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0 22: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2:54
1991年,当最初版的数字移动电话标准(GSM标准,也就是俗称的2G)才刚刚制定出来,全世界的“大哥大”们还普遍用着又厚又重的第1代模拟移动电话的时候。为了能够方便管理已经开始日益增长的手机用户,一个全新的手机“配件”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这就是SIM卡。
简单地来说,SIM卡就像是手机的“身份证”:只要有了SIM卡,手机本身就无需和号码绑定——使用者可以任意换机,只要把旧的SIM卡插进新机里,号码就不会改变,电话和网络等通信功能也可以正常使用(手机和基站之间可以正常鉴权)。特别是在如今智能手机硬件进步越来越快,消费者一两年就需要换机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可能都正享受着SIM卡“换机不换号”的便利而不自知。
当然,正如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SIM卡本意是为了便于管理号码、降低消费者换机成本,但二十多年前的发明者们显然没有想到,当手机步入全民智能时代之后,SIM卡本身反倒成为了制约设备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SIM卡(体积)太大了!
众所周知,尽管近些年来的智能手机在屏幕尺寸上相比过往已经膨胀了很多很多。但既然是作为手机,那就意味着不管再如何“大屏”、如何“全面”,终究还是有一个便携性制约的体积极限。一般认为,智能手机的屏幕应当以7吋作为界限——超过的话,就已经不能算作便携了。
但是,与此同时,在智能手机的内部,性能更高的主控、规模更大的散热器、容量更大的电池、再加上HiFi模块、大尺寸扬声器、变焦镜头、NFC功能、红外发射……这些功能模块随着一年年的技术进步不断涌现。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或许只看到了它们带来的体验提升,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机身内“塞”进更多、更强的功能,却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
eSIM是个创新,但它却并不太受待见
2011年,苹果提出“nano SIM”标准,这当然不是SIM卡第一次“瘦身”,但nano SIM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 历史 上第一次由手机厂商先于标准制定组织自行改革SIM卡外观。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SIM卡设计已然落后于智能手机内部结构设计,成为了手机发展的阻碍。
当然,经常看我们三易生活文章的朋友都知道,面对这种情况,SIM卡协会也算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舍弃了传统可替换SIM卡的外形,推出了仅有一小颗芯片大小的eSIM(嵌入式SIM卡),在大大缩减SIM卡体积的同时,也相当于将SIM卡槽彻底地淘汰进了 历史 的垃圾堆。
除了体积减小之外,eSIM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它由于是直接焊接在手机主板上,因此再也不会出现传统SIM卡因为反复插拔、触点氧化而导致的接触不良问题;与此同时,因为eSIM彻底不需要卡槽和卡托,这也意味着它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手机内部空间,还能一定程度上简化防水设计。当然,最重要的是,eSIM可以通过软件由用户自行换号、换运营商,再也不用去线下营业厅看客服的脸色~
当然,正因为eSIM本身对于运营商的客户黏性、对于运营商底层职工的就业情况实际造成了威胁,这使得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罪”了不少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运营商们都在以“安全性”或者“技术原因”拖延eSIM的普及脚步。
iSIM诞生:运营商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然而,技术的进步是不会停止的。如果说,eSIM还仅仅是将SIM卡做成了一颗单独的小芯片,还是需要手机厂商们去主动购买、安装到手机内才有意义的话。那么,全新的“iSIM”技术就直接彻底终结了SIM卡作为手机内独立零部件的 历史 ,并且将eSIM潜在的自带“携号转网”、终结线下营业厅的破坏力进一步地以无可抗拒的方式放大了。
因为,所谓“iSIM”,其实就是直接利用了现有手机芯片内嵌的加密模块,将SIM卡的加密、鉴权和存储功能直接整合到了手机主控内部。如此一来,相比于此前的eSIM,iSIM就又多了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iSIM本质上是用手机处理器的安全模块直接“模拟”了一个SIM卡出来,彻底消灭了独立的SIM芯片,更进一步为智能手机主板腾出了空间。其次,也正因为这点,采用iSIM不会给智能手机带来额外的成本,理论上只需要软件上更新一下,现有的许多手机就能直接获得“iSIM”的能力,获得软件上“携号转网”的潜力。不仅如此,由于iSIM方案比eSIM提出得更晚,它天生就在一些技术细节上更为先进。比如说,根据SIM卡相关技术厂商金雅拓的说法,最新的iSIM已经完全符合3GPP组织对于“5G SIM卡”的技术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提供比现有实体SIM卡更高的安全性、隐匿性、甚至还具备专为5G时代设计的省电技术,能有效降低5G手机的通讯功耗。
当然,最关键、也最“要命”的一点在于,iSIM并不需要新的处理器。事实上,目前旗舰手机普遍采用的骁龙855主控就已经具备了对iSIM的完全兼容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过去因为运营商表态不愿意支持eSIM技术,于是手机企业出于成本考量,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在手机里集成eSIM芯片。这样一来,运营商反过来可以以“eSIM在手机上尚不普及”为由进一步拖延新技术的落实。但是,如果现有的手机处理器经过软件更新之后,突然一下集体具备了更先进、完全符合5G技术要求的“iSIM”能力呢?这就相当于当前一大批旗舰手机突然无中生有地集体内置了“携号转网”功能、而且还是兼容5G网络的携号转网功能一样。
如此一来,对于运营商而言,其用户粘性必然进一步下降,为了留住客户“提速降费”也必然更为积极频繁。不仅如此,正如我们三易生活曾经预言的那样,一旦在手机上通过软件开卡、改号、转网、改套餐成为“主流操作”,那么传统的线下营业厅将会进一步失去其存在价值,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属性、“流量管道化”将进一步加速。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