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对强度影响有多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浇注后的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水分蒸发后得不到补充,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只要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开始干缩。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湿度进行养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湿度要充分,温度要适当;
(2)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3)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4)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6)后浇带等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混凝土看作是水泥石与粗细集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石形成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能正常进行,这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 养护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水化反应只能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内,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根据 T.C.Powers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由于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积不断的增加,而毛细管孔腔的体积则减小,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强度也随之增长。可以看出:混凝土放在空气中养护与放在水中养护相比,会发生强度降低和后期强度衰减的现象,所以养护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全部水化,在施工中也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还能看出在水中至少养护7d后,其28d强度才不会低于在水中养护的混凝土强度,这主要是随着强度的增长干缩变形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减少的原因。所以对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混凝土潮湿养护龄期不应小于7d。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速。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例如,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夜晚会失水。在寒冷气候中浇灌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所以在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时,要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2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时强度的发展规律;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至28d,然后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继续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规律,纵座标为养护温度为23℃强度的百分率,由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强度的发展规律可近似为:Rn/R28=lgn/lg28,横坐标以养护龄期的对数尺度表示。可看出养护温度高,混凝土初期强度也高。但养护温度在4℃~23℃的后期强度却比养护温度在32℃~49℃的后期强度高,由此表现出初期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衰退越大。这是由于急促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产物的不均匀分布,水化产物分布低的地方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产物分布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妨碍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产物的产量。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产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但是养护温度在4℃以下混凝土后期强度虽然较高,但是由于水化反应缓慢,其早期强度特别是28d前的强度增长太缓慢,明显不适应施工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P.Klieger的实验中曾指出:混凝土早期养护存在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最佳养护温度约为13℃,快硬硅酸盐水泥约为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浇注后的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水分蒸发后得不到补充,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只要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开始干缩。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湿度进行养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湿度要充分,温度要适当;
(2)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3)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4)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6)后浇带等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混凝土看作是水泥石与粗细集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石形成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能正常进行,这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 养护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水化反应只能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内,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根据 T.C.Powers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由于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积不断的增加,而毛细管孔腔的体积则减小,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强度也随之增长。可以看出:混凝土放在空气中养护与放在水中养护相比,会发生强度降低和后期强度衰减的现象,所以养护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全部水化,在施工中也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还能看出在水中至少养护7d后,其28d强度才不会低于在水中养护的混凝土强度,这主要是随着强度的增长干缩变形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减少的原因。所以对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混凝土潮湿养护龄期不应小于7d。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速。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例如,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夜晚会失水。在寒冷气候中浇灌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所以在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时,要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2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时强度的发展规律;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至28d,然后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继续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规律,纵座标为养护温度为23℃强度的百分率,由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强度的发展规律可近似为:Rn/R28=lgn/lg28,横坐标以养护龄期的对数尺度表示。可看出养护温度高,混凝土初期强度也高。但养护温度在4℃~23℃的后期强度却比养护温度在32℃~49℃的后期强度高,由此表现出初期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衰退越大。这是由于急促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产物的不均匀分布,水化产物分布低的地方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产物分布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妨碍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产物的产量。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产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但是养护温度在4℃以下混凝土后期强度虽然较高,但是由于水化反应缓慢,其早期强度特别是28d前的强度增长太缓慢,明显不适应施工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P.Klieger的实验中曾指出:混凝土早期养护存在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最佳养护温度约为13℃,快硬硅酸盐水泥约为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8:29
浇注后的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水分蒸发后得不到补充,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只要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开始干缩。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湿度进行养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湿度要充分,温度要适当;
(2)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3)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4)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6)后浇带等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8:30
混凝土看作是水泥石与粗细集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石形成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能正常进行,这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 养护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水化反应只能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内,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根据 T.C.Powers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由于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积不断的增加,而毛细管孔腔的体积则减小,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强度也随之增长。可以看出:混凝土放在空气中养护与放在水中养护相比,会发生强度降低和后期强度衰减的现象,所以养护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全部水化,在施工中也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还能看出在水中至少养护7d后,其28d强度才不会低于在水中养护的混凝土强度,这主要是随着强度的增长干缩变形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减少的原因。所以对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混凝土潮湿养护龄期不应小于7d。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速。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例如,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夜晚会失水。在寒冷气候中浇灌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所以在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时,要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2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时强度的发展规律;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至28d,然后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继续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规律,纵座标为养护温度为23℃强度的百分率,由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强度的发展规律可近似为:Rn/R28=lgn/lg28,横坐标以养护龄期的对数尺度表示。可看出养护温度高,混凝土初期强度也高。但养护温度在4℃~23℃的后期强度却比养护温度在32℃~49℃的后期强度高,由此表现出初期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衰退越大。这是由于急促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产物的不均匀分布,水化产物分布低的地方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产物分布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妨碍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产物的产量。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产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但是养护温度在4℃以下混凝土后期强度虽然较高,但是由于水化反应缓慢,其早期强度特别是28d前的强度增长太缓慢,明显不适应施工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P.Klieger的实验中曾指出:混凝土早期养护存在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最佳养护温度约为13℃,快硬硅酸盐水泥约为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浇注后的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水分蒸发后得不到补充,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只要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开始干缩。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湿度进行养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湿度要充分,温度要适当;
(2)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3)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4)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6)后浇带等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混凝土看作是水泥石与粗细集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石形成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能正常进行,这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 养护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水化反应只能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内,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根据 T.C.Powers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由于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积不断的增加,而毛细管孔腔的体积则减小,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强度也随之增长。可以看出:混凝土放在空气中养护与放在水中养护相比,会发生强度降低和后期强度衰减的现象,所以养护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全部水化,在施工中也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还能看出在水中至少养护7d后,其28d强度才不会低于在水中养护的混凝土强度,这主要是随着强度的增长干缩变形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减少的原因。所以对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混凝土潮湿养护龄期不应小于7d。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速。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例如,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夜晚会失水。在寒冷气候中浇灌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所以在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时,要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2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时强度的发展规律;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至28d,然后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继续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规律,纵座标为养护温度为23℃强度的百分率,由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强度的发展规律可近似为:Rn/R28=lgn/lg28,横坐标以养护龄期的对数尺度表示。可看出养护温度高,混凝土初期强度也高。但养护温度在4℃~23℃的后期强度却比养护温度在32℃~49℃的后期强度高,由此表现出初期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衰退越大。这是由于急促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产物的不均匀分布,水化产物分布低的地方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产物分布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妨碍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产物的产量。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产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但是养护温度在4℃以下混凝土后期强度虽然较高,但是由于水化反应缓慢,其早期强度特别是28d前的强度增长太缓慢,明显不适应施工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P.Klieger的实验中曾指出:混凝土早期养护存在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最佳养护温度约为13℃,快硬硅酸盐水泥约为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浇注后的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水分蒸发后得不到补充,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只要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开始干缩。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湿度进行养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湿度要充分,温度要适当;
(2)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3)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4)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6)后浇带等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2
混凝土看作是水泥石与粗细集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石形成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能正常进行,这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 养护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水化反应只能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内,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根据 T.C.Powers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由于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积不断的增加,而毛细管孔腔的体积则减小,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强度也随之增长。可以看出:混凝土放在空气中养护与放在水中养护相比,会发生强度降低和后期强度衰减的现象,所以养护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全部水化,在施工中也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还能看出在水中至少养护7d后,其28d强度才不会低于在水中养护的混凝土强度,这主要是随着强度的增长干缩变形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减少的原因。所以对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混凝土潮湿养护龄期不应小于7d。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速。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例如,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夜晚会失水。在寒冷气候中浇灌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所以在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时,要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2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时强度的发展规律;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养护至28d,然后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继续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规律,纵座标为养护温度为23℃强度的百分率,由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强度的发展规律可近似为:Rn/R28=lgn/lg28,横坐标以养护龄期的对数尺度表示。可看出养护温度高,混凝土初期强度也高。但养护温度在4℃~23℃的后期强度却比养护温度在32℃~49℃的后期强度高,由此表现出初期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衰退越大。这是由于急促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产物的不均匀分布,水化产物分布低的地方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产物分布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妨碍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产物的产量。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产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但是养护温度在4℃以下混凝土后期强度虽然较高,但是由于水化反应缓慢,其早期强度特别是28d前的强度增长太缓慢,明显不适应施工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P.Klieger的实验中曾指出:混凝土早期养护存在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最佳养护温度约为13℃,快硬硅酸盐水泥约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