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4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4:45
清朝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亲王府的大管家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丁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的福晋(妻子)看到之后,十分气恼,这不是在讽刺我们恭亲王府是牲口圈吗于是打算动家法,鞭罚那个家丁。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流传开来,以图吉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4:45
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以印为信|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福匠零基础篆刻课程
篆刻,结合了书法与镌刻,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会用利器在龟甲上刻“字”。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是当今篆刻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玉石刻制的印章统称为玺,金属刻制的印章则称为鉨(x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玺”定为天子之印的专称,并沿用至历朝历代。私人印章则统称“印信”。
篆字古写作“瑑”,从玉字旁,泛指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篆刻艺术流传至今,不但发展出许多流派,方寸之间凝练的时光亦愈发引人玩味。以金属镂刻金石,以迭宕笔画描绘意蕴趣致,不仅是技巧的呈现,更是文化底蕴与内涵的展现。
而这项看似复杂艰深的技艺,如今您也可以轻松掌握。本周日,福匠邀您在资深手作师的一对一指导下,从零开始,亲手镌刻一枚印信,可做闲章,可为藏书印,可送与他人作为信物,亦可用于日常落款。独一无二,精雕细琢,方寸之间,尽显匠心。不要错过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4:46
《千福印》作者林旭平先生在历时二十五年的艰苦创作过程中,在全国几百家博物馆藏书资料中,进行了大海捞针式搜集整理。他从大篆和小篆两个大类.其中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等文字中,找到万余不同字体的“福”字,从中挑选出五千字刻成印章。他深有感慨地对记者说:“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字中,基本上都有一个象形福字收入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对福文化的传承历史。”他表示:“初选找出的一万五千余福字,字字有出处有根据,这说明我们中华文化是和谐相通的。”
在刻制《千福印》的过程中,林旭平还选用一些古代肖形、封泥碑刻、秦汉瓦当、古玺具、刀布泉币、砖纹造像等图案,巧妙地融会于方寸之中,使得《千福印》更加精致纷呈。而所有石材都选用了青田、福山、巴森、昌化等地优质的印石,数量达上千公斤。整个工程之浩大,雕刻之辛苦,常人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