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0:5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12
在我国古代,丧事乃是人这一生头等大事之一,王公贵族的葬礼全都有相应的规格,什么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得要亲眷不停跪拜哭泣,往来吊唁者络绎不绝,同时法事不能停,瓜果香薰更是不能断。
我们之所以说清朝的皇帝多情种,很大一部分佐证是因为他们对所爱之人的葬礼规格进行超拔,比如说顺治帝的董鄂妃,康熙帝的赫舍里皇后,还有乾隆帝的富察皇后,规格都是超出了原本的规定,更加宏大。
当然,这样的葬礼只有上层统治者才办的起,但底层百姓们对葬礼一样非常看重,没有大价钱修个陵墓,也得找块风水上佳的安葬之地,顺便再打一口好棺材,多放点陪葬品。
嫁娶丧葬,丧礼跟安葬的地位等同于结婚成家,可见其重要性,那么为何中国古代对葬礼之事如此看重?一方面他们讲究一个"落叶归根",去世的人不回到故土那就是没有"根"。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入土为安",《孟子·滕文公上》有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沟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之,其颡有,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返归蔂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说白了就是如果先辈的遗体不妥善安置,很容易被大自然所损毁,那是一种不孝。
不过古代的人口数量没如今这么多,使用到的土地也没有这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姓们终于能够平稳生活,人口出生率自然暴增,我国进入了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时代;同时各种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开发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实施土葬,很明显会导致土地资源不足。
另一方面传统的土葬其实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做棺材需要砍伐树木,导致林业资源减少,同时棺木深埋地底也会影响环境。
也是因此,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推荐更为环保的丧葬模式——火葬。火葬不会再需要那么繁琐的丧葬仪式,同时火化后的骨灰只有小小一捧,装到骨灰盒后统一安放进公墓,便于管理也不占用太多土地资源。
不过也不是所有去世的人都能够进行火化的,有一种遗体殡仪馆就万万不敢收,哪怕亲属再三乞求也不可,那就是没有死亡证明的遗体。
具有户口的居民在死亡后相关亲属一定要去开死亡证明,如果是在医院去世,那么相关医疗单位开出;如果是在家正常死亡,那么居住的居委会等基层社区组织;如果是非正常死亡,需要动用到司法的力量,那么相关*门开出。也就是说不论哪种情况死亡,只要是一个没有问题的正常居民死亡,都会有死亡证明。
那么没有死亡证明的会是怎样的?肯定有问题啊。要不死者身份有问题,要不死法有问题,不管怎么样都不是一个小小的殡仪馆可以破例接收的。
是不是没想到原来火化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12
据我了解,有一部分人去世后是总冰棺保存起来的,他们或者是某个国家的开国元勋,或者是某一领域的泰斗,他们的尸体是受法律保护而不可损坏的,所以家属也不行。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12
这种尸体是无死亡证明的尸体,由于缺乏相关的证件,即便是有家属的同意,火葬场依然不敢将这些尸体火化。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13
那些没有明确死亡证明的尸体就会被排除掉。事实上确实发现过很多人并没有死亡证明,这个人还没有被证明已经彻底失去了生命迹象就被送到了火葬场,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听信了所谓的亲属人员的恳求,开始紧急进行火化,但是在火化过程中才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完全死去,还有生命特征,但是火化程序开始以后就不能停止了,所以最后活活烧死了这个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14
对国家贡献特别大的这类人群,这一类人群的话,他们都会保持原本的样子,葬在属于他的地方,而不是家属要求,或者家属说让烧就能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