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长江7号专业影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5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26
篇目1
公元2008年元月30日,周星驰作品《长江7号》全国公映。
公元2008年,这是一个人们每天都在笑,从心底渴望笑却又难从心底施舍会心一笑的年代,故我们称其为“后喜剧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全民开始掀起解构运动,各种各样的幽默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传统上的诗歌早已作古成为史学家文学家等用来考古的文物,有智慧的人不再愿意用一种表面看似冷静的态度去理解这个荒谬的世界。传统上的幽默已经不再是幽默,甚至连短暂繁荣过的冷幽默,人们也开始拿来解构。表面看似冷静的表达形式(如诗歌)正在变成一种接近笑话的东西,冷幽默成为幽默,而传统上的幽默甚至过期掉的冷幽默人们开始不知道怎样对待,就像《长江7号》片尾那样,周星驰演的父亲向孩子的老师讲了一个笑话(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过期了的冷幽默),老师听后先是感到尴尬,然后更加尴尬的说了一句:“你说的好好笑哦。”整部影片刻意制造的笑料屈指可数,片尾周星驰先生这样别有用心的一笔,无异于向大家坦白,他对如今这样一个后喜剧时代近乎宣布全面妥协。
然而周星驰毕竟是周星驰,他为了维持自己应当维持的品味去选择了妥协,并没有白费力气的去营造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像如今春晚小品那样的幽默而招致自己晚节不保。
由于这部电影我只看了一遍,下面我从4个主要人物出发,试着尽可能全的把我记忆中的感受写出来。
1. 女主角
非常克制的说,女主角给人感觉极度苍白空洞,几乎没有任何从内部散发出来的人物性格或者说演员自带的性格魅力。父亲死后,老师到家安慰孩子那场戏本应是全片重点煽情的部分之一,然而女主角的表演却极其无力,感觉周星驰先生是想营造一共简单且直接的感动,但女主角基本没有领会其精神,导致这场戏失败。说到这里就要说接下来父亲复活和孩子团聚那场戏,周星驰先生似乎还是想营造那种简单直接的感动,但效果十分一般,让人觉得缺乏精心的设计导致无法彻底从心的感动,孩子直接扑到了父亲怀里大哭,动作设计得过于赤裸裸,令观众不愿放下自己的智商去施舍自己的感动。
纵观《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长江7号》这四部影片中的四位女主角,《喜剧之王》里的张柏芝和《少林足球》里的赵薇,戏份偏多,人物性格饱满,且两位演员均自带了一些演员自身的性格魅力在其中,可谓比较成功。《功夫》里的黄圣依虽然戏分最少,但将角色还原的十分精准,黄圣依后来演的戏都流于平庸,从中更能看出周星驰对开发女演员的独到之处。而《长江7号》中的女老师,戏分适中,台词较多,且人物贯穿于整个情节之中,其实演员有较大的表演空间,但如前面所说的原因,导致最后连周星驰扮演的那个可爱的父亲角色喜欢上这个女老师,都让观众感到些许的莫名其妙,或者说难以认可。
2. 孩子
孩子的角色定位与具体刻画上出现些许偏差。影片是想塑造一个最真实的孩子的形象,他是一个最普通的小孩子,有着小孩子们都可能会有的小毛病:在玩具店懒着不走非要让贫穷的父亲去买昂贵的玩具;贫穷的父亲回到家就吵闹着让父亲去做饭,不会考虑到干了一天活的父亲有多么辛苦;当得到外星来的七仔后,想着去用它帮着自己考试得到100分,去教训那帮欺负过自己的同学,去学校里大显神威;而一旦七仔不能帮助自己,他就会去狠狠的教训七仔甚至把它丢到垃圾桶里,随后他又马上后悔了等等。
周星驰先生就是想塑造这样一个真实的孩子,因为他知道真实的东西才会是可爱的。然而孩子这个角色在具体刻画上却欠缺细腻,导致孩子的可爱无法深入人心。细腻不等于不直接不简单,而是指缺乏层次感。
简单说说周星驰先生对孩子的感受,周星驰在一次访谈中曾说:“不要低估青少年朋友的理解能力。”《长江7号》中周星驰再一次表达了他的这种看法,最后几个小同学被罚站和好后,那个老大(小演员拿捏得十分到位)对大家说:“我们才不去管大人们的事情呢。”
大人?孩子?到底谁才能更通透的理解世界,理论上的大人是否是一群被规则*后的弱智,周星驰先生抛给了我们一个尖锐且值得探讨的话题。
3. 外星七仔
影片塑造的近乎完美的一个角色,电脑特效也十分精美到位。恐怕唯有电脑设计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的接近完整的还原周星驰先生脑子里想的东西。
深得李小龙真传的可爱小七仔,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们罚站时玩七仔的那场戏,让它笑便笑,让它发怒就发怒,直接简单生动,引人发笑,这不正是一个最纯粹的人所爆发的最纯粹的行动吗?周星驰先生又一次告诉我们:纯粹就是力量,不要遗失那种最原始的乐趣。
4. 父亲
之所以把父亲这个角色放在影片4位主人公的最后来说,因为父亲有一条完整且独立又不跳出影片大情节的故事线。关于父亲艰辛的民工生活,影片虽然着墨不多,但十分出彩,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看周星驰演的民工与大胖子工头在工地的戏没有看过瘾,但周星驰先生就像我们不愿意对影片最后的煽情部分施舍自己的眼泪一样,没有更多的施舍他那种相对于自己没有突破但依然具有品味的幽默。周星驰通过父亲这个角色说出了许多自己想说的话,不论是对孩子重复多次的那段“穷人要怎样怎样……”还是和孩子蹲在大街上看电视利用特写和全景的切换对内地《新闻联播》隐晦的调侃,以及凭他本人仅有的对生活在内地的下层人士(民工)地了解,揭露出的他们的种种生活状态,都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周星驰先生还利用父亲这个角色向我们展示了他精湛且从未展示过的演技:影片开头,父亲给孩子补鞋,手部特写,状态节奏均恰到好处,让我想起了“一个好演员肩膀都带戏”的那句话。
5. 其他角色
同学里的老大:成功。
小演员表演十分成熟,夸张但不造作,基本领会了周星驰无厘头的精神。
体育(跳高)老师:成功
戏份极少,但极其出彩,“同学们,我说的只有一个字:“#¥#%#¥……¥%…………%#说了一堆……”
这是整部影片最让我会心大笑的情节之一。
监考(眼睛)老师:失败
戏份明显多于体育老师,但是,用后喜剧时代的话来说。他一出场一说话,就让人感到非常冷,严重破坏影片整体气氛的一个角色。
两个大胖子同学:中规中矩。
纵观整部影片,依然没有出现《大话西游》那样复杂巧妙的结构与引起发烧学者研究讨论的海量内容,《长江7号》虽然细节颇多,但关注的内容的广度十分有限,恐怕会让那些周星星的狂热发烧友们失望了。
从影片多次出现的红绿灯不难看出 (《功夫》里也出现过红绿灯,周星驰扮演的角色在十字路口的有指示方向作用的红绿灯灯箱里感到人生极度迷茫,愤怒的击打灯箱四周上的铁壁,其中含义不言而预) 周星驰确实难以突破自己了。但周星驰毕竟是周星驰,他没有放下自己又一次提高了却还没有找到合理表达途径的品位与趣味,再继续一味走自己的老路,(所谓的无厘头)(其实走起来很容易,比如加大工地的戏份。)而是像影片最后与老师讲笑话那样,周星驰直接的告诉了我们他至少现在不行了,他无法突破自己,或者说他无法在这个后喜剧时代中追求并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这似乎是周星驰先生与如今这个时代的一种可爱而略带调侃的妥协。
如果说《功夫》是周星驰先生的作品从香港娱乐片向好莱坞式的严谨娱乐片的成功过度,那么《长江7号》我们恐怕只是看到了周星驰先生对特技的成功运用,解构虽然依旧缜密严谨,但这些周星驰先生已经在《功夫》向我们证明了,我们最关注的所谓无厘头式喜剧,周星驰先生没有突破而且可爱的选择了妥协。
篇目2
从《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昨天公映的《长江7号》,满头花白的周星驰(Q吧)以大约三年磨一部的非典型港片速度,完成了他从一个演员到一个导演的“三部曲”转身,“周星驰作品”不仅是银幕上的一行文字,也铸就了“九七后”香港电影的一个显著招牌。
可是,这块招牌烂了,而且烂得很真诚。
1999年,“喜剧之王”星爷对着大海一声狂吼:“努力!奋斗!”虽然腋下夹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论演员的修养》,可是该片的导演李力持已经无法驾驭这样一个演员了,或者说,周星驰逐渐将李力持沦为执行导演,所以,后来李力持抗不住周星驰的控制欲不得不挥手而去———而在李力持之前决裂的,有周星驰的恩师李修贤、合作最多的王晶;在李力持之后分手的,有吴孟达、洪金宝等,更别提那些通常会归入绯闻标题的星女郎们……
年逾不惑的周星驰,华发早生,可见他思虑过甚,认真成癖,他想做一个导演。
周星驰是有很多情结的,周星驰也是玩解构的高手———当然是别人命名的。《少林足球》是李小龙附体,有志青年惩恶扬善;《功夫》是将钟爱的粤语片从九龙城寨到如来神掌有机拼贴,小偷修成正果。在短短89分钟的科幻片《长江7号》里,他也不厌其烦地一一呈现,乐此不疲。自己离异家庭无父成长的经历,他弥补给了影片里女扮男装的儿子小狄,在击打蟑螂小强的游戏中表演出夸张的温情;而对斯皮尔伯格E.T.的喜爱,变身为一只叫做“七仔”看上去更像鸡的外星狗,CG特技水平仿佛停留在E.T.时代;为了致敬卓别林,民工周铁片末会试图去泡短装旗袍的老师张雨绮,唯一一处经典的星式“哈哈”笑声,骤停后则拼命追问,“最近我发觉我自己好英俊啊,你不觉得么”;当然,还有以往星式影片中的*角色,在“CJ7”中也有了孩子形象的微缩模型,连小狄都上演了一出《功夫》里的阿星那样腾空见鹰,发出一记如来神掌———《长江7号》,一句话形容就是民工之子遇仙记+E.T.之外星狗狗版+周星驰无厘头杂碎小儿科,背景是现在的房产重镇、工地林立的宁波———周星驰的故乡。
周星驰的表演应该说相当感人,难得已经是亿万富翁的他,将一个胡子拉碴黑瘦早衰的农民工父亲表现得如此真诚,为儿子缝补破鞋子的手法如此笨拙,工地上推车砸楼如此的熟练……可是,作为一个导演,他的表演无法挽回影片的“烂”———何况为了当这个导演,他不过是该儿童片的一个大大的*配角。我以为,写实得不可信还是科幻得不够强,不是评点影片的关键,甚至是周星驰不再那么好笑而是让人哭得太累,也不要紧,只是作为导演,如果就会在“拿来主义”的漩涡中不断地抄袭和自我抄袭,那么或者是不自知,或者就是过于自我膨胀。
周星驰同学,如今你是一个导演了么?难道不是么?你真的是了么?
篇目3
周星驰的<长江7号>对影迷来说,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不仅因为他是华语影圈硕果仅存的靠谱的笑声制造机,更重要是他电影里标牌式的来自底层的励志故事,以及乐观向上的低下层心态。当所有的人是物非和物是人非让我们猝不及防之后,当达尔文主义主导的去道德化的暴力叙事大行其道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从快节奏的现实压力里遁逃出来,进到影院拥抱星爷!
一切的改变其实都源于星爷在片中首次出演了一位在工地上搏命以微薄收入供儿上贵族小学的民工父亲。不再是无牵无挂的底层青年,单亲家庭里望子成龙的父亲的责任感必然地取代了从前我们已习惯的无厘头的不羁形象;不再是港式类型奇想世界,前所未有亲近的迫人的内地底层生存现实让我们一进入就难以轻松。父子俩相依为命,居住在一个巨大的工业废墟之中踽踽独立的狭小破屋里,这个孤立无助、摇摇欲坠的空间设置几乎可谓父亲备受煎熬却毅然坚守的孤独内心的视觉隐喻。
这个风雨飘摇中处处透露着生存艰辛的父子情感故事,从一开始即给出了令人伤感的情绪基调,但这却并未妨碍影片开始阶段笑果连连:由徐娇反串出演的儿子在学校起初备受欺凌,同学们个个身手不凡,小学的校园暴力竟能折腾成儿童版<功夫>的调调;新版如花表现叹为观止,新人不逊旧人;动作场面设计则不仅有连剪辑顺序画面构图都原封不动照搬自<卧虎藏龙>里章子怡与郑佩佩的决斗的戏仿桥段,甚至连自己前做<功夫>里著名的如来神掌全过程都被极尽调侃. 不仅如此,星爷过往作品里的桥段如〈逃学威龙〉里的课堂作弊、〈喜剧之王〉里的演员面试、〈整蛊专家〉里的恶作剧等也都改头换面再现,效果颇佳。初登大银幕的小童星们各具特色,共同献上令人难忘的集体演出,但其间我们已不难看出导演借“儿子”对自身过去作品进行的总结性梳理中,明显夹杂着自嘲甚至是带有否定味道的反省态度。
而事实上,自导演周星驰扮演的父亲从垃圾堆里拾来了“希望”(英文片名)----长江7号,故事发展所呈现出的导演世界观表明,如今的星爷已决心与过去讲byebye:影片本可以朝着观众期待的<ET外星人>或<多拉A梦>的方向发展,但这却并不是星爷的那杯茶.影片确实如看客所愿展示了一连串的奇迹降临,但导演却最终将之处理为一场白日梦的狂欢.长江7号虽然造型动作表情神态均可爱之极,且身体柔韧性极强真正能作到”百折不挠”,但却只是个成天拉屎放屁的家伙(特性设置像极从前星爷的银幕形象)。这个去超能力相对平凡的外星人,能给的只是修好电风扇或变个苹果,给父子生活微薄却堪称奢侈的现实抚慰。自此,影片重又掉入了那个暂时被人忘却的苦难现实。
导演给出仅有的一线希望是:父亲于工地事故中遇难后,长江7号以一命换一命的方式(灵感明显来自武侠世界里的内功传递)令父亲起死回生。这个悲喜交织地反讽式*暂时拯救了几被现实湮没的的父子,却未给主人公的现实困境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有的是可以从头再来继续承受苦难的肉身。影片血缘上明显距卓别林电影<寻子遇仙记>更为亲近些。在这个小人物不断经历挫败的故事里,周星驰也确实如偶像卓别林所擅长的那样,试图维持喜感与伤感之间的微妙平衡,以期达到笑中带泪的感人效果,但却面临“泪中带笑”的风险:主人公不断遭受的不可逆转的致命伤害令观者的心情陷入深渊,以致于结尾“空降”无数外星人的happy ending桥段几成幻觉,情理上难以接受。
表面上影片说的是内地民工,内里流淌的其实是星爷的儿时经验,港人情怀。单亲家庭出生,由母亲带大的星爷,将难为外人道的不幸童年与孤独一股脑宣泄出来,凿凿的自传式野心与横溢才华共同成就了这部表现出难得自嘲精神和创新勇气的佳作.但这个堪与贾樟柯《小武》精神气质媲美的小人物的白日梦幻灭故事,可能离星爷的内心更近,却显然与我们在新年伊始的期待相去甚远。。。。。。
慢半拍:
原来爱情就像信纸不需要注明
风吹过后又迎来一季
原来恋人不须默等诺言的背影
像雨后天晴彩虹的表情
让紫藤留驻断墙的痕迹
念我淡色祝福
又寂寞一回酱瓜的忧郁
让竹篱环着屋前的堆雪
像过去卧在风里不必说我已来过这里
希望你会喜欢,我就弄了这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27
http://ent.qq.com/a/20080131/000069.htm
http://www.xici.net/b2467/d65099868.htm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17520.shtml
不专业行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27
是周星~演的好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