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蔺列传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8 16: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0:08
1.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
2.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 *** 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 *** 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内容。
3.李晚芳《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
人们只是因为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两件事情,就用美好的言辞来称赞蔺相如,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就能做到的,不能凭着这些事情说尽蔺相如的本质;只有看他调转车头让避廉颇的一段议论,才明白蔺相如心中只知道有国家,不知道有自己,很得古人的尽心为公,尽心为国的思想,这番话,不是有大学问的人,是看不到,也说不出的,廉将军听说后也确实应该心悦臣服地请罪了。
人们只知道廉颇善于用兵打仗,能够战胜敌国攻取土地的,这也不能够用来说尽廉颇的本性;看他和赵王诀别时,说到了约定的时间赵王不能回来,就请求立太子为赵王,而断绝秦国的企图的话,也是深得古人以国家为重的宗旨,没有大胆识,也不敢说出这番话,不是大忠勇也不敢承担这件事。钟伯尊敬地称赞他们,这二人都有古代大臣的风范,这足够用来让人明白廉、蔺二人了。
篇中记叙了相如的机智勇敢,全是因为道理烂熟于自己胸中,他揣摩估量秦王的心情和事由,没有不十分符合的,是因为道理明确啊。准备好言辞来应对秦王,让他无处插嘴,也是道理明确啊。
最终完成礼仪而回到赵国,并不是先前倨傲而后来恭敬,实在是道理合适而让人佩服啊。看作者写他持璧睨柱的地方,胡须眉毛都似乎在颤动;进献缶而呵斥秦王左右的地方,声音脸色都是活生生的。
奇特的事迹编纂成奇特的文章而流传,于是就成就了一段奇话,精彩纷呈地显现于史书之中,千古以来还是凛凛生威。廉将军在赵国,事迹功业非常多,《史记》单单只记载他和赵王诀别以及到蔺相如门前*两件事,这并不是要略述他啊。
看这两件事,都不是寻常之事,都是足够用来概括廉将军品质的。读这些地方,可以悟到写史书写人叙事的抛弃和选取的方法。
4.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记,知识点
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 *** 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 *** 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 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
5.《廉蔺传》中,设九宾于廷,九宾是些什么人
“九宾之礼”,为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延迎上殿。《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古代朝会大典设“九宾”。说法不一:(1)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庭,臣乃敢上璧。” 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九宾则《周礼》九仪。”按,《周礼·秋官·大行人》 郑玄 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孤、卿、大夫、士也。”(2)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 侍子。《后汉书·礼仪志上》:“大鸿胪设九宾,随立殿前。” 刘昭 注引 薛综 曰:“九宾谓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 侍子,凡九等。”(3)指九位礼宾人员。《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 王先谦 补注引 刘攽 曰:“宾,谓传摈之宾。九宾,摈者九人,掌胪句传也。”
6.廉蔺列传中沟通二人关系的是谁
《廉蔺列传》,一般指《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 其中廉颇与蔺相如第一次同场是渑池会前劝赵王一幕, 而二臣皆赵王属下重臣、其时赵奢尚未升职, 则主要沟通二人关系的正是 【赵王】 …… ?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廉蔺列传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9.【廉蔺列传】知识点整理: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
古代文化常识学官
《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
大家都知道尧和舜是古代的首领,那么他们的衣服款式及颜色是怎么样...
得中科举、授官,即称“释褐”,穿官服了。 布与褐属同类,都是毛、麻织品,布细一些,一般知识分子未做官时常穿布衣,布衣便成了未做官的知识分子的代称。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亩。”《史记廉蔺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布衣,即是平民之意。 “衣”在古代有广义狭义...
袭爵文化常识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一般无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二排圆钉状纹饰。有的腹有圆饼状突起,当是二里冈期上因纹的滥觞。虽然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上未见动物形纹饰,但二里头出土的青铜戈的内部,已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而不能排除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公元前1900-前1600年:二里头文化期得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
古代文化常识江右
《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
古现代文化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
韩愈文化常识
《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
古代文化常识山西
《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
河内古代文化常识
《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1.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 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