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是在丝绸之路上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3: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04
西宁不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05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人们显示:都兰出土的丝绸,在产地上存在着东、西两个方向,如果把三点连成一线,就构成了一条由中原经都兰通往西方的路线。这是否就是一条古丝绸之路的干路呢?
说起丝绸之路,人们自然联想到河西走廊。目前,在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的丝绸数量有千余件,仅都兰热水沟出土的就有350多件 130余种。在这些丝绸残片中,有112种为中
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制造。大量的丝绸在这里出现,说明在青海境内确实存在着一条丝绸之路,而都兰正是这条路上的一个重镇。都兰古墓群文物的中西结合的特点,显示了都兰在西方与中原三点一线中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2002年8月,考古者在青海德令哈进行抢救性发掘,柳春诚先生在八音河南岸的郭里木古墓中意外地发现了吐谷浑人在棺板上绘制的图像。彩色的画像因为氧化渐渐消褪着原先的艳丽,在漫漶不清的轮廓与色快中依然能够透露出吐谷浑人的生活信息。这是一幅吐谷浑人生活的长卷,图画是分成几组表现的。以图像表述的千年秘密终于出现了!
第一组是狩猎图像:吐谷浑武士骑着健壮的快马正追赶着肥硕的野鹿和牦牛。其中一名武士正奋力追赶,一支箭已然射出。另一名武士正拉满大弓,准备补上第二箭。黑色的牦牛已经负伤,箭口喷射血液,仍在拼命逃跑。黑牛的前方,一名武士正张弓搭箭进行堵截。而在另一个狩猎地点,一名武士一边追赶一边劲射。三只负伤的野鹿被画在画面的边缘,意在走投无路。看来,这场狩猎活动已成定局。
武士们身着胡服,腰挎胡禄,手持弓箭。胡禄是来自西域的箭囊,唐书上有记载,胡禄是唐朝士兵必备的武器装备之一。武士们坐下的骏马被称作“青海骢”,这是一种高大健壮、速度很快的良种马。在吐谷浑向隋朝和唐朝进贡时期,这种马是最重要的贡品。
宴会的场面位于画面中心,这也许是墓主人生前的一个生活场景。画*有17个人像,分三摊子饮酒作乐。其中有贵族、巨商和男女主人。其中的头一位已不胜酒力,开始呕吐。右边端坐着的一个人对呕吐者投以责怪的目光。这一位显然酒量很大,他不仅能喝,还能够高举一种叫筚篥的乐器仰天吹奏,其乐曲可能就是有名的《西凉乐》。这种乐器和乐曲在北魏时期由中亚的粟特人传至吐谷浑,再传到汉地,成为风靡一时的著名乐曲。前面本应还有乐队的其他成员,可惜已漫漶无痕,只留下一位静静聆听乐曲的女人。
在画面的另一端,一对情侣正旁若无人地沉浸在欢乐之中。画面中的所有人物的脸上都涂有红色颜料,无论男女,图形与位置基本相同。吐谷浑人可能继承着原先的鲜卑遗风,他们一直喜爱这样的装扮。
在迎客图中,这些身穿胡服的人是来自中亚和西亚的客人,而坐在大帐里的主人夫妇,也穿着胡服。当时与吐蕃或吐谷浑交往的国家,除了已知的中原王朝以外,还有画中所绘的中亚粟特人和波斯人,说明当时吐谷浑人的社交范围很广。在那个时期,不仅经吐谷浑境内的青海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干路,而且从青海湖往南,经拉萨到尼泊尔、印度的唐蕃古道也已经开通,青海地区进入到一个空前的十分繁荣的黄金时代。
与迎客帐饮图相连的,是一幅射牛图。一头牦牛被绳子固定在木桩上,一位宾客正近距离对牛射杀。让客人自己射杀牦牛,然后享用,既是吐蕃人的习俗,也是吐谷浑人的祭奠。《两唐书》中有记载:宴请异国宾客的时候,一定要让客人自己用弓箭射杀,然后才会享用。射牛者身边站立着两个手持酒壶和酒杯的人。他们拿的酒壶和酒杯带有浓重的东罗马拜占庭艺术风格。射牛者脚下的地毯也是西域风格的,这些都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吐谷浑人当时与西域的联系。
吐谷浑人精明勇武、善于经商、精通多种语言,因此自然成为胡商们最好的向导和代理商。再加上吐谷浑特殊的地理位置,青海路自然成了胡商们首选之路。吐谷浑王国对往来于境内的中原商人以及外国胡商几乎不征收税务,极大地激励了青海之路的商业活动。
在这幅出行图中,商人们正赶着驼队向东方走去。一峰满载货物的骆驼占据了画面*,显得十分突出。从骆驼驮载的货物可以看出一匹匹的丝绸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商队出行由武士们护送,说明漫长的青海路依然有被打劫的可能。
《北史》和《周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551年,吐谷浑的第18代国君向北齐国派遣了一支使团。西魏国的军队探听到这支队伍回归的路线和时间,在凉州以西的赤泉袭击了他们,俘获了吐谷浑使团的将军以及经商的胡人240人,骆驼、骡子600头,杂彩丝绢数以万计。吐谷浑一次就护送如此庞大的商队,可见其当时在丝绸之路上的实力与地位。
从吐谷浑到北齐的首都邯郸有三条路可走:最近的路线是河西路,西宁、临洮、西安、洛阳、郑州至邯郸。第二条路是青海路,西宁、益州、荆州、建康北上到邯郸;第三条是草原路,从西宁经偏都山口到张掖,沿黑水河北上到居延,穿过拉锯区奔阴山再南下到邯郸。
被袭击的地点赤泉位于张掖东南,武威以西,当年的吐谷浑使团走了一条在现在人们看来不可思议的路线。他们之所以舍近求远,绕了那么远的地方是为了求得安全,当中道和南道由于战争被堵死,他们只好绕道而行。两年后,当这支队伍按原路小心翼翼地返回时却遭到了劫难。在那时,敢于冒险的商旅和使者每每在出发的时候都一定会留下遗嘱,因为茫茫道路,险不可测。
所以说!西宁貌似不是!但是都兰是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05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