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2: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28
我暂且就理解为你指的中国式接送孩子就是现在城市里比较普遍存在的这种一个孩子上学需要每天家长早上送去,下午再接回来的,这种现象吧!我觉得吧在当下的这个社会环境里面如果孩子你不接送让他自己去上下学的话,首先我们当父母的肯定是难以接受的,毕竟现在的这个社会车这么多。虽然现在的社会体系呢,也比较完善了,无论是一些。上游社会还是一些比较落后一点的下游社会。基本上可以说都已经实现了,小区就近上学的这一种。现象吧!最近本来说在三四线城市,到四线以下的一些比较繁华的城市基本上可以做到,但是即使学校距离小区就只有短短的,不到两公里或者一公里的路程甚至短的就只需要有一个路口多的路程很多家长也是不放心,因为首先孩子还小。没有办法完整的解决上下学的问题,毕竟现在的车这么多,而且中国的素质国民提升还没有到位。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对于一些交通规则方面,尤其是,礼让行人包括孩子的行走斑马线然后一些专门的行人通道等等,这些设施,很多地方还是不完善的,如果单纯放一群孩子在*上行走的话,还是会产生很多危险的因为,小孩子在一起,总体来说是容易打闹的,在打闹奔跑的过程当中难免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我觉得在当下中国的环境,下巴,能有条件接送的尽量还是要接送。这对于我们一个小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吧,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上下学时间跟我们上班的时间可能不那么合适,有时候,比如说,早上孩子上课了,然后你送去然后你去公司可能有点早,而,下午呢,你还没有下班,孩子已经放学了你再去接的话可能有点不太现实。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中国现在的大环境还放在这里,还没有进步,到这一点,所以说我们养孩子还是尽量多付出吧,我觉得毕竟孩子是自己的。等着,中国,慢慢的进步,就像现在的日本日本很多地方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自己上下学了,嗯,就在城市当中,他们就遵守着交通规则然后走的,专用的,人行横道,然后慢慢的就回到家里,那是因为日本现在,总体来说,对于这方面,提升的,已经比较完善,而中国现在在这方面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缓冲。唉,不过想想,在我小的时候,哪有家长接送,这一生啊,基本上就是早上吃完饭自己去上学然后下午就回来,有时候在外边玩的多了那时候连手机都没有吗,所以说在外面玩的时间长了,家长也没有办法,有的出去找找有的来找都不找自己就回来了吗,唉,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整天都围着他转,早上早早的送去,下午呢,还得找个专门的人,聚集,要不就放在学屋里面。社会啊,怎么进步成这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29
漫画:朱慧卿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送”也成为一个热词,备受网友关注。如今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送”——家长们开着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人群之众、秩序之乱就像集贸市场。而在国外的小学门前,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很多人指出,家长接送孩子不仅自己闹心,还为交通添乱。一名天津网友说:“我家门口有一所学校,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家长,老老少少几百人,都将车并排停在马路上,三车道的马路被弄成了一车道,加上各种小商贩和闲杂人员,混乱之中,孩子的安全其实更容易受到威胁。”新华网一网友指出,问题主要出在两方面,一是现在的家庭对子女确实过分溺爱,有的男孩子长到17岁还要家长接送,这是教育的缺失;二是家长对社会缺少安全感,交通秩序和现有的治安环境不能让人满意。强国论坛上,湖南长沙网友“嘿涩”觉得应该换位思考:“如果有既不超载又安全负责的校车,如果车辆都有礼让行人的良好驾驶习惯,如果少一些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谁愿意每天这样在校门口苦苦守候?”人民网公益频道一网友,也对交通状况表示担忧。他刚看到新闻,就在重阳节这天,上海长宁区就发生了祖孙俩在上学路上被撞的交通事故,10岁外孙女受伤,78岁的外婆不幸去世。“这样的事故任何一个家庭都难以承受。现在不少学校不到点都不让学生进校门,再加上校车难以普及,孩子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确实让人焦虑。”新浪网友“三生石”认为,“安全感”的缺失,可能和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关,但更反映了社会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家长应该调整心态,不要从众,不要觉得大家都接送自己也要接送,应注重增强孩子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完善社会建设,创造稳定安全的环境。不然,“中国式接送”的焦虑只会越来越多。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29
挺同意家长的接法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30
都认为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任何的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31
首先,要多修学校,增加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解决孩子就近入学,这是*的事情。其次,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职,维护交通秩序、整治社会治安等,这是交通、*等部门的事情;设立“学童拥护员”、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等,这是学校的事情。再次,家长也要拿出时间表,废除“中国式的生活习惯”。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各方面携起手来,“中国式接孩子”才有可能慢慢减少,直到最终彻底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