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8 0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4
尽管金融危机让不少人钱包缩水,但中国服装行业的零售价格却逆市一再攀升。2008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商场的秋冬季中高档服装单价在1000~2000元之间。而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北京市人均月收入为1832元,上海市为1969元。一件中高档服装的价格相当于大部分居民一个月的收入,这畸形的比率显示了中国服装消费的不理性。 中国服装牛劲哪里来,金融危机是否会改变这一状况? 中国服装行业价格超国际 中国服装行业零售价格近三年上涨100%,服装单价与人均月收入持平。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商场秋冬季中高档服装单价在500~1000元之间,2008年上涨到1000~2000元之间,部分高档成衣单价上涨到4000元。2007年,北京市人均月收入为1832元,上海市为1969元;中国一线城市中,一件中高档服装的价格相当于大部分居民一个月的收入。同一品牌的服装,在二线城市的定价比一线城市定价低20%左右;孟昭莉:中国服装为什么这么贵? 然而,二线城市人均收入要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低20~50%。 中国消费者为在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的服装所支付的相对价格要远高于国外消费者。较多国际服装品牌在中国加工,然而,它们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与国外持平,有些甚至高于国外市场的定价,例如,国际品牌的牛仔裤在中国定价平均为800元左右,而在美国相同牛仔裤的平均定价在50美元左右。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收入是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1/10左右,却要为相同品牌的在中国制造的服装支付同样、甚至更高的价格。 服装行为何价格居高不下? 外销退税的*导致外贸服装的成本低于内销服装成本。中国*多年来对纺织品的出口给予*优惠,2004年之前,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高于15%,2004年之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略有下降,在11~15%间浮动。近期针对服装出口遭遇的危机,中国*再一次提高退税支持出口,2008年11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 物流环节费用、商场导致服装内销运输成本高于外销运输成本。物流在中国工业品的运输成本中所占比率远高于发达国家。200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4%。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8%左右,中国物流费用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增幅超过GDP的涨幅。2007年,物流费用的三个部分: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幅均超过了全国GDP的增长幅度,其中,运输费用数额最大,达到24708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4.4%,而服装出口的现金流周转快于国内市场,厂商倾向于优先出口。 商场数量极为有限,同一品牌进驻多家商场,服装市场貌似庞大,实际被少数商家控制。商场数量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极为稀缺,2007年北京市黄页收录的百货商场为46家;然而,北京市人口为1743万,人均商场资源极为有限。商场内的服装品牌极为有限,北京的22家销售额上亿的商场总共七个大类的所有服装品牌共计不到500个,平均每个商场单独拥有的品牌不超过25个,有限的服装品牌使得众多消费者缺乏选择,已打入市场的品牌拥有了相对的垄断力量。商场资源的稀缺导致较多商场将目标用户锁定为高端消费者,高收入人群保证了商场的基本营业额。灰色收入支撑着商场的高端消费,近年来,商场的发行预付费的储值卡支撑着商场的销售额,中低消费者只在促销的时候才成为商场的目标用户。 社会认同的需要导致中国城市消费者在能够将自己身份区分出来的商品中投资较多。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指出,人们在社会群体中追求成为地位高、形象良好的成员。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的*差距在不断增大,消费者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身份焦虑。城市中高收入的人群有较强的身份认同的需要,从而在能够彰显社会地位的商品方面投资较多。2007《国际先驱论坛报》指出--“在当今中国,穿着代表着你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