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作业”基于目标,指向素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8 11: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2:10
“双减”*,对于作业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增加一些选做作业和弹性作业。作业设计上逐渐减少了一些机械性的抄写、背诵任务,这些机械性的作业也是学生倍感乏味和无趣。
很多老师设计的弹性作业多为一些研究性、操作性、实践性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灵活,这就是所谓“花式实践作业”。
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很多老师除了安排一些读书运动外,多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练习。
例如某校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要求孩子们自行寻找一条鲫鱼,观察并描述外形后,把鱼蒸熟,吃掉鱼肉,再把鱼骨保留下来、清洗干净,拼成一副完整的骨架,粘贴在实践报告上。
对于这份不一般的作业,孩子们完成的积极性很高,不但认认真真地按要求进行了操作,还原原本本地描述了自己在实践时的各种感受,那充满童趣的口吻逗乐了老师。
比如有个孩子就说自己在动手实践的时候,还得“提防家里的猫咪来捣蛋”。
还有个孩子反映“肋骨是最难拼的”,但是自己克服了困难,将鱼的各部位完美复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自豪感。
更有一位小小学霸,不但拼凑出了完整的骨架,还准确地标出了各部位,又补充说明了一些鱼类小知识。
在实践感受中他还说自己非常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因为能够边玩边学习,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在初一上生物课时,总是不时地安排一些类似的作业,初一入学不久就安排了制作细胞模型的作业,学生的性质很高,除了动植物细胞外,还制作了草履虫、新冠病毒、草履虫等,甚至一个学生还用甘薯地瓜的纹路,制定了一个心脏的模型。
我还安排了学生画思维导图,进行校园内植物采集和识别,在初一第二学期还让学生画出人体器官的图示等等。
我也见到一些学科老师有类似的作业,例如地理老师手绘地图,特别一个学生手绘的学校图形很有意思。我还曾组织历史老师安排学生复古历史文物,用橡皮泥等物品制作古代的文物古迹。学生们从这些作业中确实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孩子还是有帮助和启发意义的。
前段时间到某小学参观时,看到所在的学校就对实践作业进行了新的安排,每周有德育实践、科学实验、科学创作、美育实践、劳动实践、体育锻炼等丰富的作业内容,能够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
1.探究科学知识,经历科学过程。例如布置了“种植并观察大豆的生长过程”、“饲养并观察蚕的发育”、另外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外探究型的作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制作“孔明灯”、“土电话”等等,都能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又会在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生物、物理知识。
2.提升动手能力,培育劳动素养。
让孩子们学着整理内务、做家务、进行垃圾分类、学习做手工、编织、布艺等等,也能让孩子改变娇生惯养的坏习惯,还能掌握很多实用的技巧,变得越来越能干。
3.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学会了帮助他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
4.提升审美能力。
在实践作业中也少不了与审美有关的内容,比如生物模型制作、为班级设计班徽、搭配服装、运动会造型设计等等,有助于提升孩子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的,他不仅寓教于乐,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但也有一些家长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高年级和初中的家长,他们觉得孩子们当务之急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了中考成绩,这些作业纯粹是浪费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是老师搞的“花哨”作业,对于学生出成绩没有实际作业。
因此老师在设计实践性操作性作业时,确实也要防止“花式作业”趋向。设计的操作性作业一定要有意义,不能纯粹追求外在的形式和表面上的热闹。
活动性作业首先要基于学习目标的。就如我们的学科研究性实验一样,都是有一定的实验目的,我们的活动也是有目的,是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去的。
二是要明确所有作业和目标就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之处就要制定作业目标,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目标进行,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活动内容,不要过于小儿科,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要以热闹作为评价的目的,不要为了宣传而做,一定要有意义、有效果。
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