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青青园中葵)》详细解析及深刻意义,重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39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春天的阳光散布恩惠,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恐:动词,担心。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努力: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即所谓“兴而比”。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
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结论。这个推理的过程。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这首诗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
扩展资料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创作背景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39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园中的葵菜,青青的多么茂盛。】
朝露待日晞。——【清晨亮晶晶的露珠,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阳春布德泽,——【温暖的春天,向四面八方布施恩泽,】
万物生光辉。——【万物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常恐秋节至,——【面对美景,常常担心秋天到来得太快。】
焜黄华叶衰。——【花儿凋谢,树叶枯黄衰败。】
百川东到海,——【无数条江河向东流入茫茫大海,】
何时复西归 ——【什么时候又返回西方】
少壮不努力,——【一个人在少年时不知道努力向上,】
老大徒伤悲。——【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悲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40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40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阳光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全诗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反而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中心
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41
园子里的葵花,绿油油的,长的十分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