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战争中怎样实现避实击虚?孙子提出了哪些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0: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1:55
知彼知己,兵贵神速,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兵不厌诈,以逸待劳,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核心: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是《孙子兵法》的实战操作方法,可凝结为:“避实击虚,出奇制胜。”
1.知彼知己:“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白一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又说:“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古往今来,凡用兵作战者必须头脑清醒,知彼知己。
2.兵贵神速:孙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用兵打仗从来都是关系重大,无论哪个国家、哪个个人都必须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快刀斩乱麻,绝对不能拖泥带水。久战不决,不仅国家拖不起,百拖不起,任何人都拖不起。
3.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里着重强调:用兵打仗不仅仅只是拼实力,而目还要拼心态、拼灵活性、拼智慧! 公元前353年孙殡“围魏救赵”,韩信于公元前206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也都无一例外地成为“避实击虚、出奇制胜”战例的典范。
4.兵不厌诈,以逸待劳,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样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还说:“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闻,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兵不厌诈与忠诚老实,是不同的概念。对敌人就是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它捉摸不定、难以决断。曹操对前来投奔的许枚尚且留一手,周瑜对老同学蒋干也要提高警惕,该出手时才出手。孙殡凭智慧死里逃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我军的游击战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当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虚实篇》就是来论述作战中的虚实原则的。孙子对虚实的解释是这样的:虚,空虚,在作战中主要指兵力分散而薄弱;实,充实,主要指兵力集中而强大。虚实不仅指兵力的强弱,还包括主动与被动、有备与无备、整治与混乱、勇敢与怯懦、饱逸与饥疲等方面的因素。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孙子科学地提出了“避实击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的战术原则。“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出奇制胜,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精华。这一切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继续探讨的。《虚实篇》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本篇特别强调了在客观军事实力的基础上,主观能动作用的创造性发挥。“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而制胜”,是对《形篇》中把握攻守主动权和《势篇》中奇正结合、出奇制胜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孙子在本篇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就是以虚为实、以实为虚,借以引诱敌人,调遣敌人。在行兵作战中,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守,最后克敌制胜。因此,虚实原则,便是用兵的根本原则之一,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孙子对虚实原则的论述,系统、完整而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