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1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42
原因:
1、高温回火的回火温度高,有利于彻底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碳结构、合金钢、保证淬透性结构钢钢材均可采用高温回火状态交货。
2、加热温度越高,晶粒长大越快,奥氏体越粗大;保温时间延长,晶粒不断长大,但长大速度越来越慢。
例如:机械结构钢即适用于制造机器和机械零件的合金钢。通常要经过热处理(如调质处理、表面硬化处理)后使用。
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机器零件。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30、35、40、45、50钢经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用于制作轴类零件。
扩展资料
1、钢材出厂前经退火热处理。退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并为后道工序作好组织和性能上的准备,合金结构钢、保证淬透性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汽轮机叶片用钢。
2、从钢液中产生晶体的过程,也称液态结晶或一次结晶。随着热量的导出,晶体从无到有(形核),由小变大,直至液体全部转为固体,完成结晶过程。钢液的结晶过程决定着钢锭或铸件的结晶组织及物理、化学不均匀性,从而影响到钢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43
把钢坯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轧制的过程叫做热轧。
热轧的优点是: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1.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3.热轧的钢材产品,对于厚度和边宽这方面不好控制。我们熟知热胀冷缩,由于开始的时候热轧出来即使是长度、厚度都达标,最后冷却后还是会出现一定的负差,这种负差边宽越宽,厚度越厚表现的越明显。所以对于大号的钢材,对于钢材的边宽、厚度、长度,角度,以及边线都没法要求太精确。
提高温度可减少锻轧的动力消耗,提高钢材的锻轧质量,但不能无*的提高,例如,当温度接近钢坯的熔点(金属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时,就无法输送了(从加热炉到轧机之间的运输),轧制时也有危险,冲击和高压之下钢水会飞溅出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43
因为钢铁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为960度左右(具体数值忘记了),而且每种钢材也不一样。
奥氏体的特性较软,易于变形加工。如果不加热直接锻造,会导致材料的晶格畸变,产生内应力,甚至破裂。在奥氏体状态下锻造后,晶格会重组,减少内应力的产生。
至于为什么要在1000-1250度下锻造,很简单,因为锻造的过程中,工件在冷却,所以要在高于奥氏体的转变温度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