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比学历重要总结陈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3: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2
学历和能力孰轻孰重
2011年06月24日 14:35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文/四川天一学院高级职业指导师 关彤
没学历不代表没学问
学历与学问之间不成正比,有学历不一定有学问,学历高不一定学问高;无学历不一定无学问,学历低也不一定学问低。也就是说,学历与学问是不能简单地加以类比的。学历的高低只能反映出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在同一层次学历的人群中,也同样存在着学问的差异。同理,人的学问也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积累和提高的,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学问。真正的能力就是学问。学问包含专业素养与实践领悟,缺一不可。
陈寅恪先生曾游历欧洲各国名校,他学了知识就走,但没拿下一个学位。梁启超当年曾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校长觉得,对方一没有什么名著,二无博士学位,怎么能信任呢?梁先生怒道:“没有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才有了一个陈寅恪。
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是什么学历?按现在的标准衡量,他只是相当于高中毕业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24岁时成为北大的哲学教授;国学大师与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什么学历?按他自己的话讲:“中学生,副教授,学不专,艺不透”,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国学泰斗与宗师让人仰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什么学历?初中毕业的他,创造了骄人的成就。
高尔基没有读过大学,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活动,登上了文坛,他写出了《我的大学》等许多不朽的著作,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玉宝没进过学校门,他写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却家喻户晓,成了倍受人们欢迎的传世之作,成为著名的军队作家;青岛港桥吊司机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凭,他刻苦钻研技术,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等等,人称“许大拿”。没有经过正规学历教育而通过社会实践自学成才,拥有真才实学和不俗能力的*有人在。
学历真的无用吗?这无疑是一个争论颇大的话题。自索尼公司创办人盛田昭夫的《学历无用论》出版后,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这些质疑,其实更多地是因为大家对学历所代表的能力有不同的观点。盛田昭夫的观点是,学历并不意味着你实际的工作能力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如果完全按照一个人的学历来评价其工作能力,则难免会本末倒置。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认为:“盛田昭夫揭示了一个重要原理:不能无限度扩大教育的功能,天赋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因而企业更应注重实践能力,而并非学历。”
为官一定要高学历?
学历与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个很难界定,因为许多有高学历的人,能力却极其一般,是典型的高分低能;而某些能力很强的人,学历却不见得很高。本来,学历与能力、文凭与水平,既有对应关系,但绝对不是那种“水涨船高”式的绝对的对应关系,必须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检验和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一方面推崇“英雄不问出处”,另一方面却对某些低学历人而取得成功的*加诟病,这实在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悖论。
2008年3月上任的国家*主任张平,其学历是“中专”。在第十一届全国*一次会议公布的*各部门负责人简历中,张平的中专学历意外地成为公众和媒体热议的热点话题。当时媒体评论说,“一纸中专学历,显现出无可替代的含金量;一纸中专学历,羞煞多少‘权力文凭’!”其实张平的中专学历并不代表他就是中专水平,他的工作经历与业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9年原南京市*蒋宏坤被提拔任命为江苏*常委、苏州**。据公开的资料显示:蒋宏坤1954年1月生,汉族,江苏张家港人。大专学历。他当过知青、做过工人,在张家港工作了28年,有丰富的基层工作履历。江苏*副*、组织*王国生对蒋宏坤的评价是“*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态度坚决,熟悉经济工作,熟悉苏州情况,事业心强,领导经验丰富。”王国生说,由蒋宏坤担任苏州**是*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的。
作为官至副厅级以上的蒋宏坤,仍然保持着大专的学历文凭,这一份本色与诚信,在今天浮躁而潜规则盛行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满眼望去,在*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尤其是*中太少太少却又夺目。
对于这两位“低学历”*,他们敢于以“本色文凭”示人,正是其为官诚信的最好诠释。看来“为官者不在于学历有多高,而在于是否能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址。“为人民服务”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如果你受过良好的教育,那就结合实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它。如果你没有大学文凭,也别泄气,虽说高学历有助你的事业成功,但人生很多成功与高学历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不要以为有了丰富的书本知识,便拥有了成功。更别把“没受过正规教育”当借口,绝不要在高学历者面前感觉低人一等。有太多事例可证明,即使没读过大学,甚至中学。只要你针对目标,勤奋努力,任何工作一样可以干得很出色。
真正的能力来自于社会,真正的水平靠实践来证明。
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几乎没进过学校,然而凭着灵活的头脑、诚信和智慧,凭着勤奋、坚持的精神和毅力,他的乔治王巧克力公司资产达98亿美元,在同行业名列世界第一。
2003年公司将登陆中国,收到400多份自荐信,大多是刚毕业将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要求进入中国公司工作。弗斯•贝里非常高兴,可是他阅读了这些履历后却犹豫了。因为这些大学生近80%是成绩优秀的高材生,70%当过学生干部。评语也都是尽善尽美。他并不怀疑这些自荐信的真实性。但仅凭这些并不能确定谁适合进公司,必须测试点其它东西。于是400多份问卷发出。
问题:用最简洁的话,回答这四位著名人物到底在说什么?
1、爱因斯坦在母校100周年校庆演讲中有一段话“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忘掉在学校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丁肇中回清华大学演讲,回答提问时有一句话“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没有谁在学校经常考第一,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3、比尔•盖茨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活动。有人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的毕业证书时,他摇摇头笑了笑,没回答。
4、美国总统布什回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因他当年成绩平平,有人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不久,所有答案寄回。2003年3月10日,一位学生被通知去北京参加公司开业庆典。他的答案是:学校里有高低优劣之分,校门外没有。社会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在学校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走上社会后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在职场上主要看的不是学历,而是实际能力。
学历与能力相辅相成
学历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志,反映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反映了个人的自身素质和潜力高度。学历上的欠缺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机会的获得,能力的展现是需要通过时间和机会来证明的;能力的欠缺,只能表明职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但只要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求职心态,同样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先行就业,然后在专业领域里多下功夫来弥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学历是能力的充分条件,而能力则是学历的充分必要条件。没有一个恰当合适的学历,你的能力也不容易被他人所发现。而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相应的工作经历,有再高的学历最终仍逃脱不掉被社会淘汰的命运。你的学历高度往往决定了你的择业高度,你的工作经历及在工作中培养的职业能力又决定了你的下一份工作的内容和高度。如果你的学历和能力二者兼备,那么你在职场中,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据2011年4月13日新华网报道,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周森锋,2009年6月出任湖北省宜城*副*、*,时年29岁。这个“最年轻*”一上任,即引起公众质疑,人们普遍怀疑周森锋“有背景”。事实上,其父母都在农村,没有什么特殊的家庭背景。当然,周森锋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并非偶然,是其年轻、高学历、基层锻炼和机遇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当然,我们强调选人用人不能唯学历,并不是否定学历教育的作用,更不是贬低知识的力量。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其中有知识型、研究型的,也有创业型、技能型的。而人才成长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学历教育一条路可走。寒窗苦读、高校深造,可以成才;发奋自学、博览群书,可以成才;立足岗位、钻研业务,也可以成才。人才的类型不同,成才的途径不同,衡量人才的标准自然也不能是单一的。
*总*强调:“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
学历是敲门砖,可以让你“脱颖而出”;能力是试金石可以使你“一枝独秀”。两者都很重要。若未遇伯乐,学历很重要;否则,能力更重要。伯乐相马,主要是看马能否跑千里而不是看马的出身。令人欣慰的是,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取向已更加务实,选才标准正在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毕竟,千里马是跑出来的,人才是干出来的。创造业绩主要不是靠职前的学历,而是靠任职后的实践经历和创造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