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52
Desmodium intortum Urd.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入土较深,侧根发达。茎粗壮,匍匐蔓生或缠绕,密生茸毛。主茎呈绿色至微红棕色,长1.3—8m,直径5—8mm;茎节着地即生根,向上生出新枝。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绿色,叶面有微红棕色或紫红色斑点。成龄株叶片长7.5—12.5cm,宽5—7.5cm。总状花序,淡紫或粉红色。果弯曲,每荚含6—10粒肾形种子;种子长2mm,宽1.5mm。千粒重1.3g(图48)。
图48 绿叶山蚂蝗
Desmodium intortum Urd.
地理分布
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澳大利亚引入后做为沿海地区改良草地的重要牧草之一。我国70年代从澳大利亚引入,在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均已引种,表现良好。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在南*带的广西南宁地区,12月中旬仍在开花,翌年元月份种子成熟。在无霜冻地区,四季“常绿”,但以春、秋二季生长最旺盛。夏季高温季节产草量降低。
绿叶山蚂蝗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采用插条繁殖。种子产量较高.每公顷产种子150—375kg,成熟好的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荚果成熟不一致,如不及时采收,往往先成熟的荚果断裂,种子脱落,影响种子产量。一般在种子有50%达到成熟时即可刈割,晒干脱粒;用老茎扦插成活率也很高。插枝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用扦插建植草地虽然生长快,产草量高,但费工费时。不如用种子繁殖简便。
绿叶山蚂蝗再生性比较强,在南宁地区每年刈割2—3次。由于生长点在叶腋,刈割时留茬不能太低,一般留茬20—30cm为好,如留茬低于5cm,该草则逐渐衰退并从草群中消失。建植后的绿叶山蚂蝗草地,对杂草的竞争力很强,杂草几乎全部受抑制。与狗尾草(Setaria viridis)、(Panicum maximum var.riehogiume)、俯仰马唐(Digitaria decumbens)、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大黍(Panicum maximum)、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大翼豆(Maeroptilium atropurpureum)混播生长良好。
绿叶山蚂蝗为热带牧草,喜温热湿润的气候。最适宜在年降水量890—1270mm的中*带以南的沿海地区生长。它适应的土壤范围很广,从砂土到粘壤土都能生长;但在板结、坚实、通气不良的重粘土上生长发育不良,在腐殖质土和砂壤土上生长发育最好,适应的土壤pH4.5—7.5;pH为5.5—6.5发育最好。不耐严寒,生长温度的低限为15℃,在此温度以下,仅能维持生命,或地上部分枯死。一般轻霜嫩枝叶受冻害,重霜可使地上部干枯。喜欢光照,为短日照植物。但也耐荫蔽,在高禾草的遮荫下能正常生长发育。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可建成高效益人工草场。绿叶山蚂蝗能耐水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不耐干旱,夏季高温,往往受温度影响停止生长,在旱季易萎蔫。
绿叶山蚂蝗对磷肥敏感,施磷肥可显著增加产量。根系发达,根瘤多。
饲用价值
枝叶柔嫩多汁,分枝期鲜草含水量达83.93%。无异味,因茎枝密生茸毛,对适口性略有影响。幼嫩时,马、牛、羊、猪、鹅等均喜食。成株的茎叶马、牛采食。结实后,纤维素增加,适口性下降。综合评价为良等饲用植物。
绿叶山蚂蝗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当高。生长地区不同,其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表48—1)。
表48—1 绿叶山蚂蝗的化学成分安徽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分析。(%)
表48—2表明绿叶山蚂蝗氨基酸含量比银叶山蚂蝗高。
表48—2 绿叶山蚂蝗与银叶山蚂蝗的氨基酸含量广西畜牧研究所分析。(%)
绿叶山蚂蝗所含的微量元素也较丰富,其中的铜、铁含量在豆科牧草中是比较高的,但硒的含量较少(表48—3)。
表48—3 绿叶山蚂蝗与银叶山蚂蝗的微量元素含量广西畜牧所分析。
绿叶山蚂蝗的总能和对猪、鸡、牛、羊的消化能、代谢能、净能及可消化蛋白质都比较高,与紫花苜蓿接近(表48—4)。
表48—4 两种山蚂蝗的能值含量广西畜牧所分析。
绿叶山蚂蝗株丛大,叶量多,一年可刈割2—3次,除播种当年产量稍低外,每公顷产鲜草60t以上9刈制干草宜在花前进行。以获种子应在荚果黄褐时及时采收,过晚易落粒。也可做放牧草地,但不耐重牧。
栽培要点
播种前施有机肥15t/ha,过磷酸钙375—750kg/ha,耕耙均匀。春、秋均可播种。条播行距30—40cm,每公顷播种量7.5—11.25kg。也可人工撒播或飞播9与禾本科牧草混种效果也好。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危害,注意除草,并及时灌水,保证苗期生长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