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1:22
最早听到“三味书屋”还是在鲁迅先生的那篇描写童年生活妙趣的作品中看到的,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里学习。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里,并没有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什么意思,而且,各种版本《鲁迅全集》注解里对此的解释也不一样。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三种味道来形象的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于此。
同时,寿镜吴吾老先生对“三味书屋”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寿宇老先生,5岁时就进入三味书屋和他的祖父寿镜吾学习,直到14岁时去上海。关于三味书屋,他无疑是一个很权威的专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1:23
“三味”的说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1:23
最早听到“三味书屋”还是在鲁迅先生的那篇描写童年生活妙趣的作品中看到的,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里学习。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里,并没有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什么意思,而且,各种版本《鲁迅全集》注解里对此的解释也不一样。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三种味道来形象的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于此。
同时,寿镜吴吾老先生对“三味书屋”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寿宇老先生,5岁时就进入三味书屋和他的祖父寿镜吾学习,直到14岁时去上海。关于三味书屋,他无疑是一个很权威的专家。
34
评论(1)
分享
举报
“三味”的说法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于此。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1:24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
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
"三味"指的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
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1:24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