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甲午中日战争到现在与中国关系的视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5:07
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自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虽有,但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因此,清就对*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可惜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慈禧太后、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一味求助别人,而松懈自己,放纵敌人,在战争中实为大忌,无疑是取祸之道。陆奥宗光幸灾乐祸地说:“清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中止中日战争之*,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中国不顾污辱自国之体面,一味向强国乞哀求怜,自开门户,以迎豺狼。”于是,日本加紧进攻以求速战速胜,而中国则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停中丧失时间和机会,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大小几十次战役中,没能组织一次像样的抵抗,正如礼部侍郎志锐所说:“我愈退则彼愈进,我愈让则彼愈骄,彼则着着占先,我则面面受制。”不但外交上毫无进展,军事上也彻底失败,海陆军主力损失殆尽,最后只能投降求和。
信奉“武器决定论”。
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当时统治中国并主持战争的清朝极端腐朽没落,不可能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取得胜利。
素质低下,不堪一击。当时中国全国的,北洋最优,北洋里海军又较陆军为优。但就是北洋海军,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问题。
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