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7:09
中国船级社与造船界的关系
中国船级社对船舶、海洋工程提供了合理而可靠的入级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通过检验、认证和咨询,有力地支持、帮助和促进了中国船舶工业的进步,对中国船舶丁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船舶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才能被船东和船级社接受。质量标准太低,虽对造船厂有利,但船舶质量难以被船东和船级社接受,也对海上人命与财产安全带来隐患。质量标准太高,虽对船东有利,但造船厂难以达到或成本上升。因此船级社制定的入级和检验规范、标准是船东和造船厂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就中国船级社而言,由于成立初期接受了苏联船舶登记局的规范,对外交往很少,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国际市场的标准、规范和要求脱节。1979年1月香港船王包玉新、包玉刚在中国大连造船厂订造27000吨级的散货船,按LR的规范进行建造。当时中国船舶检验局大连办事处与英国劳氏船级社(LR)进行联合建造检验。通过合作使中国船级社了解了国内规范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在以后的规范制定中,及时将国际标准引入入级规范,尽最大努力使中国造船界的国家标准达到国际标准。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船舶丁业率先在国内提出并实施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中国船级社全面配合了这项工作。例如,救生艇不过关是当时制约中国船舶工业发展一个“老大难”问题,船舶工业和船级社科技人员紧密合作,制定出了救生艇标准和救生艇设备标准,并共同组织工厂逐档试制和验证,不久就攻克了这个“老大难”技术关键。如今中国生产的标准救生艇不仅可以装在出口船上,而且还出口供国外船厂配套。
通过千余项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当的中国船舶标准的制、修订,中国船舶工业在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国际接轨”,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和开拓国际船舶市场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因为有了这些标准,外国船东在中国订造船舶的谈判,在技术沟通方面就有囚了“共同语言”,使中外合作成为十分方便的事。
这些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当的中国船舶标准制、修订后,中国船级社及时将这些标准引入最新的入级标准和技术规范,使这些行业标准成为强制性入级和法定标准,从而保证了中国船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
同时中国船舶工业运用联合检验,使中国船级社认识到与世界一流船级社的差距。改革开放初期,六机部主管出口造船。由于当时的船检局(中国船级社前身)规范系按当时中国船舶工业标准制订,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存在差距,因此六机部所属船厂建造的船舶不能满足国际标准。而国外船东大都希望将新建船舶按国际一流船级社标准建造,入国际一流船级社船级。然而当时的中国船舶工业不了解国际标准和国外船级社,国外船级社也不了解中国船舶工业。出于综合考虑,六机部将出口船舶的建造检验按联合检验进行,及由新建船舶所属国外船级社和中国船级社共同进行建造检验。国外船级社帮助培训中国船级社验船师,同时中国船级社负责协调船厂和国外船级社。通过联合检验,中国船级社帮助中国船厂逐渐达到国外船级社标准和国际规范;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规范与世界一流船级社的差距。因此中国船舶工业通过引入标准和联合检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船级社的发展。
中国船级社与船东的关系
旧中国船舶入级和国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都由西方发达国家的船级社垄断,只有取得它们检验、发证的船舶才能进入国际航行,严重阻碍中国航运、造船等行业的发展。而今中国船级丰十签发的船级和法定船舶证书在世界各国通行无阻,作为支持保障系统,极大地推动了航运业的发展。中国船东经过50年的发展,已形成三大航运集团,即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中国海运集团和长江航运集团。三大航运集团与中国船级社有着极深的渊源。几十年来,中国船级社与三大航运集团相互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中国船级社作为参加国际海事技术活动的主要机构,参与国际有关规范的制定、实施,充分考虑了我国航运界和船东的现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降低了技术壁垒,维护了我国船东的利益。如中国船级社于1996年7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担任国际船级社协会(认CS)理事会*,协调了老旧散货船的技术标准,避免了国内船东的大批散货船*推出远洋航运的不利局面,维护了我国船东的利益。
中国船东于以下方面予中国船级社强烈支持:一是以自身优势,支持中国船级社扩大业务。如COSCO--作为以航运为主业的中远集团,以占全国远洋运力75%的船队规模和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成为我国外贸运输的主力。作为我国远洋运输的主力军、世界最大的船公司之一,尽其所能将其船舶交给中国船级社检验,以增强中国船级社的实力;二是支持中国船级社走向国际化。三大航运集团的船队和业务网络遍布全球,这一网络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中国船级社国内外检验服务网络的建设,促进了中国船级社的国际化进程;三是用自身航运优势推进和带动中国船级社的现代化进程。船级社以技术检验为核心,及时掌握海事界日新月异的技术是船级社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当前,船舶正向大型化、高速化、集装箱化、多功能化发展。COSCO和中国海运集团在建造超大型油轮(VLCC)或大型集装箱船时,请中国船级社与国际知名船级社联合检验,从而带动中国船级社的技术不断更新,适应形势的发展:四是以实际行动加快中国船级社的壮大。如COSCO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努力贯彻落实“国轮国造、国货国运、国轮国检”,使中国船级社的入级船舶大型化、年轻化、高附加值化。
中国船级社与冶金业等相关产业的关系
中国船级社通过自身安全可靠的标准,极大促进了冶金业等与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中国船级社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推动企业进步。
一是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推动企业进步。例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中国船级社的合作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船舶制造业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按国际标准建造出口船。建造出口船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国内不能按国际通行标准生产船用钢板。中国船级社组织全系统的造船、冶金、焊接等方面的专家,与武钢通力合作,极力引进国际标准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武钢当时生产条件,从船用钢板成分设计、冶炼要求、轧制工艺、交货状态、理化性能检测、试样要求、试验条件进行充分研讨、试验、总结。完成了冶金行业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造船钢板国家标准,即GB712--80,该标准的完成标志着原冶金产品标准从苏联模式向国际标准模式靠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此,GB712--80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同时,也加速了企业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多年来,为实施船用钢等重点品种精品名牌战略,武钢先后投资新建了第三炼钢厂,对热轧厂计算机系统和加热炉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进行改造;轧板厂先期引进了无氧化辊底式热处理炉,又于1998年底和1999年初投资2.6亿对2800轧机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一系列的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使目前武钢船用钢生产整体装备达到了西方90年代先进水平。目前正在新建的第二热轧厂,投资48.2亿,年生产能力350万吨,可生产厚度25mm、宽度2250mm以下多规格全品种系列船板用钢,随着二热轧的投产,武钢船用钢生产达剑了世界先进钢铁厂的水平。
国家新标准的产生与武钢相关设备改造,为武钢生产满足国际船级社规范要求的造船钢板创造了条件。武钢在中国船级社的支持与指导下,相继开发出多系列、多品种、全规格的普通级、高强度级和热连轧船板,使武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船用钢板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武钢船板品牌的知名度。20多年来,武钢为国家生产船用钢板近600万吨,用于建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远洋出口船舶和内河船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武钢的企业管理升级和经营模式转变。因为,武钢专用板品种质量升级最初是从船板生产一条龙管理模式而发展起来的,武钢中
厚板产品的第一块国家银质奖也是船板。以上几点,说明中国船级社从技术扶持到促进冶金企业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是服务企业,面向世界。例如,武钢尽管在80年代中期就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但随着企业管理的纵深发展,到90年代初,发达国家已全面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武钢作为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只有管理水平与产品实物质量同国际接轨,才能赢得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武钢面对新时期质量管理模式的挑战,中国船级社作为最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质量检验机构,全面服务企业,支持武钢主导产品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上的飞跃:按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1994年武钢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首例特大型企业第一家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大大提升了武钢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
1995年,中国已是世界制造集装箱的生产大国,然而生产集装箱的钢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面临国内冶金产品内需不足和产品出口困难,中国船级社所属分支机构,纷纷建议武钢大力开发集装箱钢,并提供相关生产、技术信息,积极参与集装箱用钢新品种开发研制,协调产品订货、生产、质检、销售和用户信息反馈等相关工作,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装备改造,为中国的集装箱钢以产顶进创造了条件,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为武钢带米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为中国加入WT0后,武钢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必要条件。
当今世界船舶科技发展主要表现在船型技术、船舶性能和船舶建造技术等方面。“十五”期间,我国需重点发展大型油轮、LPG船、大型集装箱船、LNG船以及高速船等。由于中国船级社的工作是面向世界,并与国际相关技术要求接轨,掌握着相关行业的最新信息与发展动态;而武钢作为船用产品生产厂,同样肩负着技术创新的重任。因此中国船级社与武钢通力合作,配合武钢开发出系列热轧高强度船板、LPG船用液化气罐用CF钢等系列品种,以满足造船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与保险业的关系
一方面,通过船舶入级,中国船级社向保险商提供商业航运船舶的精确分级。中国船级社对船舶进行技术检验和鉴定,保证船舶具备安全航行的技术条件和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维护了保险商的利益,理顺了保险商与船厂、船东的关系。
1994年,中国船级社最高船级被列入伦敦保险商协会(IUA)的船级条款,入中国船级社的船舶获得了与世界知名船级社同等的保险优惠待遇。由于国内保险商需按惯例惯例将所保远洋船舶在国际上进行再保险,保险费率的降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保险业壮大促进中国船级社的发展。由于保险商承保船舶时,船舶是否入级,以及入级标准的高低,都是作为考虑保险费率的一项要素。一般情况下,入级标准高的船舶,保险费率一般较低;入级标准低的船舶,费率就高;如果船舶没有入级,保险商还可拒绝承保。保险商的承保条款,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船东将其经营船舶加入了中国船级社。因此,中国保险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又不断促进了中国船级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