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全血中切黏度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1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3:39

高血脂血症

可能引起:

脑血栓
高血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3:39

  全血粘度: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 积降低最明显,它预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增高。其中 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全血粘度的报告方式一般包括高、中、低切变率下的粘度。血液在血管内作稳态流动时分为许多液层,每层流速不同,愈靠近血管中心部 分,流速愈快,距血管中心愈远,流速愈慢。在管壁处 ,液层附着在管壁上,流速为零。血液的这种流动性质称为层流。在血液层流中相对移动的各层之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的方向一般是沿液层 面的切线,流动时血液的变形正是这种力所引起的,因此叫做切变力(又叫剪切力),单位面积上的切变力叫做切应变力,又称切应力。 在层流中,单位距离的两个液层流速不同,两层间速度差叫速度梯度,又称切变速度,简称切变率(单位:秒 -1,即s-1),并分为高切变率(范围100~200s-1),中切变率(50~60s-1)和低切变率(1~20s-1)。血液粘度是衡量血液内磨擦或流动阻力的指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血液粘度也有一定波动范围。

  【正常参考值】:全血粘度(高切) 4.44~~4.9 mpa.s

  全血粘度(中切) 5.45~~6.35mpa.s

  全血粘度(低切) 8.23~~9.57mpa.s

  临床意义:

  增高: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疾病。全血粘度增高常见 原因:

  1.血浆蛋白异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血症等,由于血浆中蛋白的含量异常增高,使血浆粘度增高,进 而使全血粘度增高;另外,血浆蛋白的增加还可导致红细胞的聚集,从而造成全血粘度的增高。

  2.红细胞数量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造成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 液粘度的增高。

  3.红细胞质异常:如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动时阻力增加,属此类型血液粘度增高最典型的疾 病为心肌梗塞、冠心病;此外还可见于脑梗塞、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梗塞、视网膜动静脉栓塞、镰状红细胞贫血、异常血红蛋 白病、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4.其他疾病:如雷诺征、高脂血症、肿瘤等。

  降低:从引起血液粘度降低的原因来看,主要与红细胞比积的减少有关,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低血粘度两大类。

  1.病理性低血粘度:主要是几种出血性疾病引起,如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这些疾病的特点是血 液粘度降低与红细胞比积的减少成平行关系,是机体失血后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而使血液稀释的结果。因此,这类疾病又叫出血性低 血粘症。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种贫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现有低血粘度,但这类血液粘度降低与出血无 关,而与慢性消耗性病理过程有关。因此,这类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粘症。

  2.生理性低血粘综合征:这一类型的特点是血液粘度的降低出现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某一阶段。例如,妇女在月经期以及妊娠期所见 的血液粘度低下均属于此类型。

  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主要是血浆的蛋白成分所形成,血浆蛋白对血浆粘度的影响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其中以结构不对称并形成网状结构能力大 的纤维蛋白原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球蛋白分子,还有脂类等。

  【正常参考值】 1.59—1.61 mpa.s

  其增高最典型疾病有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血症、球蛋白增多症、高血压等。而在测出血浆粘度高的同时,测定血浆中的各 种化学成分,又可从血浆粘度增高中进一步区分出巨球蛋白增多型(以巨球蛋白 IgM增多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以及球蛋白IgG或IgA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多型(如中风、心肌梗塞 、糖尿病等);血脂增多型(如高血脂等);球蛋白增多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肺心病等)以及核酸增多型(急性白血病等)

  全血还原粘度

  在血液粘度检测中 ,初直接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外,又引入了全血还原粘度。因为血液粘度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粘度最主要的因素 ,在各种剪切率下,全血粘度随HCT(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剪切率下全血表观粘度随HCT的增高,呈指数增高,在同 一压积时,其表观粘度随剪切率增大而降低。为了消除HCT的影响,便于比较不同血样的粘度,既引入了全血还原粘度(RV)的概念 。全血还原粘度是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也称单位压积粘度,或定义为单位红细胞压积对全血相对粘度的贡献。这样使血液 粘度都校正到单位HCT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说明由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的变化(而不是由于红细胞数目的变化)对于血液粘度影响的 大小。

  临床意义:

  1 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增高,说明血液粘度大,而且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 质变化有关,有参考意义。

  2 若全血粘度高全血还原粘度正常,说明HCT高(血液稠)而引起血液粘度大,但RBC自身流变性质并无异常。

  3 若全血粘度正常而全血还原粘度高,说明HCT低(血液稀)但RBC自身的流边性质异常(对粘度贡献过大),说明全血粘度还是高,也有参考意义。

  4 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正常,说明血液粘度正常。

  红细胞压积(HCT)测定

  红细胞在整个血液中所占的容积,反映红细胞的浓度。血液粘度依赖于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压积的函数。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高 而增高。而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又随剪切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剪切率越低,血液粘度随着压积增高而增高。红细胞主要的功 能是运输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因此,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不仅影响血液粘度和流量。而且亦影响氧气的运输量,在给定的血流速度下,红 细胞压积增高导致红细胞的氧运输量的增加,则有利于组织和器官的供氧,但是,红细胞压积的增高同时又要引起血液粘度的增高,在灌 注压不变的情况下,血液粘度的增高又要导致血流量的减少。而血流量的减少最终又导致氧的运输量减少。这两个因素的最适宜配合应该 使得压积和粘度的比值为最大值,这时的红细胞压积实际上就是使氧气运输为最高的压积值,它一般低与正常压积值。例如,人的正常红 细胞压积为 0.40L/L(40g),而氧气运输量的最饰压积值则一般为0.30L/L(30g)。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血液稀释疗法就是根据 血液液变学的这一原理。因此,测定血液粘度时必须同时测定红细胞压积。

  正常参考范围:(温氏法)男:0.40—0.54 女:0.37—0.47

  临床意义:

  1 增高:临床实践证实,真性RBC增高症、肺心病、充血性心衰、 先心病 、高山病 、烧伤 、脱水等疾病患者均有HCT增高。HCT值能反映病情的程度,可作为疗效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有地区差异性,如高山地区健康人 的HCT比平原地区高。降低: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硬化腹水、失血性贫血等疾病,另外,妇女妊娠,月经期也有所下 降。

  2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1)HCT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之一,HCT增高常导致全血粘度增高,影响心、脑血流量及微循环灌注。由于HCT增高而导致 全血粘度增高,常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即高浓稠血症和高粘血症),血液淤滞,出现微循环障碍时必须及时纠正,以免引发血栓严重后 果,现有很多资料表明高压积与血管阻塞密切相关高压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预测上有一定的意义。

  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HCT的关系:有人统计HCT在.036--.048时,脑梗塞发病率为18.3%,HCT在0.46— 0.50时,其发病率为43.6%,而HCT在0.51以上者脑梗塞的发生率增加到63.6%,所以随着HCT的增高,脑梗塞的 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在患严重脑动脉硬化症又有HCT增高的患者其脑梗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轻微脑动脉硬化的患者,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尤其对老年人老说,确定最适的HCT并注意维持是十分重要的,通常认为,78岁以下的老人,适宜HCT在.041—0.45, 78岁以上的老人,最适宜的HCT在0.36--.040,当老年人因年龄增加发生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狭窄,弹性减低,于血压 下降时,可随迅速减少的血流量而引发脑缺血,因此,此类老年患者的HCT应保持在0.30左右,在血压波动较大时,尤其应警惕脑 血管损伤的发生。

  3)HCT与血流量的关系:HCT增高可使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所以HCT的变化岁脑血流量有影响 ,即高HCT上四,血液粘度增加,脑血流量降低。

  4)影响血液触变性:在全血的测试中会发现其粘度值随着检测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一特性称为血流触变性。因为血液在静止时红细胞 易呈缗钱状聚集在一起,因此,测试一开始粘度值较高,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因红细胞由聚集状态逐渐变成分散状态,粘度也就逐渐减低 ,红细胞压积越高,粘度降低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红细胞沉降率(ESR)

  正常参考范围:男:0—15mm/h 女:0—20mm/h

  临床意义:一般情况下,在血沉增快的疾病中,器质性疾病往往高于功能性疾病;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所以在临床上,如能排除生理 因素外,血沉增快应视为异常现象,它的诊断特异性虽然不高,但从血流变学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 RBC的聚集性,因而被临床血液流变学所采用,随着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和发展,把传统的血沉试验被应用到临床血流变学方面来,作为 血流变学的检测指标之一,这样即显示了以往的血沉检验的临床意义,又显示了其独特的血流变学意义。

  1 传统的临床意义:

  1)常用于协助诊断肺结核、风湿病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肺结核与风湿病的活动期使血沉增快,稳定期则恢复正常,所以,常用于观察 风湿病及结核是否处于活动期,是风湿和结核病活动的良好指标。结核与风湿病引起的血沉增快,多由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增高所致。

  2)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指标之一,MM时,由于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多,RBC多呈缗钱状聚集,使血沉明显增快。

  3)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如胃癌和胃溃疡的鉴别,如果血沉增快,胃癌的可能性大;在分辨心肌梗塞和心绞痛时,如果血沉增快,心 肌梗塞的可能性大;在区别是单纯性卵巢囊肿还是炎性包块时,如果血沉增快,炎性包块的可能性大;恶性肿瘤一般血沉快,良性肿瘤一 般正常。血沉也是预测血栓病、冠心病最简易的方法之一,若血沉快,又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和RBC电泳时间慢,临床上实验室应进一 步检查有无脑血栓、冠心病的可能,以明确诊断。

  4)各种贫血时血沉增快。

  5) 各种急慢*染或炎症,恶性肿瘤,组织严重破坏或变性坏死,甲亢,胶原组织病,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增高性疾病及金属中毒等都 可见血沉增快。

  6) 月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一个月可见血沉呈生理性增快。

  7) 红细胞增多或血液浓缩,低纤维蛋白原症及心脏代偿功能障碍时,可见血沉减慢,有时几乎读不出来。

  2 血流变学意义

  血沉测定做为血液流变学诊断指标之一,主要用于观察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聚集可使血液流动减慢,血流阻力增大,血液粘度增高, 特别是低剪切粘度明显增高,其粘度增高的程度与红细胞的叠连速度及数量有直接关系。这种血液粘度的增高来源于红细胞的聚集能力增 强,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时又表现为血沉增快。

  血沉方程K值

  血沉快慢与血液成分改变,其中直接与红细胞多少( HCT高低)密切相关,血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HCT,HCT成为影响血沉的主要因素,若HCT高,则ESR减慢,反之,ESR 增快,HCT低,ESR和HCT之间呈一定的数学关系。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计算,把ESR转换成一个不依赖于HCT的指标,以除 外HCT干扰的影响,这样血沉方程K值比ESR更能客观的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变化。

  正常参考值: 14----94

  临床意义:血沉方程K值超出正常参考值,即>94时,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沉增快。血沉与方程K值的关系:

  1)ESR增快,且K值大,说明红细胞聚集性高,ESR肯定快。

  2)ESR正常,但K值大,说明HCT增高,且红细胞聚集性不高,说明ESR还是快。

  3)ESR快,但K值正常,说明HCT减低,但红细胞聚集性并不高,实际ESR并不快。

  4)ESR正常,K值也正常,血沉一定正常,说明红细胞聚集性不高。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正常红细胞形似一个双凹圆盘状,在微循环中, RBC能进一步变形成子弹头形、降落伞形、或拖鞋形,所以,RBC在体内能根据流场的情况和血管的组细来改变自己的形状,这就是 RBC的变形性,RBC变形性是描述RBC在流动中形状改变的能力,故也称RBC的变形能力。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即RBC的 形状不易改变的程度),也可用红细胞的刚性一词来说明。红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气体交换单元,并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种组织和 器官,同时将废物运走,红细胞的可变性上一血液完成这一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血液循环状况。红细胞在血液流动时,保 持良好的变形能力对于维持血管中的正常流态,保证微循环正常灌注以及器官、组织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维 持红细胞的正常寿命。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能够通过比自己直径小的微血管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 3个要素:(1)红细胞内粘度:它主要受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的粘度和血红蛋白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当红细胞内粘度升高时,就使得 红细胞膜坦克履带运动阻力增加,细胞适应流场的能力下降。因而变形性下降。(2)红细胞的几何形状:这主要决定于红细胞膜的结构 及组成,在红细胞膜的内侧存在着一个骨架蛋白复合物,由收缩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及其它骨架蛋白构成,它们共同构成纤维网状结 构,通过带2.1蛋白和带3蛋白连接到膜的脂质双层。这个复合物可被看成红细胞的壳,红细胞变形时所遇到的抵抗作用主要来自于该 复合物。如果这个复合物是稳定而不易解离,则红细胞难以变形。(3)红细胞膜的粘弹性:红细胞膜由骨架蛋白和脂质双层共同构成, 后者具有流动性,可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膜的坦克履带运动、氧的扩散及膜上酶系统的活动。因此,当红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时,均可影响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变形性作为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愈来愈受到人民的重视。此外流场的剪切应力、血管直径 、细胞浓度、环境的PH、渗透压以及温度等外部因素对红细胞变形性也有影响。

  1 红细胞变形指数( TK)TK值与HCT无关,仅取决于相对粘度,当红细胞变形性愈差,全血粘度愈大,相对粘度愈大,则TK值亦愈大。正常情况下, TK值约为0.9左右,病理情况下可达1.3以上,TK值愈大,红细胞变形性愈差。

  2 红细胞刚性指数( IR)毛细血管的管壁区常处于高剪切,在高剪切下,红细胞若变形性好,红细胞有向轴集中的效应,管壁出现血浆层,流动阻力降低使 血液粘度减小,若红细胞无变形性,则红细胞无向轴集中,管壁处也不出现血浆层,血液粘度相对的增高,因此可以用IR(红细胞刚性 指数)的高低来反映红细胞刚性的高低。IR与HCT无关,红细胞变形性愈差(即红细胞愈硬),血液粘度愈大,刚性指数愈大,红细 胞刚性指数实际上就是高剪切率下的还原粘度。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1) 急性心肌梗塞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的降低是影响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重要因素,它不但可阻塞小血管,还可增大临界管径的数值 ,通过逆转现象,使冠状动脉阻力加大,因而加重心肌缺血性损伤。红细胞变形性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肌损伤和梗塞面积扩大和预后不 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在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过程中,积极改善镁代谢,维持其红细胞内正常浓度可能对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改善微循环 、减少梗塞面积和改善预后等有重要临床意义。

  2) 高血压与红细胞变形性:血液流变性改变在高血压病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红细胞变形性的大小显著影响全血粘度、微循环灌注及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有研究证实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与高血压病程相一致。高血压病人红细胞变 形性降低与红细胞本身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膜结构破坏有关。红细胞ATP维持细胞内阳离子浓度的恒定,随着红细胞ATP的含量减少, 患者红细胞变形性能力逐渐减低,且二者呈正相关,另外ATP的含量减少,将导致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弱。这些改变将引起红细胞膜收缩 蛋白含量减少,从而引起红细胞变形性损伤。另外,高血压患者红细胞镁泵活性也有降低,且与红细胞变形性损伤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红 细胞Mg-ATP酶活性降低也是红细胞变形性损伤的原因之一。

  3)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双凹圆盘状及生化特性决定了其在剪切率下易变形,变形程度与剪切应力呈正相关。若红细胞变 形性能力下降,则Faharecus-Lindquis效应受损,“临界半径”扩大,“逆转效应”提前,微小血管阻力增大,导致 血流量大幅度下降,从而引起组织缺氧,且红细胞变形性与梗塞严重程度有关,重型、梗塞者较轻、中型者降低明显,由此可见,红细胞 变形性降低是可能是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

  4)糖尿病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因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曾有人报道,NIDDM患者红细 胞变形性降低。因此红细胞变形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双凹圆盘状细胞内粘度及膜变形性,故其中任何一环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红细胞变形性 降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时,红细胞难以通过小于自身直径的微血管而发生滞留,使血流阻力增加或微小血管梗塞,血流量减少,微循环 有效灌注不足。这不仅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血管结构也可能受损。因而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可能是红细胞膜钠泵活性降低影响糖尿病微 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5)其他疾病: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外,尚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另外 ,有研究发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血液中,硬化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耐剪切顺应性及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明显 降低,这些改变与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及内毒素增加等环境有密切关系,并可导致和加重微循环障碍。因此临床上可通 过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来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除了疾病的影响外,红细胞变形性还存在着生理上的改变,随着红细胞年龄的 增加,变形性有降低的趋势,“年轻”细胞与“老化”细胞的变形性差异尤为显著,另外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其红细胞变形性也逐渐降 低,因此RCD可作为衰老的一个参考指标。

  红细胞聚集指数(RE)

  红细胞聚集指数是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的一个指标,在低剪切率下,血液表观粘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聚集性,聚集性愈高,聚集程度愈高 。红细胞聚集使血液表观粘度升高,一般而言,血液表观粘度升高程度与红细胞聚集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因此我们采用血液相对粘度法测 定低剪切率下血液表观粘度,就可以评价红细胞聚集性,其衡量指标是低剪切率下血液的相对粘度,称为红细胞聚集指数。

  目前用来观察红细胞聚集性的指标很多,如: 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电泳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由于红细胞聚集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低剪切率上,通常也用全 血低切粘度值直接代表红细胞的聚集性,如同用高切粘度代表红细胞的变形性一样。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容易引起血液灌注障碍,也是形成 血栓的一大原因。是许多脏器缺血性疾病的原因。

  临床上许多疾病可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异常,炎症时免疫球蛋白 lgM增加,促使红细胞聚集性显著增强,血沉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大。某些恶性肿瘤,其红 细胞聚集指标明显增高。

  红细胞形成聚集体,使血液粘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红细胞聚集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因此,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聚集程度增加,促使 血液粘度增加,同时也还可能伴随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导致血液阻力增大,血液流动性减弱,甚至使某些毛细血管、微小静脉堵塞 ,使循环血液灌注量不足,造成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组织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引起酸中毒,使红细胞聚集进一步增强,变形性减退 ,某些血流变指标相应改变,形成恶性循环。

  体外血栓形成测定:

  血液在体内血管中凝结的过程,称为“体内血栓形成”,在血管内血栓形成与血液流变性有密切关系,血栓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 1)血管壁形状改变,如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纤维化。2)血液成分改变:即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lgM、高血脂、红细胞 增多症等。3)血液动力学改变:即血流缓慢、停止或形成涡流等。正常人一般是不会形成血栓的,只有在机体发生上述变化,即可形成 体内血栓。血栓形成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血栓一般病情危重,致残率高,对人的生命威胁大。体外血栓 形成测定对于血栓形成机制,血液动力学、止血药、抗凝药、溶栓药、抗栓药的研究,对于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和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对于血淤症的诊断、疗效判断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均有重要意义,对老年病防治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也有一定的意义。

  正常参考值:体外血栓长度:8—22mm

  体外血栓湿重:5—35mg

  体外血栓干重:7—23mg

  临床意义:

  1) 辅助诊断: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恶性肿瘤、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肺部疾病、慢性肺气肿、肺 心病等都可引起血流变学指标,包括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异常,甚至显著异常。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辅助诊断 疾病。缺血性中风体外血栓指标比出血性中风显著增高,可借以鉴别中风的类型,有学者认为,在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冠心病 显著,若体外血栓湿重超过x±3S时,应高度警惕。

  2) 判断病情:许多资料报导可以发现,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恶性肿瘤患者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病情呈平 行关系。病情恶化指标增大,如胃癌Ⅰ、Ⅱ、Ⅲ、Ⅳ期,起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逐渐显著增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体外形成血 栓长度、湿重、干重的异常程度随患者病情变化而改变,按临床分期;营养障碍期、缺血期和坏死期,血栓指标逐渐显著增加,冠心病病 情加重,其体外血栓指标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栓湿重显著大于正常参考值,在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之间差异更为显著 ,这些例子表明,可借助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异常程度判定病情和病程,癌症转移组体外血栓形成指标明显高于癌症非转移组和非癌症组, 因此体外血栓测定对判断癌症是否转移起辅助作用。

  3) 疗效观察“胃癌患者经根治手术后,体外血栓形成长度、湿重、干重,在4—6周后显著降低,得以改善,但姑息切除术4—6周后,体 外血栓形成指标继续升高,可见体外形成血栓指标可作为判断手术疗效的指标。

  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测定: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脱落而成,是循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具备细胞的完整结构,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而血小板 的粘附和聚集等功能与止血、凝血和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因此,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测定,是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1、 血小板粘附性测定:血小板具有粘附于异物,伤口粗糙表面的特性,称此为血小板粘附性。当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后 ,血管的内皮下组织就暴露出来,流经损伤处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迅速粘附暴露的内皮胶原纤维上,即血小板膜直接粘 附与血管壁上,这一现象即是血小板的粘附。这是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血栓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初始步骤。所以,血小板粘附性对于保 持人体的正常止血过程,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疾病性血栓形成与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发生时,血小板粘附性增高,而血小板粘附过低 时则易发生出血。所以,血小板粘附性测定愈来愈引起临床的重视。

  血小板粘附率计算(%)=粘附后血小板-粘附前血小板/粘附前血小板×100

  各地参考值不同。每个实验室要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正常血小板粘附功能对血管壁损伤的修复及止血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血小板粘附性过低易发生出血,血小板粘附性增强时则 易引起血栓形成及缺血性疾病。

  1) 血小板粘附率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高脂血症、累诺氏病、痛风、 MM、糖尿病、肥胖症及某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血小板粘附率增高,外科手术1—2日粘附率增高,约一周后逐渐恢复正常,这与外科 手术可引起反应性血液凝固机能亢进有关。有报导,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粘附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的血小板粘附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高于稳定型心绞痛(P<0.01),糖尿病患者明显地可见 血小板功能亢进。病程超过5年,有视网膜并发症及高血压时,血小板粘附率明显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增高,可使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并易 于形成血栓。

  2)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常见于一些出血性疾病:再障、血小板无力症、急性白血病、假性血友病、尿毒症、肝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苹果电脑电池充不进电苹果电脑充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 苹果电脑不充电没反应苹果电脑充电指示灯不亮充不了电怎么办 狗狗更加忠诚护家、善解人意,养一只宠物陪伴自己,泰迪能长多大... 描写泰迪狗的外形和特点的句子 国外留学有用吗 花钱出国留学有用吗 !这叫什么号 百万医疗赔付后是否可以续保 前一年理赔过医疗险还能续保吗? 医疗住院险理赔后还能购买吗? 八年级上,英语,新目标,八单元情景对话,急!!! 做彩超测HT值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我的手机有时候会卡着不动? 电气工程预算定额是多少?这个谁了解? 九联unt400B刷机出现问题 为什么HCT值会是负值-0.315正常吗? 我的移动机顶盒是九联的unt400b,哪里可以下载到官方的固件,希望知道的大神发一个,谢谢! 我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想学安装造价,请高手推荐下我该看哪些书? h.c.t是什么医学检查项目 求一个八年级学生能用的英语情景对话. 男性hct值是39.9,是地中海贫血吗? 电气工程造价怎么样? 英语初二情景对话,关于交通事故的,两人对话要在3-5分钟 学电气安装工程造价(概预算)的需要什么培训,考什么证书? 快快!七或八年级水平英语情景小对话 怎么学会安装工程造价越详细越好 初二英语情景对话选填(20篇) 八年级英语情景对话 急!!! 电气安装造价预算工程量怎么计算? 急求一篇初二水平的英语4人情景对话!!! 电气安装直接工程费 血检HCT值为-0.316是正常的吗 初二 英语 情景对话 填空! 男性hct值是39.9稍偏低,是地贫吗?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造价问题! 怎么重装unt400b的iptv (电气安装造价)关于甲方清单工程量和自己计算的工程量差量的问题 网络机顶盒unt400c刷机 我的浙江九联UNT400B魔百盒怎么刷电脑windows7系统? 什么是高切流阻 ;MCV值HCT值MCH值都偏低淋巴细胞比率偏高 CT值是神马啊 肝癌ct检查ct值是什么意思 请问我的血常规检查:WBC值9.9、HGB值197、HCT值55.8、PLT值335、MCH值35.8异常是什么情况? 中兴UNT400B电视盒子,恢复出厂设置之后,用户登录怎么弄?我没有账号和密码啊 CT 值 70HU 是什么意思 ct上的数值什么意思 九联科技的4K盒子怎么安装app FOXmail给对方发邮件但我不想给对方发了怎么删除 没有右边的数字键盘可以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