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和”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0 17: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6:26
这位朋友,我详细地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希望你满意。
“和为贵”出处为《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礼之用,和为贵。”原意是说周礼所达到统治者与奴隶主们之间一种和谐作用.而这“和”的意义,从它描述的“先王道”中我们知道,从奴隶社会开始,统治者与奴隶主贵族,为了达到不必互相争抢土地粮食,实行了共田式的“公社制”,由此能共同治理,共同奴役下民,由此产生了他们之间的“公”的概念,形成了他们这“和谐”的现象.有子,是儒家始祖孔子的学生,在孔子的学生当中,他算是很会领悟周礼要素的人.然而,从传本《论语》中我们看到,这句话“和”的概念,在里面并不是孔子的强调,反之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不合乎周礼思想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就算是老子那样的说道者,他也认为不值得与他一起讨论,这些在礼崩乐坏的情景下,孔子认为部分官家与奴隶主贵族脱离了周礼,变成只为利的小人,已经不能与他们为谋,是可以理解的:而《论语》中孔子还有一句“君子和而不同”有人说这是孔子是强调有子说的这个“和”,这种就不符合孔子在当时,对不同思想者坚决不宜与谋的态度的,这句子应该是孔子在向学生陈述,分清当时的君子与小人无奈共事的现象,这“和”是只讲一种相应,而不是有子这句“和为贵”的“和”。因此说,此后的人把有子理解原来周礼这句“和为贵”转接到孔子身上,大篇思想论述,那么当时孔子的与不同思想的人不与谋的理念,与这种有子理解周礼作用的“和”就产生矛盾。
“礼之用,和为贵。”是儒家认为,如果用他们认为完美的周礼制,就可达到上层的和谐的治世思想。不错,当时西周的表象,礼确实是达到当时官家奴隶主们的和谐,但真正回看西周历史时,却不是主因礼制才会出现儒家认为靠意识形态约束的和谐.首先周朝的建立,周武王以武为先,推倒不同治理思想的商朝,又以武加强震慑下民,对邦国保持武力牵制,如此根据当时情形才列出相应的礼制,总的来说周朝是以武为先.也就是说西周的治理是先手段排除不和谐状态,然才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产生出相应的礼制,礼制也只是一种符合当时时势的调理剂.但后来儒家却拿周朝的不同情形产生的周礼,强加在不同情形的朝代,引发混乱,如此儒家也就是寓言说的“刻舟求剑”理念。
有子(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有。山东肥城市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 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有子故里在县西北八十里东故社有家庄,后裔聚族而居”。又载:“有子,若,鲁人,少孔子十三岁。……唐赠卞伯,宋追封平阴候。墓在肥城,乾隆五十年得宋时墓碣,五十一年学使赵佑会同巡抚奏闻,五十三年始以肥城七十二代孙承袭,今移居城内。”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十分思念他。因有子 言行相貌像孔子,对他十分尊重。于是大家共同推举他当老师,尊敬他就象当年对待孔子一般。《史记》载:“孔子即殁,弟子思慕。有若状如孔子,弟子相与并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 有子强识好古,明习礼乐,倡和睦,重礼教。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但亦曾辩证地论述礼与和的关系。他说道: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 和为最可贵。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史记》亦载:“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可行也。”有子去世后,葬于肥城,周悼公曾向他吊唁志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6:26
从作用来说,“和”可解释为“调和”,从目的来说“和”可解释为“和谐”。
(其实”和谐“也同样可以做动词,等同”调和“,不过用两个不同的词,可能更方便理解)
不仅先调和自我身心,还进一步调和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五伦已涵盖所有关系),缓和各阶层矛盾,也就是中庸之道,不执两端(偏左或偏右),致中和,达到身心、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的“和谐”,也就是儒家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和”的最终目的是为达到“大同世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6:27
在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结构体系,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一以贯之的精神,一种崇高而又现实的人生理想与社会模式,它就是“和”,或曰“和谐”。儒家把上下内外的高度和谐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生活的最佳状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6:27
和谐,和平,和睦。
和与礼不可分离,又不追求妥协的和,而是以礼节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6:28
和谐、和睦、和平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