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素描画《?》在现了土地改革中的斗争场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21:27
作者:王式廓
尺寸:23厘米×40厘米
《血衣》这幅素描作品,一画再画,画家以生命为代价对艺术的完整性作出了不懈的追求,他深入到生活中,为《血衣》的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画了大量的农村老汉形象,可以说,他是在大量的农民肖像写生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练、酝酿了《血衣》的人物。对于这幅巨型主题性情节绘画来说,追求艺术的完善性,其难度远非小品所能比拟的。王式廓多年的呕心沥血的奋斗,1959年素描作品《血衣》完成了。
《血衣》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血衣》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通过自己对艺术形象强烈鲜明的感受,对人物造型的准确的把握,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达到认识和表现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形似与神似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一。《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人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王式廓积累了丰富的形象思维的经验。他说:“人物的运动姿态,和表情是表达人物思想和情绪的根本语言,”在他的《血衣》作品中恰恰体现了他的这种艺术思想,也应用了这种思想,使《血衣》中人物塑造抛弃了模式化的表情,而以瞬间的姿态动作和恰当的位置和角度,找到了合理的细节与形式感,画面以叙述性情节充分的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王式廓在1959年以后,又为西《血衣》,作了许多的努力,素描《血衣》虽获得广泛的赞誉。但王式廓只把它作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梯。1973年六十多岁的王式廓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磨难之后,又着手续继画《血衣》,他在1963—1973年的油画草图中,对《血衣》右下角构图又作了重大的改动。王式廓对艺术的探索没有丝毫苟且和妥协,他处处表现出了一个真诚艺术家的最可宝贵的品质,《血衣》展现给我们的是画家对起来*的中国农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艺术的认识。他一直遵循着*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血衣》就是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的。应用写实的语方,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客观历史,同时也真实地表现画家本人的主观世界的情感,认识和理解。《血衣》题材来源于生活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土地*时期斗地主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两种阶级矛盾冲突,画家的某种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作用。
长期以来,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王式廓认真体会*关于深入生活的教导,并逐渐明确了“深入生活主要是研究人,理解生活主要是理解人”的艺术主张,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想与道路。
王式廓是*美术运动的实践者,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铸成了王式廓艺术素质特色,他毕生追求深入地刻化人物的精神世界而在人物素描上注入了无数心血,《血衣》是他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晶。
当这幅油画的素描稿还在画室的时候,就已经刊登在《美术》1957年第二期的封面上,这一期还发表了高焰的评论《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读王式廓同志尚未完成的油画“血衣”有感》。
这是一幅影响面极宽、影响力极深的作品,通过它,人们学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又学到了那有着深厚生活基础的素描技巧。高焰在评论中指出:“很必要提倡像'血衣'那样辛勤艰苦、不惜付出极大心血的劳动态度,提倡像孕育'血衣'这样的作品时,所遵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倡和鼓励创作重大主题的作品,以满足人民最迫切的需要。”可是到了1963年,《美术》第5期发表了林冰温的文章《评〈血衣〉》,从三个方面对这件作品提出了批评意见。1964年第6期的《美术》又发表了丁勇发的文章《分歧从哪里来--驳林冰温对〈血衣〉的评论》。但是经过10余年,人们始终没有见到《血衣》的完成稿。直到1973年作者才完成油画稿(23厘米×40厘米),是作者去世前的重要作品。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493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