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4 04: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5:30
是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经济学家、《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
当地时间2015年5月23日,约翰·纳什夫妇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
扩展资料:
电影幕后花絮:
1、片尾快要结束的时候,约翰·纳什盯着自己喝的茶发呆,来源于一次真实事件。就在罗素·克劳会见真实的约翰·纳什时,他花了15分钟的时间沉思,来决定是喝茶还是喝咖啡。
2、约翰·纳什在他演讲的时候,写在黑板上的那道难题确有其事。在数学物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可以直接得出这题的答案是1。
3、虽然该片是根据约翰·纳什的一生而创作的,但却省略了他生命中有一些事情,如他结过好几次婚、他有好几次异性和*情,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私生子等。
4、根据2001年娱乐周刊关于这部电影的一篇文章,影片制作者原定想要提到纳什的*,但是他们担心影片会被错误地把*和精神*症联系起来,于是他们放弃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心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纳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5:31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4日),又译约翰·纳许,美国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主要研究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
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5年5月24日,约翰·纳什夫妇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
扩展资料:
约翰·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
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
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约翰·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
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约翰·纳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
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
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
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纳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5:31
电影《美丽心灵》描述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约翰·纳什的故事。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经济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
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丽心灵》讲述了他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该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并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界的全球最高奖项,其最有力量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对于天才的幸运与不幸的独特认知方式。
扩展资料
关于《美丽心灵》的幕后制作故事:
1、罗伯特·雷德福本是该片原定的导演,由于档期冲突只好放弃。
2、五角大楼办公室的场景,是在福德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布朗克斯学院(Bronx campus)的基廷礼堂(Keating Hall)的地下室拍摄的。
3、纳什第一次看见帕彻的时候,把他称为是“老大哥(Big Brother)”,这是参照了乔治·奥维尔的小说《1984》。后来,观众看见纳什办公室的房间号码是101,这也是此书的一个参考。
4、在纳什被拖到会堂这场戏中,约翰·纳什的一个儿子出演了勤务兵。
5、片尾快要结束的时候,约翰·纳什盯着自己喝的茶发呆,来源于一次真实事件。就在罗素·克劳会见真实的约翰·纳什时,他花了15分钟的时间沉思,来决定是喝茶还是喝咖啡。
6、约翰·纳什在他演讲的时候,写在黑板上的那道难题确有其事。在数学物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可以直接得出这题的答案是1。
7、虽然该片是根据约翰·纳什的一生而创作的,但却省略了他生命中有一些事情,如他结过好几次婚、他有好几次异性和*情,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私生子等。
8、根据2001年娱乐周刊关于这部电影的一片文章,影片制作者原定想要提到纳什的*,但是他们担心影片会被错误地把*和精神*症联系起来,于是他们放弃了。
9、导演朗·霍华德也在片中进行了客串演出,饰演*礼堂的嘉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心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5:32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5:33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