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0: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03
答: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是期思陂,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灌溉工程。公元前七世纪末楚庄王时孙叔敖所主持兴建。据《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知故址当在今河南商城及其附近一带。杜佑《通典》认为期思陂就是今安徽寿县南的古芍陂。
期思陂位于固始县史河东岸、泉河西岸的一个狭长地带。史河在古代称为"决水"。它是淮河南岸流程最长、支流最多、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263公里,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淮河流域著名的支流之一。
扩展资料:
据《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知故址当在今河南商城及其附近一带。杜佑《通典》认为期思陂就是今安徽寿县南的古芍陂。
期思陂位于固始县史河东岸、泉河西岸的一个狭长地带。史河在古代称为“决水”。它是淮河南岸流程最长、支流最多、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263公里,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淮河流域著名的支流之一。
史河发源于安徽省金寨县大别山区,流经固始县境入淮河。古代固始县境内有自南向北分支的阳泉水(即今泉河),阳泉水往东北流,下游仍入史河。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上所说的“决水又北右会阳泉水,水受决水”。
史水继续北流,经黎集石嘴头、龙潭寺,到固始县城北会灌河(古称曲河),再到三河尖入淮河干流。三河尖以淮河、史河和灌河汇流之要冲而得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期思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03
我国最早的灌溉工程开始于春秋赵国时期,具有一定规模的应该是都江堰。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农业、兴修水利最早的国家,早在5000年前的大禹时代就有“尽力乎沟洫”、“陂障九泽、丰殖九薮”等农田水利的内容,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井田中布置沟渠,进行灌溉排水的设施,西周时在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已经有较多的小型灌溉工程,如《诗经,小雅?白华》中就记载有“泥池北流,浸彼稻田”。意思是引渭河支流泥水灌溉稻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土地得到开垦,灌溉排水相应地有了较大发展。著名的如魏国西门豹在邺郡(现河北省临漳)修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和改良盐碱地,楚国在今安徽寿县兴建蓄水灌溉工程芍陂,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扩展资料:
灌溉工程包括:
(1)蓄水工程,拦蓄河槽径流或地面径流的水库、塘坝;
(2)引水工程,从河流或湖泊引水的渠首工程(如引水坝、进水闸等)或指从区外引(调)水的渠道及附属建筑物;
(3)提水工程,从低处向高处送水的抽水站;
(4)输、配水工程,灌区内各级渠道及其构筑物(如隧洞、渡槽、倒虹吸、跌水、涵洞、节制闸、分水闸等);
(5)退泄水工程,退泄渠迫多余水量的泄水闸、泄水道、退水闸、退水渠等;
(6)田间工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灌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04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是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都江堰。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坎儿井创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比都江堰要晚。
扩展资料: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
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
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参考资料:都江堰-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04
最早的灌溉工程不是坎儿井。坎儿井是汉代的。楚国孙叔敖任令尹(丞相)前,曾在今商城境内建立我国最早见于书籍记载的大型灌溉工程。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两千多年前,楚国孙叔敖任令尹(丞相)前,曾在今商城境内“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即利用大别山上来水,在泉河、石槽河上游修建蓄水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期思陂,既防下游水涝,又供上游灌溉,是我国最早见于书籍记载的大型灌溉工程。比魏国的西门豹渠早200多年,比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早300多年。
如果以上的工程记载不详细,但是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比坎儿井要早很多年。
扩展资料:
灌溉工程是指为农田灌溉而兴建的水利工程。我国古代有很多战胜自然的灌溉工程,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能力。
1、芍陂(quèbēi),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
2、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3、漳河渠又名西门豹渠,也称“引漳十二渠”。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战国初期由西门豹主持兴建。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5、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参考资料:灌溉工程-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05
不是坎儿井,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在战国时期就已兴建,坎儿井直到汉代才开始出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扩展资料:
都江堰的重大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3、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