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原子弹引爆有两种方法哪两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5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6:34
你好!引爆原子弹有两种方法——子弹法和内爆法。
子弹法是把两块亚临界体积的浓缩核裂变材料,例如铀(或钚)分开,引爆时让其中一块撞击另一块,使两块亚临界体积的核裂变材料合在一起,变成一块超临界体积,使之引爆。用钚239做为装药,对装药利用率低,但是技术简单.
内爆法是内聚引爆法的简称,也叫做向心引爆法,就是把核裂变材料均匀地散布在一个球面上,引爆时让它们向中心内聚成一块超临界体积的核裂变材料,使之引爆。以铀235为主要装药,其中铀235做成圆环状,分别放置在一个中子源的四周,起爆时先引爆烈性炸药把数个部分同时推进到中子源处,核装药达到临界质量,临界温度,加上中子源照射,就起爆.这种原子弹技术比较复杂,要解决同时起爆的问题,一般要在先拥有*式原子弹后才能制造,但是其对装药的利用效率比*式高很多,可达1%左右,对核弹的小型化有很大的促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6:34
1内爆法 是内聚引爆法的简称,也叫做向心引爆法,就是把核裂变材料均匀地散布在一个球面上,引爆时让它们向中心内聚成一块超临界体积的核裂变材料,使之引爆
2子弹法 是把两块亚临界体积的浓缩核裂变材料,例如铀(或钚)分开,引爆时让其中一块撞击另一块,使两块亚临界体积的核裂变材料合在一起,变成一块超临界体积,使之引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6:34
*法 用高能爆炸将一块核装药高速炸向另一块 结构简单 但是装置体积大 核装药消耗量大 属于核武器的入门初级水平 长崎的胖子就是*法
内爆法 就一块核装药 用环绕它的精确安防的高能炸药引爆 体积小 节省核装药 但是要求设备安装设计极其精确 稍有偏差 装药就被炸散炸飞 无法形成核爆 是核武器的主流高级设计 小男孩就是内爆法 我国首枚原子弹也是内爆法 起点很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6:35
一、*式结构
将一部分铀放在一端,而将另一部分铀放在“炮筒”内,借助于烈性炸药,极迅速地将它们完全合在一起,造成超临界,产生高效率的爆炸。为了减少中子损失,核装药的外面有一层中子反射层;为了延迟核装药的飞散,原子弹具有坚固的外壳。
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采用的就是*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梯恩梯当量。
在*式结构中,每块核装药不能太大,最多只能接近于临界质量,而决不能等于或超过临界质量。因此当两块核装药合拢时,总质量最多只能比临界质量多出近一倍。这就使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受到了*。
另外在*式结构中,两块核装药虽然高速合拢,但在合拢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仍然显得过长,以致于在两块核装药尚未充分合并以前,就由自发裂变所释放的中子引起爆炸。这种“过早点火”造成低效率爆炸,使核装药的利用率很低。一公斤铀235(或钚239)全部裂变,大约能释放18000吨梯恩梯当量的能量,一颗原子弹的核装药一般为15~25公斤铀235(或6~8公斤钚239),以此计算,“小男孩”的核装药利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五??为19克/厘米³。在高压下,铀可被压缩到更高的密度。研究表明,对于一定的裂变物质,密度越高,临界质量越小。
二、内爆式结构
在发展*式结构的同时,还发展了一种内爆式结构。在*式结构中,原子弹是在正常密度下用突然增加裂变物质数量的方法来达到超临界,而内爆式结构原子弹则是利用突然增加压力,从而增加密度的方法达到超临界。
在内爆式结构中,将高爆速的烈性*成球形装置,将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制成小球,置于炸药中。通过电雷管同步点火,使炸药各点同时起爆,产生强大的向心聚焦压缩波(又称内瀑波),使外围的核装药同时向中心合拢,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临界。再利用一个可控的中子源,等到压缩波效应最大时,才把它“点燃”。这样就实现了自持链式反应,导致极猛烈的爆炸。
内爆式结构优于*式结构的地方,在于压缩波效应所需的时间远较*式结构合拢的时间短促,因而“过早点火”的几率大为减小。这样,内爆式结构就可以使用自发裂变几率较大的裂变物质,如钚239作核装药;同时使利用效率大为增。
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弹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TNT当量。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843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