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代 嫡子即位有几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3 01: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8:49
唐代嫡子即位的约有12位:
1、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649年逝世,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2、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逝世,武后令上金、素节二王,义阳、宣城二公主听赴哀。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
3、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是武则天亲生四子之一(第三子),唐高宗李治第七子,生于公元656年,母亲武则天生他时刚升任皇后,父亲高宗李治给他起名为“显”,后又赐名“哲”。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虽然李显是自商朝太甲以后的第一位两朝天子,也是第一个复辟的“皇帝”,但是他昏庸*,亲小人远贤臣,也无法控制宗室、权臣与皇后之间的争斗,是一位评价中下的中国历史人物。
4、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朝第五位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自行上表请辞,由武太后 ( 武则天 ) 临朝;第二次在位时间是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后退位禅让于子李隆基 ( 唐玄宗 ) 。李旦为唐高宗李治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显等都是其兄长。
5、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汉族,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公元779年6月12日至805年2月25日在位。曾用年号:建中(780—783年);兴元(784年);贞元(785—805年)。庙号:唐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葬地:崇陵。
唐德宗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唐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肩负起与安史叛军余孽最后决战的使命。平定叛军之后,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6、唐顺宗李诵是德宗的嫡长子,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十二日出生于长安。居储位二十余年。李诵“性宽仁有断”,且素有大志,对肃宗朝以来形成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及其弊政颇为不满。为太子时,常与侍读王叔文、王俖等谋划继位后的改革之事,并留意物色人才。顺宗在位时,唐朝已由盛转衰,虽战乱得以平息,但国库空虚,人口锐减,割据势力严重。顺宗即位后,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民生的措施,整顿吏治,史称「永贞革新」。但为夺取宦官的兵权,触怒了守旧的老臣和宦官们,*退位,传位于太子,次年病死,仅四十五岁。
7、唐宪宗李纯(778--820):原名李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778年3月17日)出生在长 唐宪宗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820年2月14日),迷信神仙的宪宗被宦官所杀。
8、唐穆宗(795—824) 即李恒,初名宥。唐代皇帝。公元820—824年在位。宪宗第三子。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元和七年(812),立为太子。后为王守澄等拥立。即位后,耽于宴游,不以国事为意。亲信佞庸,疏远忠臣,削弱军力,法制无章。又加征两税与榷茶,增加百姓负担。朝中牛李党争日炽,朝外幽州、相州、镇州兵变继起,朱克融、王庭凑扰乱定、蔚、贝等州。河朔再失,藩镇割据加剧,府藏尽竭。长庆元年(821),与吐蕃议和,立《长庆会盟碑》。次年,击毬致病,不理朝政。宦官王守澄与宰相李逢吉相勾结,*国事,势倾朝野,*更加*。后服金丹致死。葬光陵(今陕西蒲城北),谥文惠皇帝。
9、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8岁。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0、大唐昭圣恭惠孝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大中十三年 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护军 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郓王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改元“咸通”。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1、唐僖宗李儇(862年腊月十三-888),儇Xuān,唐朝第二十一位皇帝(武则天除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12岁即位,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在位15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於懿宗死后柩前即位。时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2虚岁;在公元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12、唐昭宗,原名“杰”,即位后改名为敏,后又改为晔,为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他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公元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卒年38岁,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葬和陵。
注:“有唐一代”、“有宋一代”等等,是沿用的古汉语的说法。“有”在古汉语中常用在名词和形容词前面,是个词头,在句式上起调节音节节奏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