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47
红旗水库,位于源潭区境内鲁坦河上游鲁家坦山口。 1966年大旱,源潭区5万余亩耕地就有4万余亩受旱,内有1万余亩颗粒无收,减产粮食1300余万斤。1966年9月,报经省水利厅批准,兴建鲁坦水库,随即改名红旗水库,成立“红旗水库工程指挥所”。县财政先期拨款4万元,支持动工。10月,源潭、双峰、棋盘、三妙4公社组织3600多人上工。1967年4月,低涵导流隧洞和临时溢洪道开通,大坝堵口合拢。1970年汛前,凿开东、西高涵隧洞。1971年—1972年,建永久溢洪道和附坝。1973年汛前,大坝基本竣工,做迎水坡、反滤层。1974年,翻填坝顶下2米深粘土心墙,培背水坡土方,做坝顶防浪墙和背水坡排水沟。1975年,开挖非常溢洪道。1976年,护砌结束。水库枢纽工程至此完成。1977—1978年,建一级电站。1985年—1986年,建二级电站。上述全部工程,累计投工200多万个。完成土石方78.64万立方米。国家先后投资309.1万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208.7万元,渠道及其他附属设施投资100.4万元。 水库原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三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千年一遇”洪水保坝。后来两次变更。1975年,根据水电部有关规定,由安庆专区水电局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万年一遇”洪水保坝的要求,进行复核,将大坝防浪墙高程由102米增加到102.6米,增建非常溢洪道,以防万一。 水库主坝为塑性心墙砂壳坝。坝址高程61米,坝顶高程101.5米,最大坝高40.5米,坝顶长300余米,宽7米。坝顶内侧设高1.6米、宽1米、长305米浆砌块石防浪墙1道。 附坝在大坝左岸,为浆砌块石重力坝。坝长135米,顶宽1.4米,高13米,顶高程101.5米。 永久性溢洪道为开敞式实用堰,底高程94.1米,底宽6米。两级陡坡泄洪,流量为820立方米/秒。 非常溢洪道设在附坝与西高涵洞之间,进口宽52米,底高程95米。结构形式与永久溢洪道同。 灌溉涵洞为3个穿山隧洞。低涵隧洞在附坝东端山底腹部,长80米,孔径4.5×5米,底高程进口64米,出口68米,进口设高11米浆砌块石围堰1座,内有高、宽各1米放水孔,平板闸门,装5吨启闭机控制。左有高、宽各1.5米的灌溉洞装弧形闸门,用10吨启闭机控制。东高涵隧洞在主坝左端山坡上,长150米。西高涵隧洞在非常溢洪道右侧,长80米。两涵开挖孔径为2×2米的进口,洞底高程82米,装直径0.7米活塞闸门,用8吨和10吨启闭机斜拉启闭。 库区淹没耕地350亩。建库时,拆迁房屋350间,迁移居民600多人。 水库上游库区总面积64平方公里。库区主河道槎水河长18.4公里,两旁有9条支流汇入。 水库汛期*水位为94米。总库容15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35万立方米。
香山水库,位于大水乡境内香山尖脚下(大沙河支流横水河的上游)。初建于1966年冬—1969年春。1969年7月大水,坝垮库溃。1970年11月—1980年春,移址重建。但因坝薄涵漏,溢洪道底过低,影响蓄水兴利。1980年冬—1983年春,又组织整修扩建。1985年,建成装机48千瓦水电站1座。累计用工50万个,完成土方18.55万立方米,石方2万立方米,总投资35.23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0.38万元,群众自筹4.85万元。香山水库坝高33.64米,顶宽4米,顶高程413.24米,坝长114米。坝右山腹部,凿通长102米、高宽各2米隧洞。溢洪道底高程409米,底宽24米。开干渠2条,总长785米。渠道建筑物41座。香山水库来水面积5.35平方公里。总库容101.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4.3万立方米。灌溉香山、五显庙、坳口3个村农田2000亩,为设计面积的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