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三重境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8 06: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0:41
家庭教育不是个专业,但却是每个父母都要面对的课题。
近几年,家庭教育问题和读书问题很是相似:从上而下的重视、全民共知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建家长课堂给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很多小学老师用“打卡”的方式*着孩子读书。成效斐然,至少每个家长口头上都承认“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了,读书问题是每个家长都承认“读书很重要”了,鲜少听见“都是中国字,考试的时候还能看不懂?”论调了。虽然这其中口是心非者有一二成;知道做不到的有四五成;想做不知道如何做的占二三成,知道并做到能学善改的不到一二成。
将家庭教育作为产业和事业的人士日益增多,这其中有心理学专业人士细分出来的,有家庭教育失败久病成医的家长,也有教育领域的有爱一族。前两者多讲“亲子、共情、沟通”,难免有时课上听着都对,课后还是不会,听过学过还是鸡照飞狗照跳,久之便对家庭教育课生出“不过是那一套”的感慨;后者多讲教育“实例”,帮助略大,但因为无什么师的头衔,若不做班主任鲜有机会向家长“布道”,甚是遗憾。
我是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天课考了“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证,然后又在自家娃和教育机构双重教育实践中“修行”而成的理论加实践派,也在几个学校的大礼堂讲过课,也常在自己的教培机构中对着家长“指手画脚”。我很不屑言必“亲子”“共情”“沟通”各种技巧型的家庭教育 ,因为几乎没什么用。家庭教育问题集中爆发于孩子的中小学时代,幼儿园和大学生的家长几乎不会再受家庭教育困扰,为什么?因为孩子的学生时代需要帮助,而当家长给不到,矛盾和冲突就出现了。孩子每次考试后扛个大鸭蛋回来,或者作业天天拖拉到凌晨,或者家长天天被学校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你还要求家长“共情”爱抚着孩子的脑袋说孩子你太不容易了?......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了一大堆废话,回到今天的话题上来,基于有家庭教育意识的父母,家庭教育的三重境界。希望能帮助信者找到“修行”的方向。我自己尚在从第二重向第三重攀爬的努力中。
第一重——有术无方:记住了家庭教育理论,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这个境界的家庭基本能做到相安无事了,因为父母在各种家庭教育理论的支撑下,能够做到“进退有据”,比如孩子考试不好,知道孩子内心也很不好受,不会再“落井下石”在家里对孩子展开“批斗”;再比如受了老师的批评,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评判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了,不会轻易迁怒于孩子。但是解决了孩子的“生存环境”问题,对孩子成长的实际帮助还是很少,既没有方法上的引导,也没有引领孩子向上的精神能量输入。
第二重——有术有方:掌握了家庭教育理论,也能在学习上给孩子很多有用的帮助
这个境界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理论是理解消化和吸收的,不会生硬的套理论,表现是让人感觉不到理论的使用了。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能给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帮孩子选择到长久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出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孩子树立人生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给孩子提前准备好学习潜力,而不是目光短浅的盯着下一次的考试成绩,把考试当成学习的目的,把升学当*生的理想。对孩子出现个各种问题能直冲实质而非现象,举个例子,孩子作业拖拉,实质可能是孩子知识掌握的不好,现象是磨蹭;帮孩子巩固所学知识是直击问题实质,催促批评要专注要好好学是把现象当实质。
第三重——有德有方:三观正,格局高,言传身教。
这是最高境界。有这样的父母的孩子上辈子应该是拯救过一方苍生的大善人吧。家长善学习爱思考,且必定是积极向上之辈,多事业有成。孩子从小不会精神受虐,学习和生活遇困有方,父母一直引领在前,孩子该蹚的水会让孩子蹚,该翻的山会让孩子翻,目标清晰,志在远方,没有溺爱,没有迷茫;不会精致利己,不会鼠目寸光,不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惊慌失措,也不会因为一次老师批评而自我否定;从容淡定,自省自善。
我接触的家长中,三重境界的都有大有人在。当然,境界之外的也大有人在——不知不觉型,给了孩子自己能给和想给的,剩下的就是事不关己了。
你落脚那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