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4:45
建立务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学校建设中两个重要的构成元素和学校发展的推动因素。
《教育部关于2003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作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教师专业化则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显著趋势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新定位,是在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学研究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病之后进行的一次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它必将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难得的契机,增添无限的动力。就学校而言,从实际出发,重建校本教研制度,成为学校发展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 结合实际,反思现有教研制度,寻找制度和机制的缺陷。
以往的教研制度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中存在“善意压制”,指导中存在“绝对权威”,研究中存在“急功近利”等,这些问题导致传统教研制度整体上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矛盾,显露出诸多弊端。
第一,学校教研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多,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教研工作,教师缺乏主体思考和主观能动性,而真正将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诉求得不到更多重视和伸展,教师对教研过程的关注也缺乏灵活性和敏锐度,与教师教学实际和专业成长需求脱钩。
第二,学校层面上,缺乏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而扎实有效的学习制度又是使这种学习和指导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保证。
第三,教师层面上,大家还比较缺乏基本教学理论的个人建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做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缺乏基本理论建构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四,没有建立起健康的对话交流制度。教育变革给教师们增加了不少的困惑,平添了不小的心理压力,领导、专家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还缺乏经常的、健康的信息交换、经验共享和深度会谈。
第五,学校缺乏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与激励机制。造成教研现状混乱,教师思想浮躁。教师们缺乏教学研究的热情和思考深度,绝大多数教师被动参与,教研活动缺乏计划性、层递性,临时组织,流于形式。
二、 立足校本,进行教研制度重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校本建设的诸多策略中,校本教研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其中,起协调组织作用。将以上任一策略游离,都会残缺而导致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效益低下。因此,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校本管理的大流程中,使校本教研在校本建设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才能更加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并及时地将校本教研所获得的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用校本课程的形式加以记录和整理,并在实践中运用、调整和深化。
建立健全层级管理组织,为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在层级管理中,我们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管理网络,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并制定了相应的专项教研岗位职责。校长室主要负责监督和指导,提供方向性意见;教导处则认真把握学校宏观意见,制定规划,实施进一步指导、协调和检查,各教研组则组织科组教师进行具体落实。
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教研规划。
制定科学的校本教研规划,实施整体战略、长远战略,能有效避免制度建设的盲目和方向偏离。针对我校实际,我校认真制定了近六年的教研规划:
近期(2005.9——2006.8):建立务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教研综合水平的提高。
中期(2006.9——2008.8):加强教研组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建设,探索学科校本研究方向及基本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向更高层级发展;推进学校层面的问题研究课题化。
远期(2008.9——2010.8):制定学科校本研究方向及基本模式;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保障经费落实。从实际出发,以解决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以加强科组建设并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常规制度及奖惩条例。如《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学习制度》《课题申报制度》《教研工作考核条例》等。
比如在《教研组活动制度》中,我们明确规定了教研组常规活动的“三定制度”,即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具体做法是,学校统一安排教研活动时间,给予时间保障并严格考勤;中心发言人实行轮流制,由教研组长和中心发言人共同商定研究主题(研究主题依据科组期初教研计划和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然后中心发言人做具体准备,写出发言提纲。教研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主讲,组员充分发言、辩论。
《教学、教研工作考核条例》中,我校专门设立了教研组长及教师考核基金。订立了相应的岗位职责,严格按参加次数,出勤情况,参与态度,完成任务质量等进行考核。
5、区别对待,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并进行专业发展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做出合乎实际的基础调查和分析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依据,使学校更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研规划并开展工作,为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层级的发展要求。我校的专任教师群体,处于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占60%,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和自我更新阶段的教师约各占20%。针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的特点,我们要求并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状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及阶段任务。比如,对处于较低水平的生存关注阶段的这大部分教师,我们重点要求他们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教学技能的锻炼,帮助指导他们缩短生存关注时间,尽快形成健康良好的教学风格。对处于比较成熟的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我们则多加关怀和激励,要求他们多在创新方面努力。而对于处于较高水平的自我更新阶段的教师,我们则鼓励他们追求卓越,丰富理论,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教研任务,使他们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教师进步。
此外,从微观方面讲,还要扎实开展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这是校本教研的几种基本而有效的活动形式。只有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这些活动,才更能整体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增强校本教研的活力。
教学反思方面,要努力引导教师正确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诊断,从而及时地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同伴互助方面,则应强调教师发挥群体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作与互助,鼓励教师在教育信息、课件及教学经验方面实行共享。专业引领方面,坚决不能流于形式,应切实加强与教研部门、名校及教育专家的联系。恒则进也。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按照既定规划,求真务实地开展。这必是包括我校在内的更多基层学校应当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