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22: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2:57
笔画平直、结构方正,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汉字书写确定了不变的形态。改造合体字的偏旁,并使它固定统一。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做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为同一偏旁,如“英”、“樊”、“莫”、“真”、“奠”等字,原篆书字底皆不相同,隶字把它们统一为“大”字底。又如“泰”、“秦”、“春”、“奉”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春字头的字。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在用笔上,方、圆兼用,藏锋、露锋诸法具备: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特点,长横画有蚕头,有波势,有俯仰,有磔尾;体势上,由纵势变为正方,又变为扁方的横势;结构上,中官紧收,笔画向左右开展,呈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故有汉隶“八分”的说法。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由汉代隶书演化而来。其笔法形成,由隶至章草、今草的演变过程。从遗存至今的西汉竹木简书里,就可以窥见演变的痕迹。楷书最初产生于民间,其后再由文人整理,使之规范。从钟繇、王羲之等人的楷书作品来看,这个时期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定型化。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个系列。一、三个系列的代表,简述如下。(一)、晋楷系列以二王为典范,隋朝的智永也是佼佼者。(二)、魏楷系列以北魏碑刻为典范,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三)、唐楷系列以中唐的颜真卿为典范,初唐四家为铺垫。二、三个系列的结构的主要特征,简述如下。(一)、晋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稳而有势;匀中见豁;接而能让; 严谨有致。(二)、魏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奇趣天成;疏密自然;变化多端。天真烂漫。(三)、唐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重心平稳;布白匀称;左右揖让;上下承覆。行书(一)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这同它经常书写有关。(二)笔势流动1.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是一笔一画地写,要求点画分明,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写,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发.但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2)改变书写笔顺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目的在更加便于书写。如“秋有戎半”四宇,每组中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如果随意胡来,不仅书写别扭,而且结体混乱。(三)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有时可以这样写,有时也可以那样写,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四)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草书先秦时代的草体相当幼稚,潦草程度不大,它的潦草程度相当于今天的行书。汉代,草体进一步发展,“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车急就”,越写越潦草,于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潦草等级,草书之名出现了。东汉时期,章草是汉代最发达的书体之一,原因就是更便于书写。至于碑刻之类,为了慎重起见,尚未发现章草之类较为草率的汉代书体。南北朝时认为草书始于西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8年~前33年),当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检验汉代简牍作品,草书确实始于元帝时期。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时期的草书比较接近,笔画大量省略,尤其是一枚书写多行的筒牍,每个字受左右两边字的束缚,横画发笔不能太长,笔势只好回收,连接下面的笔画,出现纵向的势感。东汉时期,草书简牍明显增多,字体也更加成熟,用笔跌宕奔放,结体开阔豪迈,如《始建国地皇四年简》(23年)等,尤其是和帝永元七年(95年)的《广地南部兵物簿》,强调横画,既平且长,竖画则叉短又斜,一掠而过,仿佛只是连接上下横画的一种过渡线条劲疾,气势开张,风格如“晓策天马,走云连空”。 棠木江枫 的感言: 谢谢您在这么晚及时回答我的提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