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论知识精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1: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56
1.最好在练太极拳前先明理。太极拳讲究最细,法则最严,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意气君来骨肉臣必须明白。各部位的规则法则等等的道理都把道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你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各部应做到什么标准,自己先有目标才好前进。对各部位的要求,都要问一下为什么?你才能真正的明白。如果你自己管不住你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别人。那对方必然管你。要记住合乎规矩、标准,各部位守法规后落自然。
2.理通后练太极应从站桩开始。先占太极的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等等要求,确实进体后,也就说,把这些法则要求确实都守住了,桩法占成。桩法站成后应走太极步。
3.走太极步。走太极步时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必须守住。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守住了规矩落自然。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非明白老师才知道火候。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4.盘架。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练成后开始找紧凑。
5.紧凑。练紧凑时更要讲尺寸分豪。如果尺寸差了,气不能入骨,功不会上身。检查每一式是否十三式进体。每一手,每一个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开合是否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每一手有没有罗旋力、缠丝劲。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就懂劲了。接近神明。
6.推手。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找劲,检查是否做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劲由内换,舍己从人。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7.技击。无论任何拳种、技击和养生是最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也就是说是不科学的拳种。(太极养生之术以下单讲)关于技击也是本拳种最高的目标。就看你怎样追求。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我认为是现在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才是最高的目标。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硼、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按拳理要求认真练,出功不比任何拳种慢。以我看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练习。比别的拳种应快。只是一个练功方法找一个真正明白的老师。自然而成,会出现大批太极技击高手。
8.太极养生。只要按太极要求来练就平合了阴阳,补先天。五行相生,心静神舒气贴己。气敛如骨,气血一旺,身体会一天一天健壮。病自然没了。
9.器械。以上做到后应该练习器械,由其是*。必须要练习.
太极是刚柔相济的,练时讲究心平气和。别忘差之丝豪,扭之千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56
主要是要先明白太极拳运动的产生。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一句话最易被广大练拳爱好者忽略,其实这一句话是总纲,可以说是整篇拳论中最重要的一条,他直接道出了太极拳的原理,太极是什么啊?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简单的说太极就是分阴阳了,有虚实了,有刚柔了,有冷热了。古人观察到水总是从高位流向低位,而我们所知道的能量几乎都有水的特性,都是从高位流向低位,热能,电能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因为位差(阴阳)的存在,所以产生了运动。阴阳分是运动产生的根本。所以分虚实是太极拳第一要义,不明虚实则运动不畅,作者怕大家可能不明白,所以在后面又用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来进一步说明,对于对抗双方来说大家力量相等,且方向相反,那双方形成平衡的静止状态,只有当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时,平衡被打破,位差重新存在,那运动由此产生——力小的一方将被推动。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不能简单的认为象拨浪鼓一样运动就分开,静止就合拢。因为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动和静其实一直是同时存在的,一个部位相对于另一个部位而言是运动的,那另一个部位就是不动的,正所谓一动无有不动,那就是说每一个部位相对于另一个部位都要产生改变,每个关节都要运动,而现在许多人练拳时在一个时间内只动一两个部位,比如许多人过分注重身法,练拳时多数时候只有腰转,别的地方都不动,就如同人坐在车子上,车子相对于大地是在动了,但是人相对于车子其实没有动,这一点学拳的人一定要注意,但是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要无过不及,不能破坏自己的良好结构,比如放长击远不能用身体去凑,使重心偏前,收缩时不能收缩的太过,使自己丧失运动空间。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成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这几句是说要与对方连成一体,人刚我柔(对方势大,我势弱之处避退)主退让谓之走,我顺人背(我主动,对方被动之处宜攻)主进,谓之粘,粘走相合是为化,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与对方同频。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这里作者首先用了几个基本要领给读者指引了一个方向,那就是要放松,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都是让自己保持放松的要点,如果前俯后仰,左右歪斜,重心就会偏颇,那为了维持平衡肌肉就会自主产生拉扯的力量,人就会僵硬。去除身体的紧张,人就能处于放松状态,放松时才能让自己处于随机应变的状态,做到下文所说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的对敌方法,而这些方法其实就是置对方的力量于虚处,让对方的力量有一个宣泄口,说到底还是对开篇总纲动静之机的补充,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个是感应了,没什么好说的。运动以对方为主,去除自己的主观,一切都是灵活机动的,当然可以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了,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一段主要阐述了太极拳的练习侧重点不在功力上面,而是对于自身的发现和对力学的研究,使自己的身体能与力学相融合。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双重的现象前面解说过了,这里我们着重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上面我们说过走主退让,粘主进*,粘走相合方为化,光有退让,只会让对方得逞,自己空间不断被对方压缩,就象现实生活中,你一味软弱,对方就会不断的压迫你,光顾进攻就会犯顶,所以需要进中有退,退中有进,就如水一般向前进,但是遇到阻挡又能改变方向,继续寻找低位前进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这最后一段不光是用法也是练法,在用的时候要顺应对方,舍己从人,在练的时候更要无人当有人,这样身体就会根据假想敌的来势自然的产生攻防动作,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借假修真,而现在多数人练拳只是按主观意识在行拳,美其名曰规范标准,正统传承,这就不是舍己从人了。因为是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动作所以怎么练也放松不了。学者不可不详辨。同样的外形动作一个是主观意识产生的,一个是被动产生的,虽然只差了那么一点意识,但是效果去差了何止千万里。
了解更多太极拳知识请来微信 公众号 杨氏太极拳中架推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