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25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4 08:3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1:27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在游览杭州西湖,先是天晴,后来下雨了。描写这瞬息万变的水光山色是很不容易的。这位古代的大诗人却能写出这样精妙绝伦的小诗!
诗人在构思上是别出心裁的。他所采用的办法,不少实写,而是虚写;不是着力去刻画风光,而是让读者去发挥想象。读了诗以后,都觉得西湖真是美极了,于是他成功了!
写晴,用一句,阳光照着满湖碧水。潋滟,是水波相连的样子。粼粼细浪,山山金光,这样的晴天景色,对人具有无限的*。“方”,是方才。“晴方好”,是表明初晴湖上风光正到好处,并且为后面的雨景埋下了伏笔。忽然蒙蒙细雨来了,刚才那种明丽的景色不见了。然而西湖在雨中别有奇景,细雨只像轻纱,四周的山峰还隐隐约约,更增加了奇幻的感觉。“空蒙”,是细雨微茫的样子。“亦”字表示继晴景而后心灵的又一满足。写雨,也只一句。不论湖水的晴光也好,雨中的山色也好,只说出了西湖景色的优美。但要写出惊人之句,还得发挥更丰富的想象,于是诗人使出他的绝技,最巧妙的比喻出现了!
说也奇怪,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人们常常不直接去描述。也许是无法描写得惟妙惟肖,就避开攻坚,而采取轻袭。古代希腊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中,有一个美女海伦。为了争夺她,发生了一场伤亡重大的长期的战争。她应该是美极了,可是像荷马这样的杰出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海伦的美丽,而是留给人们自己去想象。中国战国时期也有个美女叫西施,又称西子。吴王夫差曾经迷恋她,以致闹到亡国,真是名副其实的“倾国倾城”。然而西施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没有一本书做过具体的记述,人们也只能凭想象。文字的作用有限,而想象的力量却无穷。植根在广大群众生活中的想象,永远是最完美的。西湖的瞬息万变的美也是无法描写的,诗人避实击虚,用西子为比喻,让人们自己去想象。西子这样的绝世美人,不论怎样打扮,只是淡淡的装束也好,施着浓浓的粉黛也好,对她都是合适的。由此而类比到西湖的姿态,无论是晴日耀眼的水光,还是雨中暗淡的山色,也都是美极了。把西湖和西子联系到一起,而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这样的诗的语言非常具有魅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1:27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在游览杭州西湖,先是天晴,后来下雨了。描写这瞬息万变的水光山色是很不容易的。这位古代的大诗人却能写出这样精妙绝伦的小诗!
诗人在构思上是别出心裁的。他所采用的办法,不少实写,而是虚写;不是着力去刻画风光,而是让读者去发挥想象。读了诗以后,都觉得西湖真是美极了,于是他成功了!
写晴,用一句,阳光照着满湖碧水。潋滟,是水波相连的样子。粼粼细浪,山山金光,这样的晴天景色,对人具有无限的*。“方”,是方才。“晴方好”,是表明初晴湖上风光正到好处,并且为后面的雨景埋下了伏笔。忽然蒙蒙细雨来了,刚才那种明丽的景色不见了。然而西湖在雨中别有奇景,细雨只像轻纱,四周的山峰还隐隐约约,更增加了奇幻的感觉。“空蒙”,是细雨微茫的样子。“亦”字表示继晴景而后心灵的又一满足。写雨,也只一句。不论湖水的晴光也好,雨中的山色也好,只说出了西湖景色的优美。但要写出惊人之句,还得发挥更丰富的想象,于是诗人使出他的绝技,最巧妙的比喻出现了!
说也奇怪,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人们常常不直接去描述。也许是无法描写得惟妙惟肖,就避开攻坚,而采取轻袭。古代希腊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中,有一个美女海伦。为了争夺她,发生了一场伤亡重大的长期的战争。她应该是美极了,可是像荷马这样的杰出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海伦的美丽,而是留给人们自己去想象。中国战国时期也有个美女叫西施,又称西子。吴王夫差曾经迷恋她,以致闹到亡国,真是名副其实的“倾国倾城”。然而西施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没有一本书做过具体的记述,人们也只能凭想象。文字的作用有限,而想象的力量却无穷。植根在广大群众生活中的想象,永远是最完美的。西湖的瞬息万变的美也是无法描写的,诗人避实击虚,用西子为比喻,让人们自己去想象。西子这样的绝世美人,不论怎样打扮,只是淡淡的装束也好,施着浓浓的粉黛也好,对她都是合适的。由此而类比到西湖的姿态,无论是晴日耀眼的水光,还是雨中暗淡的山色,也都是美极了。把西湖和西子联系到一起,而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这样的诗的语言非常具有魅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àn)滟(yà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1:28
体会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