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5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26
意思是:青松和峭削之石、梅花结为邻居,亭亭玉立,四季常青。犹如雪中的高士,不畏霜雪严寒,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冰雪中锻造着瑰丽卓绝的风景,无须繁华的背景,不浮华,不虚荣。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屹立在山冈之上,一年四季都是青翠茂盛。漫漫长路,不去争夺那所谓的美丽,常绿更胜过一时的芳香。
清代陆惠心《咏松·其一》原文: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
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
扩展资料
松树,在古人的生活和文学艺术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从茂密的山林到疏小的庭落,从偏僻的寺庙到热闹的园林,处处都有松的影子。松树的枝干苍劲挺拔、遒劲有力,树冠如盖,枝繁叶茂。
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是说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松树凌霜傲雪,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哪怕在石缝、绝壁,都能扎根成长。这样的松树,恰恰与文人理想的人格契合,因此为历代文人所赏识。
早在先秦时期,松树就有了明确的人格内涵,典籍中记载了诸多将松柏比德的言论,松树就在这不断地被赋予人文内涵中形成了其君子人格,被称为“君子树”。
战国荀子《荀子·大略》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是说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松树的身上,体现了君子威武不屈、临难不移、穷且益坚的道德品质,代表着艰难困苦之境中的坚贞与不屈。
唐代诗人李白写松,“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充满了对松、兰的溢美之词。(《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做花草的话,就要做兰草,做木头的话,就要做松树。兰草在秋天依旧香风远飘,松树在冬天还是傲立雪霜。)
宋代诗人于石写庭前的松树,最后感慨“松有千岁根,花无十日红。”(《庭前有松树》,松树的根茎可以超过千年,而花儿的色彩不会超过十天。)
宋代张方平歌咏松树,联想到了君子与烈士:“君子正容色,烈士全节操。”松树的身上,就映射出这样一类刚性而正义凛然、坚贞而不可侵犯的昂然君子之像。(《咏松》,君子有正义凌然的容貌,烈士有高尚的节操)
除此之外,松树身上还有着贤才能人的特征。《世说新语·赏誉》中有这样一句赞赏之语:“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自先秦起,松树就和柏树一起被广泛用于宫殿、宗庙建筑等,是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木。人们于是借松柏来比喻才识过人、能力出众、可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宋代以来,文人常常以“岁寒”作为斋室、楼阁的名字,题咏“岁寒堂”、“岁寒亭”的诗文更是不少,构成了丰富的文化景观。
范仲淹在《岁寒堂三题·君子树》中全面揭示了松树君子人格的内涵。他写松树身姿夭矫,却不与桃李争芳,这是清德;他写松树常青,这是威武不屈;他写松涛声,有如君子德行隆盛;他写金璧心,有如君子内心坚贞。如此君子树,当为栋梁材。
可以说,松树是君子追求理想和完善人格时坚定不移的象征。从松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贞不屈、傲然挺立、有德有才的君子形象,他们心存大义,有仁德之心,有贤能之才,不会因个人得失而失去坚守,不会因为人生顺逆而改节易操。
几千年来,松被文人们传唱不止,成为一个饱含文化内涵的经典意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27
陆惠心的青松,结邻瘦石、寒梅,一样清癯而赋灵性。犹如雪中的高士,重岩之上,着青衫,立于雪,云为笠,风为蓑,铁骨丹心,傲雪凌霜,远去红尘,高韵澹然。用其坚韧的品质,在冰雪中锻造着瑰丽卓绝的风景,无须繁华的背景,却有永恒的真淳。追问《咏松》陈毅追答诉尽了青松高洁耐寒的品格,也道尽它傲然决绝的风骨。 “青松挺且直”,风雪中的青松有一种凛然的浩气,它沉淀了岁月飞扬的热情,象征着陈毅磊落的胸襟,那种雄气蓬勃的张力,与世抗衡的凌厉,令人刻骨惊心,肃然起敬 .
本诗写于新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有托物言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