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0 20: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5:36
1960年激光技术在国际上迅猛发展,干福熹便立即致力于开拓我国激光材料的研究,并于1962年,即仅比国外迟一年,就研制出了掺钕硅酸盐激光玻璃,在我国建立了第一台钕玻璃激光器。1964年,干福熹利用掺钕磷酸盐和亚磷酸盐玻璃,在国际上首先获得激光。并于此后二十年中开发出我国激光钕玻璃品种系列,建立了激光钕玻璃的试制生产基地,为我国高能和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他因此获得国家科学大会特殊贡献奖。80年代,他又开展了可调谐激光材料和激光纤维等新型激光材料的研究。可以说,干福熹在激光材料方面的研究是系统的、全面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激光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来,干福熹还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在已出版的专著《激光材料》(英文版,WorldScientificPublishers,1995年;中文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年)一书中。 固体激光器都以稀土离子作为激活离子。干福熹自60年代初开始研究激光玻璃时,就已经系统地研究了硅酸盐玻璃中各种稀土离子的光学性质、吸收和发射光谱。他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玻璃中12种稀土离子光谱的系统数据,并于1965年在国际上最早报导了掺钕磷酸盐玻璃的激光特性。70年代,干福熹又以钕离子为代表系统地研究了掺钕玻璃组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关系。他根据实验结果相继建立了各种测试方法,定量地确定了钕玻璃的能级和各种光谱参数,获得了光谱参数与激光参数的直接关系,发现了掺钕激光玻璃的发光寿命、发光强度、量子效率等与玻璃组成、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80年代初,干福熹又系统地研究了玻璃中稀土离子间的激发能量转移过程,搞清了稀土离子间的敏化和猝灭机制,在较大的无机玻璃范围内验证了无机玻璃化学键性质对发光中心的一些光谱参数的影响规律。干福熹所发表的数据和理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Springer-Verlag国际出版社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约请他写的《玻璃的光学和光谱性质》(英文版,1993年;中文版,1994年)一书,反映了他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成就,该书的出版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于1995年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特等奖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福熹对强激光与玻璃质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信息和能量载体的光子,以及激光子学的兴起等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所领导的团队在玻璃的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方面作出了颇具创新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其成果汇集于干福熹编著的《光子学玻璃》一书(英文版,WorldScientificPublishers,2006年)。由于干福熹在玻璃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系列性的、令世界瞩目的重要研究成就,他于2001年荣获了国际玻璃协会终身成就奖(*奖)。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兴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