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20:08
淋巴炎的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热痰毒
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口干.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敷.
[治法] 疏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 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6克,薄荷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夏枯草12克,荆芥12克,玄参12克,浙贝12克,僵蚕12克,生甘草12克.若热甚可加黄芩、山栀、板蓝根,便秘加大黄.
2.肝郁痰火
肿块发生在腋下,全身发热,头痛,胸胁牵痛,口苦咽干.舌虹,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 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12克,川楝于12克,黄芩12克,生地16克,玄胡12克,牛蒡子12克,瓜蒌皮12克,浙贝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生甘草7克.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龙胆草、车前子.
3,温热蕴结
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苔黄腻,脉敷,
[方药] 五神汤合草薢渗湿汤加减,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忍冬蘑16克,黄柏12克,车前于12克,生苡仁16克,川牛膝12克,浙贝母12克,川楝于12克.
4.热胜酿脓
局部皮肤红肿发亮,发热疼痛,肿块变软,有波动应指感。全身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排脓.
[方药]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在以上三型方药中,加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天花粉16克.余毒凝滞
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减轻,肿块僵硬缩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 清除余毒,化痰散瘀,
[方药] 金铃于散加味,川楝子12克,玄胡12克,忍冬藤16克,丹参10克,桃仁12克,浙贝母12克,白芥于12克,皂角刺12克,生甘草7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灭滴灵).
(四)局部治疗
(1)红肿期可用荚蓉膏或化毒散软膏外敷,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或可用铁箍散软膏与化毒散软膏各半调匀外敷。
(2)破溃后可用甲字提毒药捻,朱红纱条换药.若脓毒已尽,可外用甘乳膏,促其收口.
(五)单方,验方
(1)鲜菊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换.
(2)藤黄50克研末,置瓶中,再加75%酒精300毫升,盖紧,摇荡之,用棉球蘸液涂患处3~4次.用于未化脓时。
预防与护理
积极防治原发病灶。凡患有疖、足癣时,应避免搔抓;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继发感染发生本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20:08
淋巴炎的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热痰毒
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口干.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敷.
[治法] 疏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 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6克,薄荷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夏枯草12克,荆芥12克,玄参12克,浙贝12克,僵蚕12克,生甘草12克.若热甚可加黄芩、山栀、板蓝根,便秘加大黄.
2.肝郁痰火
肿块发生在腋下,全身发热,头痛,胸胁牵痛,口苦咽干.舌虹,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 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12克,川楝于12克,黄芩12克,生地16克,玄胡12克,牛蒡子12克,瓜蒌皮12克,浙贝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生甘草7克.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龙胆草、车前子.
3,温热蕴结
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苔黄腻,脉敷,
[方药] 五神汤合草薢渗湿汤加减,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忍冬蘑16克,黄柏12克,车前于12克,生苡仁16克,川牛膝12克,浙贝母12克,川楝于12克.
4.热胜酿脓
局部皮肤红肿发亮,发热疼痛,肿块变软,有波动应指感。全身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排脓.
[方药]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在以上三型方药中,加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天花粉16克.余毒凝滞
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减轻,肿块僵硬缩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 清除余毒,化痰散瘀,
[方药] 金铃于散加味,川楝子12克,玄胡12克,忍冬藤16克,丹参10克,桃仁12克,浙贝母12克,白芥于12克,皂角刺12克,生甘草7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灭滴灵).
(四)局部治疗
(1)红肿期可用荚蓉膏或化毒散软膏外敷,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或可用铁箍散软膏与化毒散软膏各半调匀外敷。
(2)破溃后可用甲字提毒药捻,朱红纱条换药.若脓毒已尽,可外用甘乳膏,促其收口.
(五)单方,验方
(1)鲜菊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换.
(2)藤黄50克研末,置瓶中,再加75%酒精300毫升,盖紧,摇荡之,用棉球蘸液涂患处3~4次.用于未化脓时。
预防与护理
积极防治原发病灶。凡患有疖、足癣时,应避免搔抓;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继发感染发生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