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1 18:0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5:30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
七夕节源于“牵牛婺女”星宿崇拜与原始信仰,“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
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各地习俗
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称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5:31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的情人节。比起外国的情人节更是专指向「爱情」。因为外国的情人节,原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爱,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并非只限于男女之情。但是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则是描述一对情侣的故事。 传说,天上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织女,最聪明可爱、手艺又巧。天上皇宫中的重要织锦都由她负责设计与制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个叫做牛郎的年轻人负责管理。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至荒废了原本工作。于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鹊告诉这两个热恋的情侣要节制,七日见一次面即可。没想到喜鹊传错话,他们以为每天均可相见,更是高兴无比,工作完全抛在脑后。 玉皇大帝这回就龙颜大怒,降旨他们每年只能见一次面,就是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喜鹊这群肇事者就负责搭桥,让他们两人踩在他们的肩膀上相会。因为一年仅能见一次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衷曲、道不尽的悲情,于是那天几乎都会下着毛毛雨,象征两人的泪水。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见传统中国人对于「负责的工作态度」十分看重。不过因为爱情的浪漫却使得这个七夕情人节传说走样,大家通常将焦点集中在「情侣*分隔两地」。强调情人好不容易见面,那种凄美绝伦的场景。于是很多因为工作、因为当兵、因为父母反对、因为求学、、各种原因分隔两地的情侣,都会希望在农历七月七日见到面。然后两人就心理投射自比为牛郎、织女,一起浸淫在这种浪漫感人「*害妄想」的情怀! 如果你有情人,那就好好享受这种热恋的感觉。如果你没有情人,那你就思想七夕情人节的传统教训是表达「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重要性,好好去努力工作一番吧. 七夕情人节,在这里见证你的爱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5:31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5:32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5:32
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