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翻译66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23: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5:53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翻译成现代文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君子*之美,拼音是 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扩展资料:
词语辨析:
“君子*之美”是今天还活着的格言。《论语·颜渊》:“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程树德著《论语集释》说:“春秋*之美,不*之恶”为一句古人成语,与《论语》所论近似。可断言此语非孔学独创,其意则为当时的品德标准。
孔子常将“君子”和“小人”对说,此处亦然。君子为上司或长辈,小人晚辈或下属。如今在民间,“君子*之美”常挂在人们的嘴边儿上,但孔子的后半句“……不*之恶。
小人反是”就不见了。千百年,《论语》一直是由“仕”(更广义的“君子”)的阶层代代下传的,但为什么只传了上半句?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谈到史书时指出,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
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这是因为某朝年久,修史之人都是本朝人,因此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修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
这段话虽是谈史书,但讲出了一个意识形态流变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其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趋利避害性,这两个特点在中国文化中尤其突出。一句格言,传着传着,味儿就变了。回到本题。“君子*之美”,谁是君子?“小人*之恶”,谁是小人?
在今天人们往往以*之“美”作为证明自己是“君子”的手段。当然,毫无原则不分善恶地成全别人不见得是*之“美”、而有时是在*之恶,但只要这样做了,起码不会被求助者当作小人。
而如果不*之“恶”,起码求助者会认为他求助的对象是小人。所以在今天,“君子*之美”也常常成为“两肋插刀”助人行恶的自我号令,成为某些“义举”的口号。因此,“君子*之美不*之恶”的第一要义应该是长辈的行为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之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5:53
翻译: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出处:《论语·颜渊》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扩展资料:
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这是君子之所为。以上这两章谈的都是交友的问题,事实上在五伦当中,儒家对于朋友这一伦还是比较重视的。
《论语》涉及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颜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5:54
语出《论语·颜渊》
直译: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深度解释一下吧:
“*之美”即成全他人的好事,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譬如为政和从教,孔子认为这都是君子“*之美”或“立人”、“达人”的理想途径之一。而若将这种“*之美”推至于极致,便是要有一种“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由是可知,君子范畴实际上是孔子所提倡之仁德的人格化。
这种人格与传统意义上的君子即贵族相较而言是根本迥异的。因为,贵族意义上的君子在价值取向恰恰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或者说它顶多是一个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而理性的利己主义虽可以暂时地让渡一部分自己的利益给他人,但是他的这种利他是有限度的,他终究是无法利他到或道德到牺牲自己生命的地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5:55
【原文】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翻译】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解读】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之美”。“*之美”并不难理解,其重点在“美”上。这个“美”字,指的就是别人好的或善的、最起码也是对社会或他人无害的愿望或计划。“*之美”不是单纯帮助别人达成愿望,而是帮别人达成美好善良的愿望。如果帮别人干坏事,目的实现了,那也不叫*之美,而是“助纣为虐”。因此,所谓“君子*之美”,就是指有德行的人,总是想着让别人好,尽力为别人创造条件,成全别人的好事。这种“助人达成善良愿望”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君子*之美,出于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是一种博大的情怀。这种助人达成美好愿望的情怀,不但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慰藉,还能给人以生活或事业上的帮助,是在积德行善。
唐朝有个名叫谢原的词赋家,他所作的歌词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次,谢原去拜访张穆王,酣饮之后,张穆王让自己的小妾谈氏弹唱助兴,谈氏唱的正是谢原所作的一首竹枝词。一曲终了,张穆王叫谈氏出来拜见谢原。谈氏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还精通音律,对谢原写的歌词十分熟悉,弹唱自如。谢原对谈氏产生了爱慕之情。次日,又为谈氏作了八首新词,谈氏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非常默契,慢慢就生出了感情。张穆王发觉了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发怒,还主动撮合谈氏和谢原,说:“其实我早有此意了。你们两个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谢原为报答张穆王*之美的胸怀,和谈氏把此事作成词、谱成曲,四处传唱。张穆王*之美的盛名马上传开了,很多有识之士都前来投靠他。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管你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不例外。虽然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志向有高有低,再加上每个人的客观条件、面对的外在环境不同,因而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其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有理想有追求,并希望成功,却是所有人类能力和价值的共同体现。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应当理解这种能力和价值的重要性,重视和爱护这种能力和价值,并设法促使其得以发挥和实现,而不应对其敌视、压制和打击。我们自己也渴望实现理想,达成愿望,其他人也是同样;我们不希望自己追求理想的道路遭到拦阻,别人也如此;我们希望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得到真诚的帮助,别人也会有这样希望。因此,*之美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别人的一种美德。
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之美的信念。相反,有不少人看不得别人过得好,对人家的好日子好生活怀有强烈的嫉妒,甚至是破坏的*,这种心理是极为阴暗和可怕的。不要说这样做,仅仅这样想,就是小人之举。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克制或消灭这种心理,努力养成君子*之美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之美是一种道德修养,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做到。
“*之美”践行起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这种“*之美”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起来并不算太难,只要心胸宽广一点,就能够做到。另一种是为别人创造条件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甚至自己的处境还差一些。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5:55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