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唐朝时都有哪些国家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并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0:1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5

日本派遣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 称之为 谴唐使.
谴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了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遣唐使
1.遣唐使概述
所谓遗唐使,即日本皇家为汲取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艺术,而多次派遣的官方外交及留学使团。其实,在遣唐使之前,日本也曾经向隋朝派遣过遣隋使,但不久即因隋未大起义的*而断绝。在唐建立后十二年,随着中国再度恢复和平与统一,日本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舒明天皇二年(西元630年),派遣了首批遣唐使。自此,至宽平四年(西元894年),前后260余年,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十三次。

2.遣唐使组成

遣唐使团的主要*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如负有重大使命,尚在大使之上增设节使或押使(首席谈判代表)。选拔条件为通晓经史、长于文墨、对唐文化和*有一定了解或有一技之长者。其他成员有知乘船事(船长)、造船督将(船舶设计总工程师)、船师(船舶设计工程师)、船匠(造船工人)、 柂师、傔人(*的仆从)、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史生、卜部、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以及专修各门学问的留学生等。因此,人员众多,最初在25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以上,最盛时有600人。其规模之庞大,保持时间之长,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3.遣唐路线

最初的船队为两艘百*船,后来扩展到四艘,从近畿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府南区三津町附近)出发,向西过濑户内海至九州筑紫的大浦津(博多)。以这里出远洋赴唐,一般有南北两条路线。北路自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从仁川附近向西横渡黄海,或继续北上至鸭绿江口后再沿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最后皆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在登州港上岸。这条航线虽然曲折费时,但由于靠海岸线近,少有风浪袭击,较为安全;南路又分为两条:其一是从大浦港起航后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绕行夜久(屋久岛)、俺美(大岛),横渡东中国海,直达扬子江口。此路线纯因701年后日本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关系紧张而不得以为之;其二,是于8世纪70年代后开辟的从大浦至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从此横越东海直航扬子江口。此时的唐帝国北方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陆路安全没有保障。且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路远费时,更要冒横穿东海的风险,与其同样冒险并费时,不如从筑紫直穿东海,反而可以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南方航路相较比方航路而言,在造航术与航海术均不发达,且不具备海洋气象知识的当时,风险性极大。遣唐使在往返徒中常遭遇风暴海潮,船破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

4.遣唐使之责

遣唐使在唐时间,基本上以一年为准,主要任务为学习唐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梶成入太医院学习等。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汉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来自波斯、印度、拜占庭、突厥斯坦、河中、阿拉伯、中南半岛等地的东西文化尽皆荟萃于此,使留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学习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学成归国的人员中,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供献。

使节团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中日贸易。至唐后,使团向皇帝进献了日本*的礼物,主要有银、絁、丝、绵、布等本国特产,归国时带回了唐回赠的彩帛、香药、三彩工艺品等礼品。其意义近似于今天的官方易货贸易。当然,这些赠品首先是要满足天皇和贵族公卿们的需求,于是宫廷内部的唐物交易。据《续日本后纪》承和六年十月条记载:"建礼门前,张立三帏,杂置唐物。内藏寮官人与内侍等交易,名曰宫市。"那些购入唐物的公卿贵族,一旦在日后的*漩涡中失足、失势,卖物度日的情况就会发生,于是这些宫廷专有物品,也就流入民间商贾的手中,精美的唐物自然大受欢迎,而为满足市场缺口的依样仿制的唐样物品,也就从此流行起来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向使团成员按官阶地位颁发数量不等的财帛做为旅费和学费,又对大使和副使额外赐予大量的砂金。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对唐物的购买力,说不清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第一个带头搞倒卖,反正一个遣唐官商集团就这样形成了,日唐贸易籍使团的来往而诞生了。

5.著名遣唐留学生

在遣唐留学生中,一般分为两类,即留学生和学问僧。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之一修习各自的专业,而学问僧则汇集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里钻研佛法。根据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200多年间,留唐学生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他留学生只有14名。其中许多人留唐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还在唐朝娶妻生子,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全与唐人无异。其中翘楚,更在唐朝宫廷仕官。这些深得唐文化三昧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位: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取华名晁衡。学成后出仕唐朝,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阕(从七品上)、仪王(玄宗12子李璲)友(从五品下)、卫尉下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等职。工诗文,遂与李白、王维、褚光羲等同代诗人过从甚密。753年回国时,王维赠临别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引信若为通。"途中,遇风浪漂流安南,被李白误为覆舟遇难,做下著名的悲悼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孤帆一片绕澎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实乃中日之间那段蜜月时代的最佳印证。755年返唐,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皆正三品)等职。770年卒于长安,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方追赠正二位。其墓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吉备真备(693-775),阿倍的同学。717年-735年留唐。在唐17年,于经史、军事、天文,艺术等方面均获真传。归国时带回了包括礼仪、典章、历法、乐谱、乐器、武器等多种书籍和物品。归国后成为宫廷教师(大学助),专门向天皇以及贵族们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刻六道。经他带回的《唐礼》和《大衍历》,前者成为了平安朝宫廷礼仪范本,后者则于天平宝字七年(763)代替凤翔历使用。

752年,他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度入唐学习,直至754年回国,任太宰大贰,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从二位右大臣。著有《私教类聚》一书。据说,他也是日本围棋的启蒙者(详见拙文《阴阳界--浅谈日本围棋》)。总之,他在向日本介绍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空海(774-835),804年以学问僧的身份入唐,在长安的青龙寺从惠果学密宗。806年归国,传播真言密宗佛法。816年于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了日本真言宗。828年在京都设立综艺种智院,向平民普及教育。空海除精通佛法外,更工诗文,著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篡隶万象名义》等书。圆寂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空海的同学。于天台山国清寺从遒邃、行满学真言密宗。次年携230部经卷归国,广宣天台极诣,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圆寂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717年与吉备真备同到长安,受唐玄宗赐予紫袈裟准三品。735年携5000余卷*回国,于兴福寺传法相宗。由于在唐期间学到了先进的医术,因此治好了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得到宠信,任为僧正,得以入宫参与政事,一度与吉备真备共同左右朝局。后遭贵族反对,被流放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838年入唐,兼学显密二宗。回国后传布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是北岭比睿山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至今仍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由以上诸人在唐以及归国后的情况可见,当时,日本在对留唐归来者是相当器重的,多数都得以施展其长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唐朝对这些远来的学子,则完全采取了开放接纳的姿态,甚至对其中那些愿意为宫廷服务的人委以重任,恢弘开明的气度可见一斑。

6.鉴真东渡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唐朝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其中,扬州名僧鉴真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那6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的传奇性故事和百折不回,一心*的精神直到今天还民间广为传诵。

鉴真(688-763),江阳县人,俗姓淳于。14岁在扬州大云寺剃度,708年在长安实际寺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学律宗。733年,南律宗大师义威圆寂,遂成为南律宗的当家人,先后为4万多僧授戒,被尊为授戒大师。其时,日本律宗不振,朝廷闻鉴真之名,遂派遣奈良兴福寺荣睿、大安寺普照二僧来唐礼聘其赴日传戒。

鉴真从743年至748年间曾五次试图东渡,然都因天灾或人祸而未能成功。而第五次,更是因遭遇大风,漂流至海南岛,从海南岛绕行广东、广西、江西返回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瘴气,导致双目失明,荣睿则客死于端州(今广东高要)。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在归国时再度往扬州拜谒鉴真,邀其一同赴日。时已65岁的鉴真不顾年迈失明,毅然第六次东渡。经过2个月的艰苦海途,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太宰府。次年2月入京都。

鉴真东渡前后凡11年,历经6次方告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之决心与毅力。同鉴真一起到达日本的还有其弟子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计有:佛像8尊、佛具7类、佛经34种、字帖3件。日本朝廷对鉴真的到来给予了盛大的欢迎,举朝上下,无不对其尊敬有嘉,授予传灯大师之号,对其他僧人也多有赠予。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亲自授戒,首先对皇族授戒,然后又为澄修等440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756),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759),日本朝廷按照唐朝寺院布局,完成了唐招提寺的修建,鉴真遂从东大寺移居其内,广传戒律,开创了日本律宗。

天平宝字7年(763)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内圆寂,享年76岁。其弟子忍基制作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了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成为日本律宗的传教之宝,被日本*定为国宝,一直保存到今天。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5

日本派遣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 称之为 谴唐使.
谴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了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遣唐使
1.遣唐使概述
所谓遗唐使,即日本皇家为汲取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艺术,而多次派遣的官方外交及留学使团。其实,在遣唐使之前,日本也曾经向隋朝派遣过遣隋使,但不久即因隋未大起义的*而断绝。在唐建立后十二年,随着中国再度恢复和平与统一,日本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舒明天皇二年(西元630年),派遣了首批遣唐使。自此,至宽平四年(西元894年),前后260余年,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十三次。

2.遣唐使组成

遣唐使团的主要*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如负有重大使命,尚在大使之上增设节使或押使(首席谈判代表)。选拔条件为通晓经史、长于文墨、对唐文化和*有一定了解或有一技之长者。其他成员有知乘船事(船长)、造船督将(船舶设计总工程师)、船师(船舶设计工程师)、船匠(造船工人)、 柂师、傔人(*的仆从)、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史生、卜部、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以及专修各门学问的留学生等。因此,人员众多,最初在25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以上,最盛时有600人。其规模之庞大,保持时间之长,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3.遣唐路线

最初的船队为两艘百*船,后来扩展到四艘,从近畿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府南区三津町附近)出发,向西过濑户内海至九州筑紫的大浦津(博多)。以这里出远洋赴唐,一般有南北两条路线。北路自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从仁川附近向西横渡黄海,或继续北上至鸭绿江口后再沿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最后皆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在登州港上岸。这条航线虽然曲折费时,但由于靠海岸线近,少有风浪袭击,较为安全;南路又分为两条:其一是从大浦港起航后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绕行夜久(屋久岛)、俺美(大岛),横渡东中国海,直达扬子江口。此路线纯因701年后日本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关系紧张而不得以为之;其二,是于8世纪70年代后开辟的从大浦至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从此横越东海直航扬子江口。此时的唐帝国北方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陆路安全没有保障。且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路远费时,更要冒横穿东海的风险,与其同样冒险并费时,不如从筑紫直穿东海,反而可以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南方航路相较比方航路而言,在造航术与航海术均不发达,且不具备海洋气象知识的当时,风险性极大。遣唐使在往返徒中常遭遇风暴海潮,船破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

4.遣唐使之责

遣唐使在唐时间,基本上以一年为准,主要任务为学习唐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梶成入太医院学习等。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汉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来自波斯、印度、拜占庭、突厥斯坦、河中、阿拉伯、中南半岛等地的东西文化尽皆荟萃于此,使留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学习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学成归国的人员中,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供献。

使节团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中日贸易。至唐后,使团向皇帝进献了日本*的礼物,主要有银、絁、丝、绵、布等本国特产,归国时带回了唐回赠的彩帛、香药、三彩工艺品等礼品。其意义近似于今天的官方易货贸易。当然,这些赠品首先是要满足天皇和贵族公卿们的需求,于是宫廷内部的唐物交易。据《续日本后纪》承和六年十月条记载:"建礼门前,张立三帏,杂置唐物。内藏寮官人与内侍等交易,名曰宫市。"那些购入唐物的公卿贵族,一旦在日后的*漩涡中失足、失势,卖物度日的情况就会发生,于是这些宫廷专有物品,也就流入民间商贾的手中,精美的唐物自然大受欢迎,而为满足市场缺口的依样仿制的唐样物品,也就从此流行起来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向使团成员按官阶地位颁发数量不等的财帛做为旅费和学费,又对大使和副使额外赐予大量的砂金。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对唐物的购买力,说不清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第一个带头搞倒卖,反正一个遣唐官商集团就这样形成了,日唐贸易籍使团的来往而诞生了。

5.著名遣唐留学生

在遣唐留学生中,一般分为两类,即留学生和学问僧。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之一修习各自的专业,而学问僧则汇集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里钻研佛法。根据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200多年间,留唐学生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他留学生只有14名。其中许多人留唐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还在唐朝娶妻生子,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全与唐人无异。其中翘楚,更在唐朝宫廷仕官。这些深得唐文化三昧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位: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取华名晁衡。学成后出仕唐朝,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阕(从七品上)、仪王(玄宗12子李璲)友(从五品下)、卫尉下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等职。工诗文,遂与李白、王维、褚光羲等同代诗人过从甚密。753年回国时,王维赠临别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引信若为通。"途中,遇风浪漂流安南,被李白误为覆舟遇难,做下著名的悲悼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孤帆一片绕澎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实乃中日之间那段蜜月时代的最佳印证。755年返唐,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皆正三品)等职。770年卒于长安,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方追赠正二位。其墓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吉备真备(693-775),阿倍的同学。717年-735年留唐。在唐17年,于经史、军事、天文,艺术等方面均获真传。归国时带回了包括礼仪、典章、历法、乐谱、乐器、武器等多种书籍和物品。归国后成为宫廷教师(大学助),专门向天皇以及贵族们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刻六道。经他带回的《唐礼》和《大衍历》,前者成为了平安朝宫廷礼仪范本,后者则于天平宝字七年(763)代替凤翔历使用。

752年,他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度入唐学习,直至754年回国,任太宰大贰,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从二位右大臣。著有《私教类聚》一书。据说,他也是日本围棋的启蒙者(详见拙文《阴阳界--浅谈日本围棋》)。总之,他在向日本介绍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空海(774-835),804年以学问僧的身份入唐,在长安的青龙寺从惠果学密宗。806年归国,传播真言密宗佛法。816年于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了日本真言宗。828年在京都设立综艺种智院,向平民普及教育。空海除精通佛法外,更工诗文,著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篡隶万象名义》等书。圆寂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空海的同学。于天台山国清寺从遒邃、行满学真言密宗。次年携230部经卷归国,广宣天台极诣,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圆寂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717年与吉备真备同到长安,受唐玄宗赐予紫袈裟准三品。735年携5000余卷*回国,于兴福寺传法相宗。由于在唐期间学到了先进的医术,因此治好了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得到宠信,任为僧正,得以入宫参与政事,一度与吉备真备共同左右朝局。后遭贵族反对,被流放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838年入唐,兼学显密二宗。回国后传布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是北岭比睿山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至今仍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由以上诸人在唐以及归国后的情况可见,当时,日本在对留唐归来者是相当器重的,多数都得以施展其长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唐朝对这些远来的学子,则完全采取了开放接纳的姿态,甚至对其中那些愿意为宫廷服务的人委以重任,恢弘开明的气度可见一斑。

6.鉴真东渡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唐朝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其中,扬州名僧鉴真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那6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的传奇性故事和百折不回,一心*的精神直到今天还民间广为传诵。

鉴真(688-763),江阳县人,俗姓淳于。14岁在扬州大云寺剃度,708年在长安实际寺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学律宗。733年,南律宗大师义威圆寂,遂成为南律宗的当家人,先后为4万多僧授戒,被尊为授戒大师。其时,日本律宗不振,朝廷闻鉴真之名,遂派遣奈良兴福寺荣睿、大安寺普照二僧来唐礼聘其赴日传戒。

鉴真从743年至748年间曾五次试图东渡,然都因天灾或人祸而未能成功。而第五次,更是因遭遇大风,漂流至海南岛,从海南岛绕行广东、广西、江西返回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瘴气,导致双目失明,荣睿则客死于端州(今广东高要)。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在归国时再度往扬州拜谒鉴真,邀其一同赴日。时已65岁的鉴真不顾年迈失明,毅然第六次东渡。经过2个月的艰苦海途,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太宰府。次年2月入京都。

鉴真东渡前后凡11年,历经6次方告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之决心与毅力。同鉴真一起到达日本的还有其弟子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计有:佛像8尊、佛具7类、佛经34种、字帖3件。日本朝廷对鉴真的到来给予了盛大的欢迎,举朝上下,无不对其尊敬有嘉,授予传灯大师之号,对其他僧人也多有赠予。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亲自授戒,首先对皇族授戒,然后又为澄修等440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756),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759),日本朝廷按照唐朝寺院布局,完成了唐招提寺的修建,鉴真遂从东大寺移居其内,广传戒律,开创了日本律宗。

天平宝字7年(763)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内圆寂,享年76岁。其弟子忍基制作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了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成为日本律宗的传教之宝,被日本*定为国宝,一直保存到今天。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6

日本和朝鲜,留学生叫遣唐使.所谓遗唐使,即日本皇家为汲取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艺术,而多次派遣的官方外交及留学使团。其实,在遣唐使之前,日本也曾经向隋朝派遣过遣隋使,但不久即因隋未大起义的*而断绝。在唐建立后十二年,随着中国再度恢复和平与统一,日本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舒明天皇二年(西元630年),派遣了首批遣唐使。自此,至宽平四年(西元894年),前后260余年,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十三次。

2.遣唐使组成

遣唐使团的主要*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如负有重大使命,尚在大使之上增设节使或押使(首席谈判代表)。选拔条件为通晓经史、长于文墨、对唐文化和*有一定了解或有一技之长者。其他成员有知乘船事(船长)、造船督将(船舶设计总工程师)、船师(船舶设计工程师)、船匠(造船工人)、 柂师、傔人(*的仆从)、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史生、卜部、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以及专修各门学问的留学生等。因此,人员众多,最初在25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以上,最盛时有600人。其规模之庞大,保持时间之长,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3.遣唐路线

最初的船队为两艘百*船,后来扩展到四艘,从近畿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府南区三津町附近)出发,向西过濑户内海至九州筑紫的大浦津(博多)。以这里出远洋赴唐,一般有南北两条路线。北路自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从仁川附近向西横渡黄海,或继续北上至鸭绿江口后再沿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最后皆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在登州港上岸。这条航线虽然曲折费时,但由于靠海岸线近,少有风浪袭击,较为安全;南路又分为两条:其一是从大浦港起航后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绕行夜久(屋久岛)、俺美(大岛),横渡东中国海,直达扬子江口。此路线纯因701年后日本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关系紧张而不得以为之;其二,是于8世纪70年代后开辟的从大浦至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从此横越东海直航扬子江口。此时的唐帝国北方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陆路安全没有保障。且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路远费时,更要冒横穿东海的风险,与其同样冒险并费时,不如从筑紫直穿东海,反而可以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南方航路相较比方航路而言,在造航术与航海术均不发达,且不具备海洋气象知识的当时,风险性极大。遣唐使在往返徒中常遭遇风暴海潮,船破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

4.遣唐使之责

遣唐使在唐时间,基本上以一年为准,主要任务为学习唐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梶成入太医院学习等。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汉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来自波斯、印度、拜占庭、突厥斯坦、河中、阿拉伯、中南半岛等地的东西文化尽皆荟萃于此,使留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学习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学成归国的人员中,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供献。

使节团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中日贸易。至唐后,使团向皇帝进献了日本*的礼物,主要有银、絁、丝、绵、布等本国特产,归国时带回了唐回赠的彩帛、香药、三彩工艺品等礼品。其意义近似于今天的官方易货贸易。当然,这些赠品首先是要满足天皇和贵族公卿们的需求,于是宫廷内部的唐物交易。据《续日本后纪》承和六年十月条记载:"建礼门前,张立三帏,杂置唐物。内藏寮官人与内侍等交易,名曰宫市。"那些购入唐物的公卿贵族,一旦在日后的*漩涡中失足、失势,卖物度日的情况就会发生,于是这些宫廷专有物品,也就流入民间商贾的手中,精美的唐物自然大受欢迎,而为满足市场缺口的依样仿制的唐样物品,也就从此流行起来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向使团成员按官阶地位颁发数量不等的财帛做为旅费和学费,又对大使和副使额外赐予大量的砂金。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对唐物的购买力,说不清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第一个带头搞倒卖,反正一个遣唐官商集团就这样形成了,日唐贸易籍使团的来往而诞生了。

5.著名遣唐留学生

在遣唐留学生中,一般分为两类,即留学生和学问僧。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之一修习各自的专业,而学问僧则汇集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里钻研佛法。根据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200多年间,留唐学生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他留学生只有14名。其中许多人留唐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还在唐朝娶妻生子,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全与唐人无异。其中翘楚,更在唐朝宫廷仕官。这些深得唐文化三昧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位: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取华名晁衡。学成后出仕唐朝,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阕(从七品上)、仪王(玄宗12子李璲)友(从五品下)、卫尉下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等职。工诗文,遂与李白、王维、褚光羲等同代诗人过从甚密。753年回国时,王维赠临别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引信若为通。"途中,遇风浪漂流安南,被李白误为覆舟遇难,做下著名的悲悼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孤帆一片绕澎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实乃中日之间那段蜜月时代的最佳印证。755年返唐,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皆正三品)等职。770年卒于长安,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方追赠正二位。其墓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吉备真备(693-775),阿倍的同学。717年-735年留唐。在唐17年,于经史、军事、天文,艺术等方面均获真传。归国时带回了包括礼仪、典章、历法、乐谱、乐器、武器等多种书籍和物品。归国后成为宫廷教师(大学助),专门向天皇以及贵族们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刻六道。经他带回的《唐礼》和《大衍历》,前者成为了平安朝宫廷礼仪范本,后者则于天平宝字七年(763)代替凤翔历使用。

752年,他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度入唐学习,直至754年回国,任太宰大贰,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从二位右大臣。著有《私教类聚》一书。据说,他也是日本围棋的启蒙者(详见拙文《阴阳界--浅谈日本围棋》)。总之,他在向日本介绍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空海(774-835),804年以学问僧的身份入唐,在长安的青龙寺从惠果学密宗。806年归国,传播真言密宗佛法。816年于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了日本真言宗。828年在京都设立综艺种智院,向平民普及教育。空海除精通佛法外,更工诗文,著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篡隶万象名义》等书。圆寂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空海的同学。于天台山国清寺从遒邃、行满学真言密宗。次年携230部经卷归国,广宣天台极诣,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圆寂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717年与吉备真备同到长安,受唐玄宗赐予紫袈裟准三品。735年携5000余卷*回国,于兴福寺传法相宗。由于在唐期间学到了先进的医术,因此治好了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得到宠信,任为僧正,得以入宫参与政事,一度与吉备真备共同左右朝局。后遭贵族反对,被流放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838年入唐,兼学显密二宗。回国后传布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是北岭比睿山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至今仍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由以上诸人在唐以及归国后的情况可见,当时,日本在对留唐归来者是相当器重的,多数都得以施展其长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唐朝对这些远来的学子,则完全采取了开放接纳的姿态,甚至对其中那些愿意为宫廷服务的人委以重任,恢弘开明的气度可见一斑。

6.鉴真东渡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唐朝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其中,扬州名僧鉴真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那6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的传奇性故事和百折不回,一心*的精神直到今天还民间广为传诵。

鉴真(688-763),江阳县人,俗姓淳于。14岁在扬州大云寺剃度,708年在长安实际寺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学律宗。733年,南律宗大师义威圆寂,遂成为南律宗的当家人,先后为4万多僧授戒,被尊为授戒大师。其时,日本律宗不振,朝廷闻鉴真之名,遂派遣奈良兴福寺荣睿、大安寺普照二僧来唐礼聘其赴日传戒。

鉴真从743年至748年间曾五次试图东渡,然都因天灾或人祸而未能成功。而第五次,更是因遭遇大风,漂流至海南岛,从海南岛绕行广东、广西、江西返回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瘴气,导致双目失明,荣睿则客死于端州(今广东高要)。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在归国时再度往扬州拜谒鉴真,邀其一同赴日。时已65岁的鉴真不顾年迈失明,毅然第六次东渡。经过2个月的艰苦海途,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太宰府。次年2月入京都。

鉴真东渡前后凡11年,历经6次方告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之决心与毅力。同鉴真一起到达日本的还有其弟子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计有:佛像8尊、佛具7类、佛经34种、字帖3件。日本朝廷对鉴真的到来给予了盛大的欢迎,举朝上下,无不对其尊敬有嘉,授予传灯大师之号,对其他僧人也多有赠予。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亲自授戒,首先对皇族授戒,然后又为澄修等440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756),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759),日本朝廷按照唐朝寺院布局,完成了唐招提寺的修建,鉴真遂从东大寺移居其内,广传戒律,开创了日本律宗。

天平宝字7年(763)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内圆寂,享年76岁。其弟子忍基制作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了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成为日本律宗的传教之宝,被日本*定为国宝,一直保存到今天。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6

日本和朝鲜,留学生叫遣唐使.所谓遗唐使,即日本皇家为汲取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艺术,而多次派遣的官方外交及留学使团。其实,在遣唐使之前,日本也曾经向隋朝派遣过遣隋使,但不久即因隋未大起义的*而断绝。在唐建立后十二年,随着中国再度恢复和平与统一,日本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舒明天皇二年(西元630年),派遣了首批遣唐使。自此,至宽平四年(西元894年),前后260余年,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十三次。

2.遣唐使组成

遣唐使团的主要*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如负有重大使命,尚在大使之上增设节使或押使(首席谈判代表)。选拔条件为通晓经史、长于文墨、对唐文化和*有一定了解或有一技之长者。其他成员有知乘船事(船长)、造船督将(船舶设计总工程师)、船师(船舶设计工程师)、船匠(造船工人)、 柂师、傔人(*的仆从)、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史生、卜部、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以及专修各门学问的留学生等。因此,人员众多,最初在25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以上,最盛时有600人。其规模之庞大,保持时间之长,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3.遣唐路线

最初的船队为两艘百*船,后来扩展到四艘,从近畿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府南区三津町附近)出发,向西过濑户内海至九州筑紫的大浦津(博多)。以这里出远洋赴唐,一般有南北两条路线。北路自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从仁川附近向西横渡黄海,或继续北上至鸭绿江口后再沿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最后皆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在登州港上岸。这条航线虽然曲折费时,但由于靠海岸线近,少有风浪袭击,较为安全;南路又分为两条:其一是从大浦港起航后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绕行夜久(屋久岛)、俺美(大岛),横渡东中国海,直达扬子江口。此路线纯因701年后日本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关系紧张而不得以为之;其二,是于8世纪70年代后开辟的从大浦至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从此横越东海直航扬子江口。此时的唐帝国北方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陆路安全没有保障。且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路远费时,更要冒横穿东海的风险,与其同样冒险并费时,不如从筑紫直穿东海,反而可以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南方航路相较比方航路而言,在造航术与航海术均不发达,且不具备海洋气象知识的当时,风险性极大。遣唐使在往返徒中常遭遇风暴海潮,船破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

4.遣唐使之责

遣唐使在唐时间,基本上以一年为准,主要任务为学习唐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梶成入太医院学习等。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汉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来自波斯、印度、拜占庭、突厥斯坦、河中、阿拉伯、中南半岛等地的东西文化尽皆荟萃于此,使留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学习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学成归国的人员中,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供献。

使节团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中日贸易。至唐后,使团向皇帝进献了日本*的礼物,主要有银、絁、丝、绵、布等本国特产,归国时带回了唐回赠的彩帛、香药、三彩工艺品等礼品。其意义近似于今天的官方易货贸易。当然,这些赠品首先是要满足天皇和贵族公卿们的需求,于是宫廷内部的唐物交易。据《续日本后纪》承和六年十月条记载:"建礼门前,张立三帏,杂置唐物。内藏寮官人与内侍等交易,名曰宫市。"那些购入唐物的公卿贵族,一旦在日后的*漩涡中失足、失势,卖物度日的情况就会发生,于是这些宫廷专有物品,也就流入民间商贾的手中,精美的唐物自然大受欢迎,而为满足市场缺口的依样仿制的唐样物品,也就从此流行起来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向使团成员按官阶地位颁发数量不等的财帛做为旅费和学费,又对大使和副使额外赐予大量的砂金。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对唐物的购买力,说不清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第一个带头搞倒卖,反正一个遣唐官商集团就这样形成了,日唐贸易籍使团的来往而诞生了。

5.著名遣唐留学生

在遣唐留学生中,一般分为两类,即留学生和学问僧。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之一修习各自的专业,而学问僧则汇集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里钻研佛法。根据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200多年间,留唐学生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他留学生只有14名。其中许多人留唐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还在唐朝娶妻生子,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全与唐人无异。其中翘楚,更在唐朝宫廷仕官。这些深得唐文化三昧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位: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取华名晁衡。学成后出仕唐朝,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阕(从七品上)、仪王(玄宗12子李璲)友(从五品下)、卫尉下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等职。工诗文,遂与李白、王维、褚光羲等同代诗人过从甚密。753年回国时,王维赠临别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引信若为通。"途中,遇风浪漂流安南,被李白误为覆舟遇难,做下著名的悲悼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孤帆一片绕澎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实乃中日之间那段蜜月时代的最佳印证。755年返唐,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皆正三品)等职。770年卒于长安,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方追赠正二位。其墓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吉备真备(693-775),阿倍的同学。717年-735年留唐。在唐17年,于经史、军事、天文,艺术等方面均获真传。归国时带回了包括礼仪、典章、历法、乐谱、乐器、武器等多种书籍和物品。归国后成为宫廷教师(大学助),专门向天皇以及贵族们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刻六道。经他带回的《唐礼》和《大衍历》,前者成为了平安朝宫廷礼仪范本,后者则于天平宝字七年(763)代替凤翔历使用。

752年,他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度入唐学习,直至754年回国,任太宰大贰,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从二位右大臣。著有《私教类聚》一书。据说,他也是日本围棋的启蒙者(详见拙文《阴阳界--浅谈日本围棋》)。总之,他在向日本介绍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空海(774-835),804年以学问僧的身份入唐,在长安的青龙寺从惠果学密宗。806年归国,传播真言密宗佛法。816年于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了日本真言宗。828年在京都设立综艺种智院,向平民普及教育。空海除精通佛法外,更工诗文,著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篡隶万象名义》等书。圆寂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空海的同学。于天台山国清寺从遒邃、行满学真言密宗。次年携230部经卷归国,广宣天台极诣,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圆寂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717年与吉备真备同到长安,受唐玄宗赐予紫袈裟准三品。735年携5000余卷*回国,于兴福寺传法相宗。由于在唐期间学到了先进的医术,因此治好了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得到宠信,任为僧正,得以入宫参与政事,一度与吉备真备共同左右朝局。后遭贵族反对,被流放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838年入唐,兼学显密二宗。回国后传布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是北岭比睿山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至今仍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由以上诸人在唐以及归国后的情况可见,当时,日本在对留唐归来者是相当器重的,多数都得以施展其长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唐朝对这些远来的学子,则完全采取了开放接纳的姿态,甚至对其中那些愿意为宫廷服务的人委以重任,恢弘开明的气度可见一斑。

6.鉴真东渡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唐朝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其中,扬州名僧鉴真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那6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的传奇性故事和百折不回,一心*的精神直到今天还民间广为传诵。

鉴真(688-763),江阳县人,俗姓淳于。14岁在扬州大云寺剃度,708年在长安实际寺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学律宗。733年,南律宗大师义威圆寂,遂成为南律宗的当家人,先后为4万多僧授戒,被尊为授戒大师。其时,日本律宗不振,朝廷闻鉴真之名,遂派遣奈良兴福寺荣睿、大安寺普照二僧来唐礼聘其赴日传戒。

鉴真从743年至748年间曾五次试图东渡,然都因天灾或人祸而未能成功。而第五次,更是因遭遇大风,漂流至海南岛,从海南岛绕行广东、广西、江西返回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瘴气,导致双目失明,荣睿则客死于端州(今广东高要)。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在归国时再度往扬州拜谒鉴真,邀其一同赴日。时已65岁的鉴真不顾年迈失明,毅然第六次东渡。经过2个月的艰苦海途,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太宰府。次年2月入京都。

鉴真东渡前后凡11年,历经6次方告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之决心与毅力。同鉴真一起到达日本的还有其弟子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计有:佛像8尊、佛具7类、佛经34种、字帖3件。日本朝廷对鉴真的到来给予了盛大的欢迎,举朝上下,无不对其尊敬有嘉,授予传灯大师之号,对其他僧人也多有赠予。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亲自授戒,首先对皇族授戒,然后又为澄修等440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756),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759),日本朝廷按照唐朝寺院布局,完成了唐招提寺的修建,鉴真遂从东大寺移居其内,广传戒律,开创了日本律宗。

天平宝字7年(763)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内圆寂,享年76岁。其弟子忍基制作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了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成为日本律宗的传教之宝,被日本*定为国宝,一直保存到今天。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6

新罗 崔志远向新罗传播了中国文化
日本 促进日本的经济发展 推动了大化改新 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7

就日本那个小国~!
推动了他们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6

新罗 崔志远向新罗传播了中国文化
日本 促进日本的经济发展 推动了大化改新 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7

就日本那个小国~!
推动了他们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5

日本派遣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 称之为 谴唐使.
谴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了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遣唐使
1.遣唐使概述
所谓遗唐使,即日本皇家为汲取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艺术,而多次派遣的官方外交及留学使团。其实,在遣唐使之前,日本也曾经向隋朝派遣过遣隋使,但不久即因隋未大起义的*而断绝。在唐建立后十二年,随着中国再度恢复和平与统一,日本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舒明天皇二年(西元630年),派遣了首批遣唐使。自此,至宽平四年(西元894年),前后260余年,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十三次。

2.遣唐使组成

遣唐使团的主要*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如负有重大使命,尚在大使之上增设节使或押使(首席谈判代表)。选拔条件为通晓经史、长于文墨、对唐文化和*有一定了解或有一技之长者。其他成员有知乘船事(船长)、造船督将(船舶设计总工程师)、船师(船舶设计工程师)、船匠(造船工人)、 柂师、傔人(*的仆从)、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史生、卜部、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以及专修各门学问的留学生等。因此,人员众多,最初在25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以上,最盛时有600人。其规模之庞大,保持时间之长,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3.遣唐路线

最初的船队为两艘百*船,后来扩展到四艘,从近畿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府南区三津町附近)出发,向西过濑户内海至九州筑紫的大浦津(博多)。以这里出远洋赴唐,一般有南北两条路线。北路自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从仁川附近向西横渡黄海,或继续北上至鸭绿江口后再沿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最后皆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在登州港上岸。这条航线虽然曲折费时,但由于靠海岸线近,少有风浪袭击,较为安全;南路又分为两条:其一是从大浦港起航后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绕行夜久(屋久岛)、俺美(大岛),横渡东中国海,直达扬子江口。此路线纯因701年后日本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关系紧张而不得以为之;其二,是于8世纪70年代后开辟的从大浦至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从此横越东海直航扬子江口。此时的唐帝国北方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陆路安全没有保障。且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路远费时,更要冒横穿东海的风险,与其同样冒险并费时,不如从筑紫直穿东海,反而可以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南方航路相较比方航路而言,在造航术与航海术均不发达,且不具备海洋气象知识的当时,风险性极大。遣唐使在往返徒中常遭遇风暴海潮,船破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

4.遣唐使之责

遣唐使在唐时间,基本上以一年为准,主要任务为学习唐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梶成入太医院学习等。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汉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来自波斯、印度、拜占庭、突厥斯坦、河中、阿拉伯、中南半岛等地的东西文化尽皆荟萃于此,使留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学习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学成归国的人员中,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供献。

使节团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中日贸易。至唐后,使团向皇帝进献了日本*的礼物,主要有银、絁、丝、绵、布等本国特产,归国时带回了唐回赠的彩帛、香药、三彩工艺品等礼品。其意义近似于今天的官方易货贸易。当然,这些赠品首先是要满足天皇和贵族公卿们的需求,于是宫廷内部的唐物交易。据《续日本后纪》承和六年十月条记载:"建礼门前,张立三帏,杂置唐物。内藏寮官人与内侍等交易,名曰宫市。"那些购入唐物的公卿贵族,一旦在日后的*漩涡中失足、失势,卖物度日的情况就会发生,于是这些宫廷专有物品,也就流入民间商贾的手中,精美的唐物自然大受欢迎,而为满足市场缺口的依样仿制的唐样物品,也就从此流行起来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向使团成员按官阶地位颁发数量不等的财帛做为旅费和学费,又对大使和副使额外赐予大量的砂金。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对唐物的购买力,说不清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第一个带头搞倒卖,反正一个遣唐官商集团就这样形成了,日唐贸易籍使团的来往而诞生了。

5.著名遣唐留学生

在遣唐留学生中,一般分为两类,即留学生和学问僧。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之一修习各自的专业,而学问僧则汇集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里钻研佛法。根据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200多年间,留唐学生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他留学生只有14名。其中许多人留唐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还在唐朝娶妻生子,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全与唐人无异。其中翘楚,更在唐朝宫廷仕官。这些深得唐文化三昧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位: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取华名晁衡。学成后出仕唐朝,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阕(从七品上)、仪王(玄宗12子李璲)友(从五品下)、卫尉下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等职。工诗文,遂与李白、王维、褚光羲等同代诗人过从甚密。753年回国时,王维赠临别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引信若为通。"途中,遇风浪漂流安南,被李白误为覆舟遇难,做下著名的悲悼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孤帆一片绕澎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实乃中日之间那段蜜月时代的最佳印证。755年返唐,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皆正三品)等职。770年卒于长安,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方追赠正二位。其墓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吉备真备(693-775),阿倍的同学。717年-735年留唐。在唐17年,于经史、军事、天文,艺术等方面均获真传。归国时带回了包括礼仪、典章、历法、乐谱、乐器、武器等多种书籍和物品。归国后成为宫廷教师(大学助),专门向天皇以及贵族们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刻六道。经他带回的《唐礼》和《大衍历》,前者成为了平安朝宫廷礼仪范本,后者则于天平宝字七年(763)代替凤翔历使用。

752年,他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度入唐学习,直至754年回国,任太宰大贰,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从二位右大臣。著有《私教类聚》一书。据说,他也是日本围棋的启蒙者(详见拙文《阴阳界--浅谈日本围棋》)。总之,他在向日本介绍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空海(774-835),804年以学问僧的身份入唐,在长安的青龙寺从惠果学密宗。806年归国,传播真言密宗佛法。816年于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了日本真言宗。828年在京都设立综艺种智院,向平民普及教育。空海除精通佛法外,更工诗文,著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篡隶万象名义》等书。圆寂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空海的同学。于天台山国清寺从遒邃、行满学真言密宗。次年携230部经卷归国,广宣天台极诣,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圆寂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717年与吉备真备同到长安,受唐玄宗赐予紫袈裟准三品。735年携5000余卷*回国,于兴福寺传法相宗。由于在唐期间学到了先进的医术,因此治好了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得到宠信,任为僧正,得以入宫参与政事,一度与吉备真备共同左右朝局。后遭贵族反对,被流放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838年入唐,兼学显密二宗。回国后传布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是北岭比睿山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至今仍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由以上诸人在唐以及归国后的情况可见,当时,日本在对留唐归来者是相当器重的,多数都得以施展其长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唐朝对这些远来的学子,则完全采取了开放接纳的姿态,甚至对其中那些愿意为宫廷服务的人委以重任,恢弘开明的气度可见一斑。

6.鉴真东渡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唐朝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其中,扬州名僧鉴真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那6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的传奇性故事和百折不回,一心*的精神直到今天还民间广为传诵。

鉴真(688-763),江阳县人,俗姓淳于。14岁在扬州大云寺剃度,708年在长安实际寺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学律宗。733年,南律宗大师义威圆寂,遂成为南律宗的当家人,先后为4万多僧授戒,被尊为授戒大师。其时,日本律宗不振,朝廷闻鉴真之名,遂派遣奈良兴福寺荣睿、大安寺普照二僧来唐礼聘其赴日传戒。

鉴真从743年至748年间曾五次试图东渡,然都因天灾或人祸而未能成功。而第五次,更是因遭遇大风,漂流至海南岛,从海南岛绕行广东、广西、江西返回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瘴气,导致双目失明,荣睿则客死于端州(今广东高要)。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在归国时再度往扬州拜谒鉴真,邀其一同赴日。时已65岁的鉴真不顾年迈失明,毅然第六次东渡。经过2个月的艰苦海途,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太宰府。次年2月入京都。

鉴真东渡前后凡11年,历经6次方告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之决心与毅力。同鉴真一起到达日本的还有其弟子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计有:佛像8尊、佛具7类、佛经34种、字帖3件。日本朝廷对鉴真的到来给予了盛大的欢迎,举朝上下,无不对其尊敬有嘉,授予传灯大师之号,对其他僧人也多有赠予。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亲自授戒,首先对皇族授戒,然后又为澄修等440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756),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759),日本朝廷按照唐朝寺院布局,完成了唐招提寺的修建,鉴真遂从东大寺移居其内,广传戒律,开创了日本律宗。

天平宝字7年(763)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内圆寂,享年76岁。其弟子忍基制作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了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成为日本律宗的传教之宝,被日本*定为国宝,一直保存到今天。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6

日本和朝鲜,留学生叫遣唐使.所谓遗唐使,即日本皇家为汲取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艺术,而多次派遣的官方外交及留学使团。其实,在遣唐使之前,日本也曾经向隋朝派遣过遣隋使,但不久即因隋未大起义的*而断绝。在唐建立后十二年,随着中国再度恢复和平与统一,日本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舒明天皇二年(西元630年),派遣了首批遣唐使。自此,至宽平四年(西元894年),前后260余年,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十三次。

2.遣唐使组成

遣唐使团的主要*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如负有重大使命,尚在大使之上增设节使或押使(首席谈判代表)。选拔条件为通晓经史、长于文墨、对唐文化和*有一定了解或有一技之长者。其他成员有知乘船事(船长)、造船督将(船舶设计总工程师)、船师(船舶设计工程师)、船匠(造船工人)、 柂师、傔人(*的仆从)、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史生、卜部、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以及专修各门学问的留学生等。因此,人员众多,最初在25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以上,最盛时有600人。其规模之庞大,保持时间之长,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3.遣唐路线

最初的船队为两艘百*船,后来扩展到四艘,从近畿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府南区三津町附近)出发,向西过濑户内海至九州筑紫的大浦津(博多)。以这里出远洋赴唐,一般有南北两条路线。北路自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从仁川附近向西横渡黄海,或继续北上至鸭绿江口后再沿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最后皆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在登州港上岸。这条航线虽然曲折费时,但由于靠海岸线近,少有风浪袭击,较为安全;南路又分为两条:其一是从大浦港起航后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绕行夜久(屋久岛)、俺美(大岛),横渡东中国海,直达扬子江口。此路线纯因701年后日本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关系紧张而不得以为之;其二,是于8世纪70年代后开辟的从大浦至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从此横越东海直航扬子江口。此时的唐帝国北方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陆路安全没有保障。且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路远费时,更要冒横穿东海的风险,与其同样冒险并费时,不如从筑紫直穿东海,反而可以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南方航路相较比方航路而言,在造航术与航海术均不发达,且不具备海洋气象知识的当时,风险性极大。遣唐使在往返徒中常遭遇风暴海潮,船破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

4.遣唐使之责

遣唐使在唐时间,基本上以一年为准,主要任务为学习唐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梶成入太医院学习等。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汉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来自波斯、印度、拜占庭、突厥斯坦、河中、阿拉伯、中南半岛等地的东西文化尽皆荟萃于此,使留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学习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学成归国的人员中,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供献。

使节团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中日贸易。至唐后,使团向皇帝进献了日本*的礼物,主要有银、絁、丝、绵、布等本国特产,归国时带回了唐回赠的彩帛、香药、三彩工艺品等礼品。其意义近似于今天的官方易货贸易。当然,这些赠品首先是要满足天皇和贵族公卿们的需求,于是宫廷内部的唐物交易。据《续日本后纪》承和六年十月条记载:"建礼门前,张立三帏,杂置唐物。内藏寮官人与内侍等交易,名曰宫市。"那些购入唐物的公卿贵族,一旦在日后的*漩涡中失足、失势,卖物度日的情况就会发生,于是这些宫廷专有物品,也就流入民间商贾的手中,精美的唐物自然大受欢迎,而为满足市场缺口的依样仿制的唐样物品,也就从此流行起来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向使团成员按官阶地位颁发数量不等的财帛做为旅费和学费,又对大使和副使额外赐予大量的砂金。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对唐物的购买力,说不清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第一个带头搞倒卖,反正一个遣唐官商集团就这样形成了,日唐贸易籍使团的来往而诞生了。

5.著名遣唐留学生

在遣唐留学生中,一般分为两类,即留学生和学问僧。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之一修习各自的专业,而学问僧则汇集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里钻研佛法。根据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200多年间,留唐学生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他留学生只有14名。其中许多人留唐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还在唐朝娶妻生子,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全与唐人无异。其中翘楚,更在唐朝宫廷仕官。这些深得唐文化三昧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位: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取华名晁衡。学成后出仕唐朝,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阕(从七品上)、仪王(玄宗12子李璲)友(从五品下)、卫尉下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等职。工诗文,遂与李白、王维、褚光羲等同代诗人过从甚密。753年回国时,王维赠临别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引信若为通。"途中,遇风浪漂流安南,被李白误为覆舟遇难,做下著名的悲悼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孤帆一片绕澎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实乃中日之间那段蜜月时代的最佳印证。755年返唐,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皆正三品)等职。770年卒于长安,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方追赠正二位。其墓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吉备真备(693-775),阿倍的同学。717年-735年留唐。在唐17年,于经史、军事、天文,艺术等方面均获真传。归国时带回了包括礼仪、典章、历法、乐谱、乐器、武器等多种书籍和物品。归国后成为宫廷教师(大学助),专门向天皇以及贵族们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刻六道。经他带回的《唐礼》和《大衍历》,前者成为了平安朝宫廷礼仪范本,后者则于天平宝字七年(763)代替凤翔历使用。

752年,他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度入唐学习,直至754年回国,任太宰大贰,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从二位右大臣。著有《私教类聚》一书。据说,他也是日本围棋的启蒙者(详见拙文《阴阳界--浅谈日本围棋》)。总之,他在向日本介绍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空海(774-835),804年以学问僧的身份入唐,在长安的青龙寺从惠果学密宗。806年归国,传播真言密宗佛法。816年于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了日本真言宗。828年在京都设立综艺种智院,向平民普及教育。空海除精通佛法外,更工诗文,著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篡隶万象名义》等书。圆寂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空海的同学。于天台山国清寺从遒邃、行满学真言密宗。次年携230部经卷归国,广宣天台极诣,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圆寂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717年与吉备真备同到长安,受唐玄宗赐予紫袈裟准三品。735年携5000余卷*回国,于兴福寺传法相宗。由于在唐期间学到了先进的医术,因此治好了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得到宠信,任为僧正,得以入宫参与政事,一度与吉备真备共同左右朝局。后遭贵族反对,被流放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838年入唐,兼学显密二宗。回国后传布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是北岭比睿山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至今仍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由以上诸人在唐以及归国后的情况可见,当时,日本在对留唐归来者是相当器重的,多数都得以施展其长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唐朝对这些远来的学子,则完全采取了开放接纳的姿态,甚至对其中那些愿意为宫廷服务的人委以重任,恢弘开明的气度可见一斑。

6.鉴真东渡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唐朝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其中,扬州名僧鉴真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那6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的传奇性故事和百折不回,一心*的精神直到今天还民间广为传诵。

鉴真(688-763),江阳县人,俗姓淳于。14岁在扬州大云寺剃度,708年在长安实际寺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学律宗。733年,南律宗大师义威圆寂,遂成为南律宗的当家人,先后为4万多僧授戒,被尊为授戒大师。其时,日本律宗不振,朝廷闻鉴真之名,遂派遣奈良兴福寺荣睿、大安寺普照二僧来唐礼聘其赴日传戒。

鉴真从743年至748年间曾五次试图东渡,然都因天灾或人祸而未能成功。而第五次,更是因遭遇大风,漂流至海南岛,从海南岛绕行广东、广西、江西返回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瘴气,导致双目失明,荣睿则客死于端州(今广东高要)。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在归国时再度往扬州拜谒鉴真,邀其一同赴日。时已65岁的鉴真不顾年迈失明,毅然第六次东渡。经过2个月的艰苦海途,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太宰府。次年2月入京都。

鉴真东渡前后凡11年,历经6次方告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之决心与毅力。同鉴真一起到达日本的还有其弟子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计有:佛像8尊、佛具7类、佛经34种、字帖3件。日本朝廷对鉴真的到来给予了盛大的欢迎,举朝上下,无不对其尊敬有嘉,授予传灯大师之号,对其他僧人也多有赠予。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亲自授戒,首先对皇族授戒,然后又为澄修等440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756),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759),日本朝廷按照唐朝寺院布局,完成了唐招提寺的修建,鉴真遂从东大寺移居其内,广传戒律,开创了日本律宗。

天平宝字7年(763)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内圆寂,享年76岁。其弟子忍基制作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了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成为日本律宗的传教之宝,被日本*定为国宝,一直保存到今天。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6

新罗 崔志远向新罗传播了中国文化
日本 促进日本的经济发展 推动了大化改新 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47

就日本那个小国~!
推动了他们的发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苹果电脑电池充不进电苹果电脑充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 苹果电脑不充电没反应苹果电脑充电指示灯不亮充不了电怎么办 狗狗更加忠诚护家、善解人意,养一只宠物陪伴自己,泰迪能长多大... 描写泰迪狗的外形和特点的句子 国外留学有用吗 花钱出国留学有用吗 !这叫什么号 百万医疗赔付后是否可以续保 前一年理赔过医疗险还能续保吗? 医疗住院险理赔后还能购买吗? 唐,作者褚光羲,钓鱼湾,带拼音? 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是什么意思 贪天之功这个故事纪念什末节日 盂兰盆节和中元节是一个吗 都那些国家过这个节日呢? 什么叫梢节领 岁寒知节是什么意思?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以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什么意思 钉钉班级群老师设置的每日读书打卡任务周期31天,老师用每天发布一遍吗? 求助 汇编语言 32位*32位 二进制数怎么做乘法??高手帮忙啊~ 计算一个32位整数的二进制形式中1的个数。 负整数-24680转换成32位二进制数是多少,用计算器怎么按出来啊 关于32位二进制数,整数怎么看 182.104.48.109.的32位二进制怎么算? 请写出整数-13在计算机中的32位二进制表示及换算过程? 32化为二进制 十进制怎么算 字长为32位,表示其能处理的最大二进制数为?怎么计算的?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请问什么是“32位的二进制数”? 32位的2进制数是什么意思? 鸡血石?鸭血石?狗血石? 请问什么是血石玉 《妖猫传》中晁衡的真实历史如何? 豆蒄0 褚光羲 小米经典导航键少了两个 导航键怎么设置 小米 小米11导航键太小 小米手机导航键设置 怎么申请小号 小米8导航键怎么设置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手抄报里面的字怎么写 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50字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要写什么内容 胜利七十周年的黑板报内容 我注册过滴滴车主,也拉过几单,但现在不干了,如果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会赔吗?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200字 我的车注册过滴滴打车,但是一年多不用了,对以后保险理赔,车辆报废有什么影响吗?求大神告知 我想注销滴滴车主,在账号与安全里面注销可靠吗?保险公司会不会赔偿我 - 信息提示 超1.5万游客打卡三星堆博物馆,他们是被什么所吸引? 青铜神坛的三星堆博物馆 如何看待男子躺三星堆博物馆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