纵英姿,有预感和欣慰大清江山后继有人,才一时讶异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无论如何,往事不可追,乾隆一生都感念祖父康熙的恩遇,也算是在祖父的庇佑下顺利地继承了皇位。
《雍正遗诏》中言:“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这段特殊的祖孙情,今天读来仍令人感动。
今天来看,乾隆最终并没有辜负祖父康熙的期望,政事勤勉,励精图治,延续了康乾盛世的辉煌。
虽晚年奢靡喜功,也使得清朝国运开始由盛转衰,但封建王朝一事,本来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就不是长久之道。
[1]张羽新.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于雍正考——雍正夺嫡辨正[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01):12-20.
[2]张斌(羽冲),李建宏.简论康、乾二帝的祖孙情结[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0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