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09:0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7:23
我认为是可以的,就拿AgCl为代表来说,卤化银是感光材料,在吸收一个光子的同时,一个卤化银分子产生一个电子和一个空穴,而Ag+与光生电子相结合变为Ag原子,即经过以上的重复变化,最后会形成里面包裹Ag原子簇的AgCl(虽然我看了一篇Angew文献上说是银原子簇在卤化银颗粒内部形成,额,我觉得把直接接触光子的不应该是卤化银颗粒的表面而不是内部么?
然后不就有两个界面了么?然后百度一下,银的折射率为0.18,AgCl是2.071,由此推断折射率小的银是光疏介质,AgCl为光密介质,消逝波就产生了,至于等离子波也可以在Ag的表面形成(Ag价带上的电子看成是均匀正电荷背景下运动的电子气体,即看做一种等离子体),然后在电磁干扰和库仑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等离子波,然后就符合SPR产生的条件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7:23
金属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区别,具体如下:
金属表面存在大量自由电子,而其他物体表面并不具有大量电子,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受光波作用发生集体共振,这共振就产生表面等离子波。由于连续的金属薄膜电子浓度很高,所以等离子波的振荡频率很大,在10THz左右。但是对于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大量减少了电子数目,其振荡频率可降至可见光范围。但由于金属不再连续,在共振波长增强的电场通过金属/介质界面迅速衰减,因此称为局域,简单来说即非连续造成了局域效应。
表面等离子波是在平行与金属/介质界面的方向上传播,而在垂直方向上是迅速衰减的,所以也可以说在垂直方向是局域的。这种情况下与纳米粒子是一样的,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其实就是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根据Mie理论,当颗粒尺寸较小时(2R<20nm),粒子可被近似看为处于同相位均匀电场中,表现为简单的偶极子共振模式。大一点的可以看做四极子或八极子或更高阶多级子振动模式。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它利用光在玻璃与金属薄膜界面处发生全内反射时渗透到金属薄膜内的消失波,引发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7:24
SPR最初的模型是在金属和电介质的界面做出来的。从散射和吸收截面的公式上讲, 材料的介电常数要能是个负值,才能符合共振的条件。(公式推导可以网上搜,一艘一把。) 物理上讲,有足够的自由电子。
金属纳米颗粒,比如Au, Ag等,之所以被称为plasmonic nanoparticles, 就是因为符合上述条件,能形成共振。对于 AgCl, 是形成不了SPR的。
针对提到的这个paper, 如果套上spr 模型, 则Cu空位是有效金属, 那么整个体系相当于有效金属包束在电介质(Cu2S)中, 这样一来, SPR的产生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