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恩:《奇迹课程》的“罪咎”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6 16: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21:40
KW_《奇迹课程》的“罪咎”是什么意思?
问:
我想请教“罪咎”(guilt)的本质。《奇迹课程》采用了许多心理学词汇,包括罪咎。但据我所知,精神分析学中的罪疚乃衍生於恐惧,恐惧的动能乃是罪疚的根源。然而,这个字眼在《课程》中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奇迹课程》认为,是本体论层次的罪咎,孕育出所有的攻击与恐惧;想毁灭,所以攻击,想逃躲,所以恐惧。但“罪咎”本身又从何而来?*如何产生“罪咎”?这本体论层次的“罪咎”和精神分析学的罪疚有何关联?从自由意志的角度来说,一旦自认与上主*,离开*之境,圣子必然感到自己比上主卑微。那么,用“自卑感”一词代替“罪咎”,是否较为准确?
答:
首先,必须了解,所有对於*的动力与历程,以及伴随的罪咎与恐惧感等的线性描述,都只是为帮助了解如何宽恕丶如何化解小我的一种说法。因为,时间是幻相,有关小我的一切,都是在瞬间同时发生,而不是前後一一出现的。而且,在实相中,*之念根本从未发生过。这类讨论唯一的价值,乃在於是否有助於宽恕的学习。的确,《课程》是以不同於传统精神分析的方式来解说“小我的罪咎与恐惧”之生成的。因为,佛洛伊德所谈的心灵和《奇迹课程》并不相同;後者视心灵为运作于时空之外的抽象功能,而前者的心灵理论则是以生命这一有机体出发,肯定身体丶大脑以及身脑之间各种关系的真实性,而且这真实性丝毫不因心理动力的底层可能充满婴幼儿时期所发展出来的种种幻想丶错觉,而有所动摇。对照来看,《奇迹课程》是把所有心理层次的内疚或罪恶感,都视为心灵之中因*而生的罪咎所投射出的暗影。而且,心理层次的罪咎有其目的,无非为了把注意力导向外境(即自己和别人的身体),确保我们不去注视心灵之内为保护虚妄的*之念所妄造出来的罪咎。从《课程》的观点来看,*之念不是问题,问题在於我们把它当真了。(T.27.VIII.6:2,3)这是有意的决定,但这一决定在心灵与小我结盟之际,被打入了潜意识。而从小我的观点来看,要把*当真,坐实其严重性,则*必然等同於攻击,罪恶感由此而生,恐惧也随之而来。下面几段,描述了此一过程背後的小我思考方式:〈正文〉:小我既是*的象徵,自然也成了罪咎的象徵。罪咎不仅与上主风马牛不相及,它其实象徵着人对上主的侵犯。这种观念荒谬至极,对小我而言却意义非凡;切莫低估了小我赋予这一信念的力量。所有的罪咎就是由这一信念衍生出来的。小我代表了心灵内相信*的那一部分。与上主决裂的那部分心灵怎麽可能不认为自己侵犯了上主?我们先前所谈的主权问题,就是源自“篡夺上主能力”的概念。小我认定你确实干过那档子事,因为小我认定它就是你。如果你与小我认同,势必感到罪孽深重。只要你一与小我沆瀣一气,不会不充满内疚而害怕天谴的。小我其实就是那个充满恐惧的念头。纵然“攻击上主”目止于地,这观念对神智清明的心灵显得荒谬无比,但别忘了,小我已经疯狂失常了。它代表一种精神错乱的思想体系,还会挺身为它发言。听从小我的声音的人,必然相信自己有攻击上主的能力,并且相信自己已占据了上主的某一领地。为此,你不可能不害怕上天的报应,这种罪咎椎心刺骨,使你不能不设法把它投射出去。(T.5.V.2:8-12; 3)〈练习手册〉也说道:当部分硬被扯离了整体,且被视为各自为政的个体生命时,它们的存在本身不只象徵着它对整体生命的攻击,且还意味着计谋已经得逞,它们从此再也不被视为那一整体了。然而,你却忘了它们只代表你心目中认定的*,为的是取代那原本的*。(W.pI.136.6:3,4)我们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经验到*之念以及伴随而来的罪咎,包括你提到的自卑。因为,“相信差异性”是*的基础;若无差异,何来*?不管我们坚信自己高於上主或卑於上主,重点都是:我们和他不同。自卑感这个字眼,《课程》里只提到过一次(T.4.I.7:3),的确是指深植於小我*思想中的不足或自惭形秽之感。(例如, T.9.VII.5; W.pI.47.5; M.7.5)但是无论我们以何种形式体验到罪咎,只要能认出它并不真实,就能从中解脱。然而,这是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所无法企及的。为此,《课程》才让耶稣或圣灵向我们伸出援手,他们代表了对我们的清白无罪的肯定,也就是说,肯定我们是一体的上主之子,与天父全然合一。而这份肯定,是一切宽恕的基础。顺带一提,自由意志属於小我虚妄的思想体系,也是它所珍惜的“礼物”之一。天国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因为自由意志代表有选择的馀地,选择则意味存在着不同的选项。耶稣要我们忆起我们的*是一体的灵性,而一体性之中是没有多重选项的。
———————————————————
所有对於*的动力与历程,以及伴随的罪咎与恐惧感等的线性描述,都只是为帮助了解如何宽恕丶如何化解小我的一种说法。因为,时间是幻相,有关小我的一切,都是在瞬间同时发生,而不是前後一一出现的。在实相中,*之念根本从未发生过。这类讨论唯一的价值,乃在於是否有助於宽恕的学习。
佛洛伊德所谈的心灵和《奇迹课程》并不相同
心灵理论则是以生命这一有机体出发,肯定身体丶大脑以及身脑之间各种关系的真实性,而且这真实性丝毫不因心理动力的底层可能充满婴幼儿时期所发展出来的种种幻想丶错觉,而有所动摇
《奇迹课程》是把所有心理层次的内疚或罪恶感,都视为心灵之中因*而生的罪咎所投射出的暗影
*之念不是问题,问题在於我们把它当真了。(T.27.VIII.6:2,3)这是有意的决定
把*当真,坐实其严重性,则*必然等同於攻击,罪恶感由此而生,恐惧也随之而来
罪咎不仅与上主风马牛不相及,它其实象徵着人对上主的侵犯。这种观念荒谬至极,对小我而言却意义非凡
小我代表了心灵内相信*的那一部分。
小我认定你确实干过那档子事,因为小我认定它就是你。如果你与小我认同,势必感到罪孽深重。只要你一与小我沆瀣一气,不会不充满内疚而害怕天谴的。小我其实就是那个充满恐惧的念头
小我已经疯狂失常了。它代表一种精神错乱的思想体系,还会挺身为它发言
听从小我的声音的人,必然相信自己有攻击上主的能力,并且相信自己已占据了上主的某一领地
当部分硬被扯离了整体,且被视为各自为政的个体生命时,它们的存在本身不只象徵着它对整体生命的攻击,且还意味着计谋已经得逞,它们从此再也不被视为那一整体了。
自卑感这个字眼,《课程》里只提到过一次(T.4.I.7:3),的确是指深植於小我*思想中的不足或自惭形秽之感。
但是无论我们以何种形式体验到罪咎,只要能认出它并不真实,就能从中解脱。
———————————
这是有意的决定
今天要看看自己把罪咎当真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