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3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7:03
自月初公映起,有关斯嘉丽·约翰逊领衔电影《攻壳机动队》的话题已延烧近半月。影片正是取材于拥有业界超高口碑、漫迷视为“神作”、被称“黑客帝国之母”的同名日漫。面对如此超级IP,如何新式呈现才是最佳之道?这次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可以说在众望中有不少质疑。尤其当不少漫迷影迷将其对比1995年日本导演押井守执导的同名动画电影后,“只复刻皮毛”“丢掉原著富有哲思复杂内涵”的批评便甚嚣尘上。
当然也有大批普通观众对《攻壳机动队》给予不错评价。他们认为,“‘黑寡妇’饰演的‘少佐’颇具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整部影片运用数字化拍摄手段,展现出了一个充满科幻色彩并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甚至不少通过该片第一次认识“攻壳机动队”的观众,在回味影片的同时,产生了对那部经典日漫及押井守版动画电影的兴趣。或许这才是翻拍的终极意义,在享受一部高质量视听感的好莱坞大片后,为更多人打给回溯经典之门。毕竟,经典本就难以逾越,何况是“攻壳机动队”这种高深的百科全书式动画。
原著及押井守版动画电影珠玉在前,缺乏强大深邃精神内核成漫迷质疑焦点
对于没看过原版漫画、动画及1995版动画电影的吃瓜群众来说,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攻壳机动队》的威水史。早在1989年,《攻壳机动队》漫画由士郎正宗开始在讲谈社青年漫画刊物《周刊YoungMagazine》海贼版连载,并于1991年10月5日以1000日元的高价(相对同期的其他漫画而言)第一次印刷发行了单行本。尽管一开始由于作品基调灰暗,与当时流行气氛格格不入,并不为编辑和部分资深读者看好,但随剧情展开,分镜工整完满、人物写实等优点愈加突显,而栏外补充文字和寓意深刻的剧情更震撼了无数漫迷心,很快就成为了当时漫画界最热门的话题。
1995年,该作品由动画界“怪才”押井守负责执导搬上大银幕,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部“神作”更被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坦承是科幻经典《黑客帝国》的灵感来源。甚至在不少人眼中,押井守版的《攻壳机动队》才是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而非红遍世界的宫崎骏。
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因为漫画及押井守版动画电影强大深邃的精神内核——包括对未来的非凡想象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而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对如今这版真人版电影的最多吐槽便是集中于此:神还原场景,却在精神内核层面的升华显得薄弱,将原著中对于“何为生命”的哲思变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谁在打我”的标准好莱坞故事。有漫迷就评价称,有别于原著的深刻复杂性,这版真人版《攻壳机动队》让哲学家般的女主角“素子”成了一个为了打败坏人而存在的超级英雄。相比漫画原著、TV版动画、押井守版动画电影以及之后的多版本改编呈现,如今的真人版电影无疑更像是个“惩恶扬善”“揭露罪恶”的爆米花电影。
普通观众坦言观感震撼,高水准特效带来一个科幻色彩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
完全理解原著粉的严格与坚持,毕竟情怀至上。不过他们似乎忽略了好莱坞改编经典历来的套路。不单为艺术,也得为生意。在这次对日本经典动漫《攻壳机动队》的翻拍中,同样不仅仅为满足一部分原著粉的心思,更要照顾更广大的观众群体。这部耗资1.1亿美金重金打造的真人版电影在背负巨大盈亏压力的情况下,若复刻押井守版,商业风险过大。最终,他们在一定程度照顾到原著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商业化的折中之道。
至少真人版电影里的这个未来世界,做得超乎原著的华丽、科幻。影片开场,就是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让人血脉偾张。在原作基础上,真人版电影进行了数字化高科技演进,在视觉特效、动作爆破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
片中故事设定在未来的日本,人类与机器高度融合,可以连接互联网,社会面临各种新型犯罪,*秘密行动小组“攻壳机动队”就是专门应对这类犯罪的。队中核心人物少佐(斯嘉丽饰)是一个只有大脑是人类、身体是机器的义体人。“制造”少佐的机器人公司的科学家先后被杀,少佐奉命追凶,但她渐渐发现*与机器人公司宣称的并不一样,并且跟她的真实身份密切相关……
实际上,从非原著粉观众的反馈来看,这版《攻壳机动队》的评价并不低。飙车、*战、人机大战等大场面动作戏接连上演,不断沸腾观众的肾上腺素。除了刺激的战斗场面,片中赛博朋克城市的全景呈现、“人机合体”的视觉化展示、未来世界酷炫的高科技犯罪手段、极具东方元素的艺伎傀儡机器人等,都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而斯嘉丽在片中的表现也备受好评。有观众就在观影后评价:“极具想象力的未来城市非常惊艳,少佐的热光学迷彩炫酷迷人,电影的艺术视觉感很强,画面美到令人咋舌。”
拒绝惰性敛财,经典虽难再造,传播经典也可达成“翻拍”价值
说到底,改编经典无论如何都不是个明智之选。尤其是《攻壳机动队》这等超级IP。它探讨的问题涉及生物与生命、科技和人伦、道德与犯罪以及*……它甚至被称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动画。其强大的世界观可以说至今无人超越。
至少相比此前两部重磅作品《蝙蝠侠大战超人》和《自杀小分队》刻意借助暗黑风格展现作品深度内核,《攻壳机动队》的度把握得不错。实际上,这版真人版与其他好莱坞商业大片相比,已经显得十分不“好莱坞”。就连原著迷实际上也有好评——真人版电影通过震撼特效做到了高度尊重原著的美术设计,以及对押井守版的经典场景复刻。片中,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草薙素子的主要战斗场景——开场身穿热光学迷彩跳下高楼、水池打斗和情节最*部分的手撕坦克,全部“致敬”了押井守版。
而若说这次真人版电影的最大功劳,莫过于更大程度地推广了《攻壳机动队》。尽管在业界及粉丝圈评价极高,但实际上从普及度上称不上“全球通吃”。而正是这次真人版电影激发了更多人“路转粉”。大批看了电影、对“攻壳机动队”产生兴趣的观众开始搜索1995年的押井守版,甚至想看漫画原著及TV动画。
即便再造一个经典难度过大,那么翻拍经典也不该成为因全新原创作品匮乏产生的惰性依赖,或炒作经典的单纯敛财,将经典更深远地传播,才是其意义所在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7:03
攻壳机动队 Ghost in the Shell (2017)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7:04
剪辑。影片像是PPT,这话不仅适用于小时代等一些国产电影,对于本片同样合适。当年和克里斯丁•斯图尔特打野P引起*动荡的导演鲁伯特•山德斯,如今又来导演其人生第二部大制作,不禁引人猜测是否某位老板过于中意他。电影中的确有很多不错的场景,画面,但这些画面和场景都是片段式的。单独来看的话的确有不少出彩的设计,可是将其放在一起时,连接各部分的衔接部分就处理得有些不合时宜。通常是一个场景突然跳到了下一个,场景间的切换有较大的断裂,单个场景看起来好像比较有深意,柳州哲学思辨,然而整体来看却是拼接而成。没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这使得电影始终四平八稳,没有情感的起伏,甚至*部分也没有太多代入感。比如最后素子和巴特相互搀扶离开满是硝烟战火的废墟时,那种背影在火光和天空及周遭景物映衬下的画面,很有感觉。像这样自成一景的画面有很多,但正因为太突出,相互之间的隔绝感也很强。无法有机地衔接。
在被控制的垃圾车司机穿迷彩服逃离那段,少佐在水中与其搏斗,原著中也有这段。但是司机为什么要逃到河中呢?穿着迷彩逃进开阔宽广的浅水中,是不是很不合常理呢?逃进隐蔽繁杂的街区里难道不是更好吗?原著中是怎样表述的我不知道,但是电影完全没有交代。只是司机跑着跑着就入了水。虽然我知道光学迷彩和同样无色的水会产生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在漫画还是电影里。但是电影不应该只考虑效果,而忽略了人物这么做的动机。一味地追求好看就行。少佐在水中击倒嫌犯时却快速离开,等其起身后才再一次从别处发动攻击,在电影中这样做当然是为了视觉效果有意为之,而放在现实中则是纯粹的有悖于军人的作战理念。而攻壳是一部反应社会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射现实的作品,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多余的桥段呢?这也属于上面提及的细节缺失问题。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7:04
细节。影片的细节缺失严重。所说的细节是指为角色的行动做解释和铺垫的细节。比如*九课的介绍。*九课作为本片的主要机构,对其介绍包括职责,功能,成员,权力和国家其他暴力机关的关系等只有寥寥几笔,这大大削减了代入感,使观众对其印象只能停留在表层,并不深入,并不断从类似作品的类似机构中寻求相同点辅助理解,而任何两部作品都是完全不同的。这样做只会对电影的感受慢慢分崩离析。当少佐要潜入艺妓机器人的记忆中时,她的行为表现得就像在处理日常事物一样,仿佛做这种事犹如吃饭一样正常,然而身边的人却不停地说危险和不可预期之类的话,这使得这件事,那段画面有极大的撕裂感。看起来*九课应该是成立很久的老练的组织。入侵别人的记忆在电影的世界观中也应该是一种效率高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所以理所应当,*九课的成员应该经常接触这类事物才对。
既然经常接触就应该有相关的专业工具和专业的执行流程和规范。然而配角们却表现得像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胆战心惊地在做这件事。就像是平日里的*门在提取一枚指纹时却要穿着整套的核辐射防护服,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被指纹辐射一样奇怪。就是这种感觉。类似经不起推敲的细节还有很多。尤其是经不起攻壳这样的世界观下的推敲,即影片内的世界观无法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