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李宇明的“切音字运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5 20: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46
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30-344.
原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1-11.
清末文字改革家论语言统一
李 宇 明
1892年至1911年的清末20年,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文字改革运动,即后人所谓的“切音字运动”。切音字运动的主张可以归结为三句话:一是字画简易,二是字话一律,三是语
①言统一。“字画简易”要求文字简单便捷,这一主张带来了各种切音字方案,并为后来的
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和汉字简化作了理论和实践的铺垫;“字话一律”主要指书面语与口语应具有一致性,这一呼唤实乃后世白话文运动的先声;“语言统一”为后来的国语运动以及延续至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作了*上和理论上的早期准备。研究切音字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认识百年来的语言文字现代化运动,对做好今天的语言文字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以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清末文字改革文集》为素材,研究这些改革家关于语言统一的论述。
中国历史上虽有雅言、通语、官话等在不同的时代代行共同语的职能,但这些“准共同语”影响所及主要在官场和文化圈,实际语言生活中方言的分歧十分严重,即便清末亦如此。面对方言的分歧,人们纷纷提出了统一语言的主张。早在1892年,卢戆章在《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序》中就提出,“当以一腔为主脑”,用南京话来统一全国语言。(P3)1898年,在京为官的卢戆章的老乡林辂存,在《上督察院书》中提出了全国“言同音”的建议。(P17)1902年,吴汝纶《东游丛录》出版,书中描述了日本推行国语、统一语言的成就,而且介绍了日本人伊泽修二的“察贵国今日之时势,统一语言尤其亟亟者”的看法。(P27-28)同年,吴汝纶上书管学大臣张百熙,呼吁“使天下语音一律”,“不可使语言参差不通”。(P29)自此之后,统一语言的呼声不断,形成了当时一批志士仁人的共识。
消除方言分歧,统一语言,是切音字运动为当时的中国开出的一剂救国良药。百年矣,统一语言的民族大业仍未完成,这剂良药今天服来仍有祛邪扶正之药效。
一 共同语的选择及其标准的建立
既然统一语言是切音字运动的救国良药,那么逻辑的结果就是要进行语言选择,确定用什么话作统一的共同语。
1.共同语的选择
当时,具有充当共同语资格的无疑是最具权威的代行共同语职能的官话。笔者(李宇明,2002)的研究表明,当时的官话并不统一,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官话以南京话为基础,北派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且当时南派官话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其地位甚至高于北派官话。
尽管如此,用北京话来统一全国语言的主张是当时的主流。②1898年,林辂存已提出要 这种主张在被誉为语文现代化的揭幕人的卢戆章的《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原序》中已经提出(见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清末文字改革文集》P2-3,下文凡只出现页码的,皆为该书)。
② 也有个别人持其他主张的,如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认为江汉间语音为正音;马体乾《谈文字》则说:“鄙意以为应择全国公有之音定为国音,各地特有之音定为方音。所谓国音者即与向之官音相类,而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