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爱用酒令,古代酒令有什么讲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0:2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1:24
中国酒令名目繁杂,无法精确统计到底有多少种类。据清代俞敦培著<酒令丛钞>记载,大体分为四大类,即:古令、雅令、通令、筹令。<中国酒令大观>(麻国钧 麻叔云编著)则分为:覆射猜拳类68种;口头文字类348种;骰子类128种;骨(牙)牌类38种;筹子类78种;杂类56种等六大类,计726种。现分别举例概述如下。
1、雅令和通令
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大致分雅令和通令两大类。见于史籍的雅令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
酒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酒令,唐使即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名对名,物对物,唐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熟识中国文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鸳鸯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的是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风貌。
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 郑风· 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四书令,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酒令,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四书令大行其时,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
花枝令,是一种击鼓传花或彩球等物行令饮酒的方式。唐白居易的《就花枝》诗曰:“就花枝,移酒海,令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欢娱逐来,任他容鬓随年改。”徐某《抛球乐辞》:“……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可见唐人饮酒击鼓传花递球的场面何等热闹。《红楼梦》七十五回就有一段“花枝令”的描写。
筹令,是唐代一种筹令饮酒的方式,如“论语筹令”、“安雅堂酒令”等。后者有五十种酒令筹,上面各写不同的劝酒、酌酒、饮酒方式,并与古代文人的典故相吻合,既活跃酒席气氛,又使人掌握许多典故。“如孔雀开樽第一”;“孔融诚好事,其性更宽容”。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得此不饮,但遍酌侍客,各饮一杯。至于“牙牌令”,是唐代筹令的一种变异形式,它与安雅堂酒令相似,也盛行于明清。《红楼梦》四十四对牙牌令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民间流行的"划拳",唐代人称为"拇战"、"招手令"、"打令"等。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划拳中拆字、联诗较少,说吉庆语言较多。如"一定恭喜,二相好,三星高照,四喜、五金魁,六六顺,七七巧,八仙过海"、"快得利"、"满堂红"(或"金来到")等等。这些酒令词都有讨吉利的涵义。由于猜拳之戏形式简单,通俗易学,又带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古代一些较为普通的民间家宴中,用得最多的也就是这种酒令方式。
2、覆射猜拳类
流水席
这里又分两类,即覆射和猜拳。覆射令是由汉代的"藏钩"游戏发展而来。藏钩到了唐代分二途发展,一为博戏,一为酒令。其基本方法都是藏起某物,令对方猜射;或一人说出一字,以该字隐某物,令对方也以一字射此物。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以覆了一个"人"字和"窗"字,令宝钗射一物。宝钗知道探春用了"鸡窗"、"鸡人"的典故,故射"鸡",宝钗算射中了。这叫"双覆一射"。
又如猜子令,即一人手握一枚爪子,左右手一实一空,令对方猜瓜子在哪只手中。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覆者罚酒。也可用三枚瓜子、两故花生,叫"三红两白",分别握右两手中,随意出一拳让对方猜。先猜单双,后猜几枚,再猜红白,叫作"五子三猜,两手不空"。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出拳者饮酒。春节将临,此令不妨可在亲友酒席上施行。
划拳,它是唐代"手势令"的后裔。划拳又作"豁拳"、"豁指头",它又有"拇战"、"拇阵"的雅称。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清代郎廷极丽<胜饮篇>均有记述。它也是在现代酒桌上常用的一种酒令。
3、 口头文字类
这一类酒令没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头吟诗、作对、唱曲(现代可唱卡拉ok)、猜谜等行令,故名。它发端甚早,春秋时代的"当筵歌诗"、"投壶赋诗"、"即席作歌",己开后代此令的先河。明请以后,这类酒令发展较快,各种名目层出不穷。清代佚名<新刻时尚华筵趣禾谈笑酒令>、张潮<下酒物>,均是此类酒令的专著。
女儿令,是这类酒令的代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函在冯紫英家中吃酒时行的" 女儿乐、喜、悲、愁" 的令便是。
下面再举个"一物双说令"的例子。
一物双说令也是口头文字类酒令。它的行令方法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合席轮说,不成则罚酒一怀。如:" 风中腊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 这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4、骰子类
骰子类的酒令以骰子为行令工具,故名。此令为唐代酒令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常见于唐代诗人的诗句中。张祜、杜牧<骰子赌酒>联句:<骰子逡巡里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 元稹<赠崔元儒>诗:"今日头盘三两掷,翠娥潜笑白髭须。"即是描写掷骰赌酒的情景。
骰子类酒令在明清两代得极大的发展,人们依握骰子六面采点的象征,编制了大量的酒令。小型酒令层出不穷,大型酒令用多枚骰子排列组合函二百余采,如"绘芳园酒令",甚至终席不能行毕一令。还有将骰子与其他游具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骰子令,如"月夜钟声图令"等。
<金瓶梅>第六十回中有"花名贯<四书>顶针令"、"区禽、果名贯骨牌、官名令" 及第六十七回"雪字掷骰令"便是骰子令。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在群芳夜宴开始前,宝玉因说:" 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 麝月便提议:" 拿骰子咱行抢红吧。"
抢红令,色是属于骰子类的酒令,工具是六枚骰子。这一种酒令不拘人数,不须要有什么文化程度,即使文盲也可以参加的饮酒游戏。
它的行令方法是:不论人数,用六枚骰子掷,每人掷一次,每次若得"红四",则取出,直至六枚"红四"取完为止。每掷一次无"红四"者,罚酒一杯。就这么简单!现在节假日或亲朋好友间聚会的宴席上,酒到兴浓时,不妨可以玩一下这种抢红的酒令,能使大家掀起哄笑呼喊的喝酒*。
这酒令出自清代人莲海居士所撰的<红楼梦觥史>。初一见这书名,还以为是专门记述<红楼梦>中的有关喝酒、酒令的专著呢。但一查内容却不然。如<飞花令>、<阑干令>、<掷红绿令>等等,<红楼梦>就没育;而<红楼梦>中有的如<女儿令>、<牙牌令>、<占花名令>等觥史中却没有。莫非莲海居士另有红楼之梦乎?
5、牌类
牌类的酒令,起初是纸牌,称作"叶子",又叫"叶子酒牌"。这类叶子牌,唐时作酒令牌时亦称作"彩笺"(刘禹锡诗:"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明清时叫"马吊"(现在苏北一带农村中尚有人会玩)也有用铜铸成铜钱形,上刻王母,琴仙、诗仙等人物形象,背面刻铸五言绝诗一首(<酒令大观>中有一套八枚的图,可惜无法翻拍)。大概至明清时,牌类酒令的牌具用上了骨牌。《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便是用骨牌(我们称为"牌九")行的酒令。此令名为"骨牌离合令",令官取三张牌,先分别报牌名,受令者须念一句与牌名有联系的诗,然后三张合起来宣牌的名目,受令者亦须念一句相关联的诗,否则罚酒。此令的详细施行情况,请参阅《红楼梦》四十回文本。
有趣的是,由于这骨牌令是由鸳鸯当令官的,此后便有人称此令为"鸳鸯令",清代始宁竹秋氏《红闺春梦》第四十八回的回目为"沐皇恩双开孔雀屏,联夜宴小试鸳鸯令"。更有趣的是,自此以后出现了许多以红楼为名的酒令,如:"<红楼>人镜令"、"十二金钗令"、"<红楼梦>觥史令"、"春满<红楼>令"、"<红楼>芳会令"等等。由此也可见<红楼梦>的影响之大了。
6、筹子类
筹子类酒令,是因行令时须用筹子作为令具而命名的。根据1982年在江苏丹徒县丁卯村出土的,唐代的酒令筹子的器形是:长方形,切角边,下端收拢为细柄状;筹长20.4厘米,宽1.4厘米,厚0.05厘米。古时的筹子一般用竹、木或象牙制成,高档的也有用金银制成的。正面刻令词(四书诗词一句,或花名)反面刻酒约。
筹子类酒令,大都是行的与花有关联的酒令。如:“二十四花风令”、“散花令”、“寻花令”、“司花令”、“花名贯人名令”及其他“访莺莺令”、“名士美人令”等等。《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贾宝玉和众姐妹行的酒令便是以骰子、筹子为令具的“占花名令”(详情我将在另帖《红楼梦》中的酒令介绍)。筹子类酒令都比较繁杂,这里我介绍一种较为简单的“散花令”:
选一年四季之花十二种,如春花:迎春、春兰、蕙兰;夏花:牡丹、芍药、建兰;秋花:荷花、秋菊、桂花;冬花:墨兰、水仙、梅花等分刻十二根筹子上,合席以十三人以下为宜,先拈阄定出“寻花客”。行令方法:席间诸人,每人掣一根筹,不可示人,“寻花客”开始寻花。即猜某人是什么花,猜中则持该花筹者饮一杯;猜不中,“寻花者”与持该花筹者猜拳,负者饮酒。
7、杂类
除上述各令因令具不同分类以外的酒令,均归入杂类。如"曲水流觞令"、"击鼓传花令"、"投壶令"、"棋子令"等等。在杂类的酒令中,再奇突的要算"鞋杯令"了。它是以妓女的鞋纤的酒令,即,将酒杯置于鞋中而饮,故名。
鞋杯令,叉名"双凫杯令","金莲杯令"、"妓鞋行酒令"。宋元时开始流行,至明清时大盛。元明间人如杨维祯,明代何元朗、冯维敏、王世贞等皆好于此。这类酒令有"贯月查令"、"摘星贯月令"、"拈月不如令"等。令中的"月"即指鞋杯。
这是一种性*(缠足便是男人性*的表现)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它的行令过程较为繁琐笼杂,而对现今也无甚现实意义,倒是有些文人写的有关"鞋杯"的诗词,将这一陋习写得诗意盎然,趣味横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42
一、我国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
饮人相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
饮地饮酒场所以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为佳。
饮候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
饮趣以联吟、清淡、焚香、传花、度曲、围炉等烘托氛围,提高兴致。
饮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避免饮酒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饮阑酒之将尽,可以相以依韵赋诗,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或垂钓。郑板桥有对联曰:“酌量饮酒;放胆吟诗。”□荔夫
二、饮酒礼仪: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厂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酬--主人要向客人敬酒,酢--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旅酬--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行酒--依次向人敬酒,避席--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的人都要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没想到古人喝酒就有这么多讲究,怪不得现在酒桌上有那么多讲究,搞得不懂的人好不尴尬。现在我们不仅沿袭了很多古代的饮酒礼仪,而且更加丰富化了。如果有机会好好请教经常喝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