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2:4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3:44
*漂移假说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
发展历程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1930)在1912年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中提出*漂移假说,并且在几年后(1915)出版的一部专著中加以发展和完善。人们几乎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假说潜在的*性质,因为它要求对地理学的全部基础进行重新修订。
20 世纪20~30年代间,地理学家对*运动的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结果,反对意见几乎是同声一片。因此,魏格纳提出的地球漂移说长期以来处于理论*阶段,直到50年代中期,不断发现的新证据才越来越对*可能运动的假说有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场地球科学*才真正发生。
历史分析表明,这场地球科学*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理论*状态外仅仅是因为人们勉强接受了一整套已处休眠状态或早先被摒弃的观念或理论。这场科学*伴随着研究地球的新手段和传播知识的新技术的产生而产生。
不仅许多地球科学家沿着非传统的路线思考,而且,有不少物理学家也投入了地球科学的研究之中,并做出了伟大的发现。因此,最终发生的地球科学*并不仅仅是长期受到抵制的、作为传统观念的一次根本性转变的*漂移说的简单复活,而且还创立了新的板块构造理论来描述*的漂移。
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格纳的原始理论并未导致一场科学*,但是,最终的科学*确实体现了魏格纳理论中*运动这一中心思想和把地表分成两类地域(陆地和海底)的观念。
*漂移假说内容:
*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块,称之为泛*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漂移假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3:44
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还进一步从地质构造和古气候、古生物学方面,对大西洋两岸*的地层、岩石、构造进行论证,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此外,南美洲、非洲、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等地,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初期,古生物及古气候的分布情况也十分相似,但在中生代以后则又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几块*曾连在一起,后来才逐渐分开。因此,魏格纳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漂移假说。他认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受到自东向西的潮汐摩擦力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导致**并产生漂移。美洲*漂得最快,亚洲、大洋洲*漂得最慢,成了今天的陆地块概貌。
这一学说曾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盛极一时。虽则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魏格纳本人逝世和没有更多的事实所证实,这一学说一度被淡忘。但到50年代后,一系列新的科学观测资料为*漂移学说提供了证据。例如,古地磁学的研究证明,磁极在地球历史中变化是很大的,如用*固定论就无法解释这种变化,而用*漂移说来解释就容易多了。新的科学观测资料还证实,*现在仍然在移动之中。近几十年来,欧洲和美洲*每年以1~5厘米的速度在相互靠拢。法国的科西嘉岛,在最近80年间曾向东移动了8~10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3:45
*漂移说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