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生问答收录在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2 22:3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4:47

请登录
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艺术库
专家库
艺术阳明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当前位置:
阳明百科
龙场生问答
词条
全部
搜索
龙场生问答
编辑
简介
基本信息
正德三年(1508)四月,王阳明作了一篇“奇文”,即这篇《龙场生问答》。有人认为它是王阳明给龙场诸生讲学的记录文,展现的是王阳明的教学场景与教育思想;有人则认为它是一篇精心撰写的“问对体”之论,通过虚构人物的对答阐发心意,体现的是王阳明贬谪龙场的心态。
原文
龙场生问于阳明子曰:“夫子之言于朝侣也,爱不忘乎君也。今者谴于是,而汲汲于求去,殆有所渝乎?
阳明子曰:“吾今则有间矣。今吾又病,是以欲去也。”
龙场生曰:“夫子之以病也,则吾既闻命矣。敢问其所以有间,何谓也?昔为其贵而今为其贱,昔处于内而今处于外欤?夫乘田委吏,孔子尝为之矣。”
阳明子曰:“非是之谓也。君子之仕也以行道,不以道而仕者,窃也。今吾不得为行道矣。虽古之有禄仕,未尝奸其职也。曰牛羊茁壮,会计当也。今吾不无愧焉。夫禄仕为贫也,而吾有先世之田,力耕足以供朝夕。子且以吾为道乎,以吾为贫乎?”
龙场生曰:“夫子之来也,谴也,非仕也。子于父母,惟命之从,臣之于君,同也。不曰事之如一,而可以拂之,无乃为不恭乎?
阳明子曰:“吾之来也,谴也,非仕也。吾之谴也,乃仕也,非役也。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吾万里而至,以承谴也。然犹有职守焉,不得其职而去,非以谴也。君犹父母,事之如一,固也。不曰就养有方乎?惟命之从,而不以道,是妾妇之顺,非所以为恭也。”
龙场生曰:“圣人不敢忘天下,贤者而皆去,君谁与为国矣?”
曰:“贤者则忘天下乎?夫出溺于波涛者,没人之能也,陆者冒焉而胥溺矣。吾惧于胥溺也。”
龙场生曰:“吾闻贤者之有益于人也,惟所用,无择于小大焉。若是,亦有所不利欤?
曰:“贤者之用于世也,行其义而已。义无不宜,无不利也。不得其宜,虽有广业,君子不谓之利也。且吾闻之,人各有能有不能,惟圣人而后无不能也。吾犹未得为贤也,而子责我以圣人之事,固非其拟矣。”
曰:“夫子不屑于用也。夫子而苟屑于用,兰蕙荣于堂阶,而芬馨被于几席;萑苇之刈,可以覆垣。草术之微,则亦有然者,而况贤者乎?”
阳明子曰:“兰蕙荣于堂阶也,而后芬馨被于几席;萑苇也,而后刈可以覆垣。今子将刈兰蕙而责之以覆垣之用,子为爱之耶,抑为害之耶?”
译文
龙场青年问王阳明说:“先生您对朝中的朋友说过,始终忘不了君主。现在您被贬谪到这里,却急切地想着离开,是不是您的思想感情有所改变呢?”
王阳明说:“我现在的想法与以前是有所不同了,况且我现在又生病了,所以想离开。”
龙场青年说:“先生您说自己病了,这我已经知道了。但我还是想冒昧问您,您说的与以前不同,是指的什么呢?是从前地位尊贵而现在地位卑贱,还是从前身处朝堂,而现在退处荒野呢?即便是管畜牧、管粮仓的小官,孔子也都曾做过啊。”
王阳明说:“不是说这种不同。君子为官也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以推行*主张或学说而为官,则是贪恋禄位。现在我不能实现自己推行*主张的理想。虽然古代就有为了俸禄而当官的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对不起自己的职位。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出入的账目都清楚了。现在我不能有愧于自己的职位。如果是为了俸禄而为官,那是因为贫穷,但是我家有祖先留下的田产,努力耕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您说我做这个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因为自己贫穷呢?”
龙场青年说:“先生您来到龙场,是因为被贬谪,而不是因为升官。子女对于父母,唯命是从,臣子对于君主,也应该是一样的。不是说要始终如一吗?但您却可以违背君主,恐怕是不恭敬吧?”
王阳明说:“我来龙场,是因为被贬谪,而不是因为升官。但我被贬谪,还是做官,并不是来服役。服役的人要出力,做官的人就要行道。力可以屈服,但道就不能屈服啊。我不远万里来到龙场,是接受惩罚。但是我仍然有自己工作范围内应尽的责任,现在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而离开,并不是因为惩罚啊。君主如同父母,应该始终如一地侍奉,固然是这样。但不是说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吗?唯命是从,而不讲道义,是妾妇的顺从,并不是所谓的恭敬啊。”
龙场青年说:“圣人不敢忘记天下,贤者都离开了,君主与谁一起治理国家呢?”
王阳明说:“贤者就忘记了天下吗?他们在波涛中出没,是潜水之人的本事。不会水的人冒然下水,会被淹死。我担心跟着淹死啊。”
龙场青年说:“我听说贤者有益于他人,只看人怎么用他,而不分大用还是小用。照您这样说,贤者也有不利于人的时候吗?”
王阳明说:“贤者在社会上做事,只是做合于道义的事。道义没有不合适宜,也没有不利的时候。如果不合道义,即使有广大的产业,君子也不认为这是有利的。并且我听说过,人各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只有成为圣人之后才能够无所不能。我还不能称作贤人,而你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我,本来就是不恰当的对比。”
龙场青年说:“先生您是不屑于做官。如果您愿意做官。兰草和蕙草在屋前繁荣茂盛,然后芳香可以弥漫在屋中;而割下来的萑草和苇草则可以盖墙。微不足道的草木都可以这样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更何况是像您这样的贤者呢?
王阳明说:“兰草和蕙草长在屋前,然后芳香可以弥漫在屋中;萑草和苇草,割了可以盖墙。而现在你要把兰草和蕙草割了用来盖墙,你是爱护兰草和蕙草呢,还是要害兰草和蕙草呢?”
集评
1.傅宏在《明清两代贵阳书院的流变》一文中说:“《龙场生问答》反映了自由讲学的生动情景,强调‘学贵自得’,提倡独立思考、教学相长,重在启迪学生,开发智力,实行开放式、启发式教育,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书院的优良传统,对贵州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华建新在《王阳明散文研究》一书中曾评价:“这是师生之间一次推诚布公的谈话教学法,作为师长的王阳明与弟子之间就为官之道、为学之路,为学与为官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的探讨。从问答中,可以洞察王阳明当时的心态。王阳明没有一点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姿态,与弟子完全处在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王阳明的这篇《龙场生问答》是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形象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为学的目的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方式,尤其注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独立思考的教育。”
3.赵平略在《王阳明散文选译》一书中提出:“这段假托龙场生的问答,实际上是阳明先生在准备私自离开龙场前矛盾心理的表现。但通过兰蕙与萑苇的比喻,可以看出,阳明先生实际上已经做好了私自离开龙场的心理准备。他已经说服了自己。下一步,应该就是实际的准备工作了,但随后就有了阳明先生调离龙场的命令,他用不着偷偷离开了。兰蕙与萑苇的比喻是那样形象而贴切,割掉香草来盖墙,很好地反映了明朝社会对贤才野蛮而粗暴的糟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4:47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
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
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