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2 22: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23:58
在框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如下:
解:1、从个位算起,4减去一个数是1,那么这个数为3,减数就是423;再看十位,一个数减去2是7,那么这个数是9;再看百位,一个数减去4是4,那么这个数就是8,则被减数为894。
2、从个位算起,一个数加上4的尾数是3,那么和只能是13,可以确定这个数是9,则4上面的方格填9;这时十位上进了1,通过6+1的和的尾数是0,可以确定这个和只能是10。
那么可以确定十位上的方格应是:10-6-1=3.即6下面的方格填3;这时百位上也进了1,那么百位上的数字为8-3-1=4。
3、从个位算起,个位5+5=10,向十位进1,则十位上的数子可任意填写,假设是1,那么得数中的十位数字是4+1+1=6;因为得数中的百位数字是9,因此百位上方框内的数字就是9。
4、被除数是13,除数是3,那么商就是4,因为3×4=12,所以13下面的方框是12,13-12=1,因此余数就是1。
资料扩展:
数(拼音:shù、shǔ、shuò)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代可能更早。数本义是查点、统计,引申指列举过错,加以惩罚,如:数落;又引申指比较起来最突出的,如:数一数二。
表示以上动词意义时,均读作shǔ。数又读作shù,表示数目的意思,用作名词;又引申指计算、量化的符号,如数码、数字;又引申指不确定的约数,如数次、数年。数又读作:shuò,表示频繁的意思,用作副词。
数通常被认为是形声字,从战国文字到楷书均为从攴、娄声。形旁“攴(pū)”为手持器械的样子。数本义是计算,从攴,表示数的本义与治事有关。“娄”字作声旁指示这个字的读音。
在数千年的语音演变过程中,“娄”字和“数”字的读音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所以,现代数字的读音和古代数字的读音,已经大不相同了。但在造字的当初,“娄”字和数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
也有学者认为“数”来自于甲骨文。
从甲骨文字形看像结绳的形象。“数”的偏旁“攴”,象形作手,好比用手在绳子上打结记数。按照这种理解,数是一种动作,因此最初的“数”是动词。
由于数(shŭ)出来的是数目,便由动词的数(shŭ)变成了名词的数(shù)。后来打结记数的形象变成了声旁娄,“数”就成了从攴、娄声的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