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5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53
电子设备内部的干扰源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及器件在工作时也会辐射电磁波产生电磁干扰。这种电磁辐射一方面会传送到电子设备之外并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在自己内部电路上产生干扰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使电子设备的功能变坏,使稳定性变差。特别是在有数字器件的电子电路中,高速度的数字逻辑元件都是产生噪声和干扰的原因。(1)TTL的开关噪声。TTL逻辑元件工作时,逻辑状态变化时电流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开关电流的成分中包含有几十到几百兆赫的高频成分,它是引起噪声的重要原因。这些噪声引起的高频电流通过电源和接地的渠道对其他电路产生影响。对于TTL逻辑元件本身来讲也极容易遭受噪声的影响,一般地讲2V、20ns的由低到高的噪声就足以使TTL逻辑器件发生误动作。TTL电路所产生的须状噪声约为0.5~1.5V,宽度5~10ns。(2)动态RAM。动态RAM(DRAM)体积小,速度高,功耗小,性能价格比非常优越。DRAM的存储单元是电容器,利用电荷存储数位信息,读出信息时电容器上的电荷就转移到位读出线上,再经放大器放大,同时再对该电容器充电以便再度储存电荷,保存曾经读过的逻辑值。由于电路总会有漏电,电容的电荷有衰减,就必须定期再生,所以,DRAM是以电容器放电为基础的部件。DRAM的快速的电容器充放电电流的峰值为100mA,频率可达100MHz,因此能够经过电源线和接地线产生串扰和公共阻抗噪声。(3)电源和接地。在电子设备中通常采用直流电源,而电网上提供交流电源,所以要采用一定的电子设备产生直流电源。这些电源设备会把电网中的高频噪声或电源设备工作中的电磁噪声经直流通路传送到电子电路上造成干扰。同时,电子电路中的数字器件和高频器件工作时也会产生噪声,也会经电源和接地通路对其他部件产生干扰。此外,现代的电子设备内部供电也常采用分散供电的方式,电源投入的过渡过程,负载变化都会导致电流快速脉冲的发生。在电子设备中,接地系统呈现极为复杂的状态,其原因有如下方面:①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功能的接地系统,安全地、信号地、电源地、数字地、模拟地和浮置地等。②电子设备的接地系统往往参与信号传输和工作过程,特别是在印制电路板中,接地回路是许多电子电路的公共回流通道。③电子设备中的接地系统流过具有大带宽高频电流,并且应该具有最小的阻抗。(4)振荡器件及变压器。电路中的晶体振荡器工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54
第1章 绪论 1.1 电磁兼容发展简史 1.2 电磁兼容的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 1.3 电磁兼容学科和研究对象 1.3.1 电磁脉冲与电磁环境效应 1.3.2 雷电(Lightning) 1.3.3 强电磁脉冲(EMP) 1.3.4 静电放电(ESD) 1.3.5 开关操作 1.3.6 对电气、电子设备或元器件造成的危害 1.3.7 研究所涉及的领域 1.4 EMC的研究方法 1.4.1 EMC设计方法的演变 1.4.2 EMI的预测和分析 1.4.3 EMC没计的有效性 1.4.4 EMI的控制技术 1.4.5 EMC的仪器与测量技术 第2章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原理 2.1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及采用的方法 2.1.1 21世纪的电子信息设备的电磁兼容 2.1.2 保证设备级的电磁兼容性 2.1.3 保证综合系统和系统级的电磁兼容性 2.1.4 保证业务级的电磁兼容性 2.2 常见的电磁干扰源及特性 2.2.1 自然界存在的电磁干扰源 2.2.2 人为的电磁干扰源 2.2.3 干扰源的频谱评估 2.3 电磁干扰作用途径及分析方法 2.3.1 辐射干扰 2.3.2 传导干扰 2.4 保证电磁兼容性的方法 2.4.1 在不同等级上保证电磁兼容性的方法 2.4.2 减小导线之间的耦合 2.4.3 接地 2.4.4 屏蔽与滤波 第3章 电子电气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和设计 3.1 系统电磁兼容性概述 3.1.1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依据 3.1.2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主要原则 3.1.3 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处理和设计方法 3.1.4 系统设计的任务 3.2 谱域分析和系统间电磁兼容性 3.2.1 发射机功率谱函数数学模型 3.2.2 接收机响应谱函数数学模型 3.2.3 天线增益函数数学模型 3.2.4 馈线损耗 3.3 环境电磁场及安全界限值 3.3.1 接收系统的环境电磁场 3.3.2 发射系统的环境电磁场 3.3.3 电磁波安全界限值 3.4 频谱控制和尖峰脉冲控制 3.4.1 频谱分析与控制 3.4.2 尖峰脉冲控制 3.5 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3.5.1 系统对电源干扰的*性要求 3.5.2 一次电源系统特性要求 3.6 系统内不可控噪声电平 3.6.1 系统地线干扰指标和分配方法 3.6.2 系统地线干扰噪声的测量 3.7 电磁干扰隔离度和布局 3.7.1 发射机与接收机的隔离度 3.7.2 接收机通道隔离度 3.7.3 系统内其他设备之间的隔离度 3.7.4 装备和电子设备的布局 3.8 接地、布线、屏蔽总体方案 3.9 电子、电气系统的防霄措施 3.9.1 避雷针结构 3.9.2 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 3.9.3 对感应雷的防护 第4章 电子设备电磁屏蔽的设计 4.1 概述 4.2 电场屏蔽 4.2.1 静电屏蔽 4.2.2 交变电场屏蔽 4.3 磁场屏蔽 4.3.1 静磁屏蔽 4.3.2 低频磁场屏蔽 4.4 电磁屏蔽 4.4.1 电磁辐射干扰源 4.4.2 屏蔽效能的计算 …… 第5章 EMI电源滤波器的防护设计 第6章 电子电气设备接地设计 第7章 电于电气设备的布线和接续设计 第8章 高速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 第9章 静电、静电测量和静电防护 第10章 雷电及电磁脉冲的防护技术 第11章 电磁兼容性测量及测量标准 第12章 电磁兼容性故障诊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54
http://wenku.baidu.com/album/view/0c92af956bec0975f465e2d5?pn=0#album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