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在高三这一年脱颖而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2:2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5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三考生:学生与考生之间的转换
学生,学生,应该是以学为主。我们不仅是一个学生,还要是一个会考试的考生!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主动钻研学科(非知识,而是试题),并成为一种兴趣,他们这种以题为主的学习方法,就已经慢慢的向“考生”转化。并且这些*多数就是我们口中的尖子生。高三复习为何随着时间慢慢的以题为主?为何题海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战术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就是高考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化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为主动参与考试的“考生”。
学生以学为主,考生以考为主,大多数同学天天都在做题、模拟考试,就以为是考生了,这是大错特错的,什么时候变成考生呢?就是真正考试的时候,即有临场压力状态下,题目答案无从参考的前提下做题。如期中考、期末考、模考的时候,算是半个考生了,到高考的时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考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可以想想看,平时所干的一切事情究竟是在学呢还是在考?毋庸置疑,当然是在学,哪怕做题的时候也是在学题,而不是做题。大家做题或者考试的时候,通常做错了题,比如说一道阅读题(语文、英语)大家想一下,当做完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而你选了B,我相信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考生会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这个题仔细琢磨一遍,把原文、问题、选项都仔细琢磨一遍,研究完之后终于明白了,A才是对的,B怎么错、C怎么错、D怎么错,尤其是选B犯了什么错误,至此研究明白全部考题之后就算研究完了。或者有的学生看原文怎么解释,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看选项,A选项是什么意思,而A的意思与原文几乎一样,所以答案选A,而B、C、D在哪儿犯的错误,学生就明白了。
再举个例子,数学题。假设做道题,要么做错了,要么不会做的时候,可能自己会研究或者看着解答。大多数学生自己看答案或听老师讲解后,就能清晰地了解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解题思想”,就认为自己懂了。并且大家总以为这么学习才是合理,弄懂每一道题不就可以拿下分数吗?而且很多人就是这么获得高分的。
这么做根本就是停留在“学生”阶段,看着正确答案做题,怎么想都是对了,但是到考试时真正有用吗?用是肯定有用一点,因为有的学生至少隐约明白或者潜意识下遇到这类题型会照猫画虎,有的确实能画出来了。并且做得多了,总有些相类似的解题过程被同学们掌握,遇到这类题时,也许能发挥出来,但是能够确高考时保碰上的都是熟练得题吗?都能发挥出来吗?
大家都知道,每个班上获得高分的学生比例非常之低,如果这么研究真的正确的话,按理说获得高分的比例应该较高,但为什么比例会如此之低呢?即使在很好的学校,非常高分的比例,一般50个人一个班的也就是5-10个人,为什么不能达到30-40以上呢?比如前面提到的做阅读例子:本着正确答案是A的前提下,再仔细研究一遍题目后,既不用担心时间消耗,又不担心单词不认识,句子看不懂的还可以慢慢分析一下,最终他把这道题完完全全拿下了,知道为什么A是对的,B、C、D是不对的,至此好象学会了全部知识。可是大家思考一下,考场上你发挥出来的是什么水平?是第一次接触到这道题的水平。你掌握完这道题对你做下一篇有什么帮助吗?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去“学习”,对考试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咱们自己看参考书或者听老师讲课,有人告诉我答案是A怎么对的,B、C、D怎么错的,是从原文第几段、第几行验证。但是换一篇文章后,还能从第几段第几行去验证吗?考数学的时候,题目会给你明确的思路让你“填空”吗?
那如何向“考生”转变呢?道理很简单,我们不必太花时间研究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而是要研究第一次拿到这个题的时候如何把正确的答案做出来。也就是去研究凭什么我要这么做,凭什么我选出A这个正确答案,这样去研究题目,才是真正站在考试的角度上出发,考试要站在对方角度去看问题,就是学会站在出题者的角度看问题,他问什么,我们回答什么,要关注问题本身。比如说数学解答题,给你一些条件,让你求出个看是无关的结果,那么就要根据题目给的条件,找出哪条路子能通到结果,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求什么,其中差异点在哪?或者说要想求这个结果,上一步前提是什么?罗列出来后再看这一前提的满足条件还缺什么,再列出满足这一条件的必要前提,直到题目条件能够代入。这就是利用题目本身求解的过程,才是考生要做的事。如前面提到的英语阅读,我们要找出如何选出A的做法,才是作为一个考生要做的事,研究为什么并非没有用,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做题的规律技巧,做对这道题的做题方向、对题目的理解、怎么样找上下文来验证,这些方法才能带到下次做题当中去。因此,成为考生的先决条件是:善于关联与思考。
一个合格的考生,必须抓住考试的本质,在考场上始终要保持客观性,即试题问什么,我们答什么,尤其是理科和英语,还有选择题这块,标准化答案只有一个,你为什么会在读懂题目的情况下做错呢?一主观想象,你当时认为这个答案是说的通的,但是你是出题的,还是人家出题的?是你以为题目包含了这个东西,但是题目说到没有?没有。所以你做错了,错了不要紧,最怕的是以为这么着做错了是马虎问题,马虎就是想当然或者想的太多造成的。
什么是客观性?就是假设别人没说,你就不知道。尤其是英语阅读,很多答案看似没有道理,反而是正确的。比如说我出道题:一天没吃饭了,我要大吃一顿。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A选项:一天没吃饭,我饿了;B选项:我正在大吃一顿;C选项:我一天至少吃一顿。问这三选项选哪个?选A的就是习惯性主观,题目告诉你我一天没吃饭就代表我饿了吗?题目字面上没有,就没饿了这回事,所以不对;选B的是没有根据题目字面意思去做题,题目说我吃饭了没有?还没吃吧,所以这是审题的不客观;C答案不合理吧,但是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天至少要吃一顿,这就是客观,因此选C。又比如一个题目说:外面气温40多度,没人敢出门,问你选不选外面很热这个答案?肯定不选,题目字面上又没告诉我外面很热啊,除非题目明确告诉你40多度表示很热。
还有语文选择题,只要本着客观审题原则,题目字面给的啥意思就照着这个意思做就没错,这才是符合命题者考查你的意思。很多人做选择题时题目完全看的懂,但是一主观联想,就错了。
可是大家从头到尾都在研究从不会到会,依赖什么呢?依赖题海过程中的参*、老师讲解,然后强记,没有做总结,没有提炼里面解题共性,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每次拿到新题的时候,依旧在想以前怎么做的,该用什么方法,该从哪里入手,做的多了,简单的题自然可以做出来,但是违背了考试是从试题出发的角度,要在题目中寻找解题方法,把任何题都当作第一次做,去验证你的思维,形成一种解法,解决大多数题,这才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对,并给下面做铺垫。
学习没有捷径,考试是有捷径的,当大家用一套思维做出了许多题的时候,看到考题,自然而然的会根据题目来判定做题方向,从而达到快速做题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当大家每次都能够从题目提干和设问中寻求解题方法时,哪怕临场压力造成不清醒状态,也能做对。即使题目不熟悉,平时没练习过,反正做任何题都一样,都是跟着题目去走,到最后也能做出来,即使不能全对,也能拿下许多步骤分。一句话,跟着题目走,不要跟着以往做过的题目走。
理科解答题做题思维无非这么几种:顺着题干的意思,寻求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差异点,如何才能将问题和答案保持一致(求同思维);寻求达成所求条件与题设相关的必要信息(必要性思维);严格按照题目字面意思纯分析解题(客观思维,考好理科和英语的基础思维)。记住考试考查的是能力与思维并重。目前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不差,都具备了差不多的能力,至少你知识点掌握了,题目看得懂,解答看得懂,这就是能力。而现在所欠缺的仅仅是思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是他们的思维对路了。
比如说数学不等式、函数等要用到式子变形,拿到题目,看到一大串式子,自然而然地想去简化,这就是一种做题思维,如果想了半天以前是怎么做题的,这就不是思维。看到分子分母有加减的,第一时间想去转化为乘除或者消去加减号的,这也是思维,因为他知道分子分母有加减麻烦啊。搜刮以前做过类似式子怎么简化的,这就是题海累积。因此要用到式子变形时多利用以往做过的题来研究研究式子变形简化原则,到考试时只要能用上就毫不考虑的用上,这就是一个考生要做的工作。
思维和努力没关系,和智力关系亦不大,是大多数人潜意识中认识事物不同的体现,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是可以点拨、可以训练的,俗话说就是“开窍”。对考题来说,与其研究为什么,不如研究如何做。到现在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做的,是个学生,开始研究做题方法、解题入手点的,才是考生。
当然,前面提到的也只是一家之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只想表达一个概念,既然高考背景下,要求我们抛弃“学生”的身份,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一个“考生”。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考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单纯的认为是“检测知识点”,这是过于单纯了。作为一个“准考生”,我们怕的是不敢想、不敢写,凡事都“事后分析”、“事后明白”、“恍然大悟”。一道题做错10次不要紧,至少你每次做的时候是完全的凭自己思考。最怕错了一次后听了讲解、看了答案忽然“会了、明白了”。作为一个考生,我们要奉行“无知无畏”的精神,要养成给自己找茬的习惯。将“我这么去想怎样怎样,我这么去理解如何如何”作为主体思想,其余“标准答案”与老师讲解,一律作为参考或验证自己的思路,才是一个考生该干的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各科学习经验谈:高三了,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解题伊始就要沉着冷静,不应粗心失分,不陷入题海战,多做好题
党颢 (录取学校:上海交大)
刚刚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要我谈学习经验,仔细思索了一番,个人觉得自己在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上有些体会,下面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物理
概念和公式。个人认为,物理是一门偏重于原理应用的学科。高三刚开始的几次考试时,我常常因为轻视基础概念,在解题时犯一些概念性错误,所以提醒大家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对物理学中有限的概念和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加强记忆。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和解题时才能思路清晰,灵活运用。
物理模型。高考题很大程度上是平时的常规题变形而成的。建议大家平时做题时适当留心记忆一些常见的物理模型,如小车模型,人船模型,这样在考试遇到新题时可以联想这些基础模型,就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
物理考试。高分值一直是物理高考的一大特色。在近几年高考物理中,往往最后几个大题分值都在14分以上,一旦开始时出现失误,后面的分数几乎全部失去,本人统计了自己在高三平时晚自习练习的错题,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粗心错误。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一开始就沉着冷静,仔细再仔细,把握好分布得分的思想;有很多问的能够作出几问就几问,但是要保证一做就对。至于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养成书写工整,不跳步骤的习惯,保证大题的解题质量。
化学
知识点。化学,我个人认为,是一门重视知识点和经验积累的学科。所以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需要从不同角度结合参考书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比如第一节氧化还原,就可以从氧化还原过程中的守恒量(1,2,3……),氧化还原比较物质氧化还原性大小(1,2,3……),氧化还原方程的配平(1,2,3……),甚至还可以从中拓展出高中阶段几大守恒等等知识点。另外,有些时候进行必要的记忆,如常见晶体的结构,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等等。这样在实战时才不会因为一个小遗漏而输了一个大题。
改错。个人认为高中时准备一本化学改错本是必要的,本人高三也是这么做的。在平时做题过程中,将好题,新题,常用知识点和心得及时记录,一方面可以在平时就加深对所记录题目的记忆;另一方面在备考时翻阅,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多做好题。本人在高三没有搞题海战术,但是定期的抽出时间做了一些好题目。化学这门学科本身也要求有大量的实践练习。建议在周末等有空时选择做一些含有平时不常遇到的知识点或具有新背景的题目,拓宽一下视野,培养遇到新问题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有助于将来的高考。
高三学习要有责任感,要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
庄曙逸 (录取学校:清华大学)
高考已远去,但三年的学习中,我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学习首先要自觉,而促使我自觉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感。这两者都是可以培养的。对学习的兴趣或许每个人生来并不一样,但通过注意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感,联想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兴趣能得到培养或增强。责任感则在高三显得尤为重要,高三是为了高考而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能帮助自己更坚强地面对严峻的考验。
其次,课堂听课一定要认真。老师的讲解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知识,也会使我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上课认真听讲比起自学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会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技巧,这些都是老师多年经验的精华,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上课认真听讲是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除了上课听讲,自主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成功地自主学习,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主要靠自己摸索,不断尝试,同时也要与同学多交流,学习别人的好方法会给自己一些启发,帮助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有时教师他会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中另一个关键就是合理安排时间,比如处理作业最好用整段的时间,不要在课间赶作业;要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看课外书;开始学习前先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学习完后再回顾反思一下。这样,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会非常充实。
此外,还有一些小小的习惯也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好处。比如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之外要及时请教;遭遇挫折时,不要被沮丧淹没,而要尽快振作起来;处于低谷时常常自我激励;学习时静心专注,心无旁骛;有进步时适当给自己一点奖励。这样就不难发现,其实学习真的能带我们快乐。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与同学交流。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有关学习的,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时事的看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流行趋势的探讨,对未来世界的畅想甚至一些奇妙怪诞的念头,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是我们的话题。在交流中,我们能学到许多自己从不曾想到过的,思想的羽翼也会逐渐丰满。
扎实的运算功底让人受益匪浅,背诵记忆让人胸有成竹
张春晖 (录取学校:清华大学)
数学篇
数学是所有理科的基础,而且是高考必修科目。正因为如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本身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又决定了它是一门棘手科目,因此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是扎实的运算功底。这一点对于运算量极大的解析几何很有帮助,我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吝惜草稿纸,在运算时将数字放大一些,以提高运算正确率,切忌使用计算器。其次,要积极联想。当老师在讲一些基础题时,不要不以为然,这正是提高自己水平的时机,这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力,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有无简便解法,数字更换后是否要分类讨论,将条件与问题对调后该题该如何解等,然后自己解答,这样一来,做一题相当于做了十几道题,效果可想而知。最后,是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许多学生往往在做压轴题时一方面由于题目条件复杂,另一方面由于心理紧张而不敢下笔。实际上,大多数难题都会有一些较简单的得分点,只要敢于突破心理障碍,少则1、2分,多则5、6分,总是能为自己的数学成绩锦上添花的。
物理篇
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题目灵活多变,创新性强。首先,不要惧怕繁杂的运算。物理卷中,总有一些题是考验学生运算能力的。例如动量守恒与动能定理联系一元二次方程解速度是字母运算,估测分子直径是数字运算,这些问题,表面上十复杂,但若经常计算,就会有一套自己的运算方法,便捷程度因人而异,所以平时不要惧怕运算,练得越多越熟练。其次,是实验题,这一块要拿全分很不容易,主要是因为它创新性太强,需要学生“灵光一现”,才能破解。对于实验题,我觉得应该主动多看一些课外辅导书,有些创新题要特别重视,即使不做也要坚持将解析看完,多看了之后,灵感自然会出现。最后,我想提醒学弟学妹们的一点是物理大题目中,重要的方程式一定要在显眼的位置写出,不要直接代数字运算,而省略了字母方程,不然扣分很重的。
化学篇
化学素来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其中有些知识点,例如某些物质的颜色,气味等等,靠常规推理是推不出来的,因此,背诵成为了化学学习中的必备条件。背诵时,最好将同一类事物对比着背,同时尽量将知识点与自己熟悉的词句联系在一起,如游戏中的短语,时下流行口语等,而且老师也会提供一些经典的顺口溜、口决等供大家参考,这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背诵关过了以后,化学的基础就打牢了,而要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选择题的正确率是关键。因为化学考卷中的填空甚至有些大题的分值很低,往往两之间的分数加起来才抵得上一道选择题,因此选择题是需要力求完美的。首先,审题要仔细,每次考试总有学生会将题目看错,这种失分是十分无谓的。遇到一些难题要勤于动笔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切忌眼睛盯着题目空想,这对知识点联系是很不利的。有时一些题从正面推理相当困难,那么排除法就可以派上用处,这种方法同学们应该都很熟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6
你能做到我下面几点。不考一本你找我。还有啊。你给的分太低了吧。难道你的一本就值这么点分?
一、每一本书,熟读。熟道什么程度(随便提一下内容,你能很快找出在什么位置)
二、灵活运用公式(不是题目做的越多越好,那是浪费时间,要学会举一反三,很多题目都是差不多,变来变去书本上那几个公式还在那里,还是用那几个)
三、书本提纲要知道(比如:第一章节或者第一课什么题目,讲得哪些内容。第五章节或者第五课什么题目,讲得哪些内容。要熟记于心)
四、单词,短语,语法。(这些每天都要读一读,如果你已经烂记于心,也要读读。)
五、要找一点比较典型的题目。(因为很多题目比较经典,所以很多情况都是根据题目改编,这个如果你自己不知道可以去找老师)
六、合理安排时间(早起晚睡)。5点起,12点睡。要有恒心
七、要相信你自己,不要受他人干扰。起初考试可能不太理想,因为你的知识城堡正在堆砌中,一旦你的知识堡垒建成,便无懈可击
八、上课要认真听讲,如果自己注意力不能集中。主动搬着凳子跑到老师面前去听讲
九、考试前要好好睡眠。适当的调整身体。
十、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每个月休息日就好好休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6
这东西光靠写作业不行的,得各门功课往上提,课堂千万不能打瞌睡,早起背书,英语单词特别重要,多读读课文READING部分,划下重点短语,语文要记的做小抄时不时掏出来看看,多练,数学在理解概念解题技巧下找往年高考真题做做,选修的课本读4·5遍不算过,祝你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7
虽然说我考上的只是二本大学,但是我认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最主要的还是上课认真听讲,做错的题认真看,争取下次看见不会出错,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好的心态决定你考试的发挥程度,祝你学习进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7
在这个假期之前,也就是高二,我跟你几乎是一模一样
学习上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动力(虽然我以前一直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作为我的座右铭,但似乎有的时候它又太过空洞,难以起到实际效果),以至期末成绩掉的很厉害
所以假期我在爸妈的带领下,去了一趟北京,"立志修行":不仅去了很多高校,感受名校的迷人氛围,从感官上刺激我内心的动力,更听了北京我爸很多朋友的自述经历,你可知道那饭桌上个个都是名牌大学的博士所给你的震撼
所以现在我也不会去想什么宏伟的目标,只是为了自我的实现,只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还能做得更好:只相信只要有梦就会实现
现在需要做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以此共勉,共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