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既”和“即”的用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2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07
“即”和“既”
“即”通常是的意思,比如“华夏即中国”。有时它只当“就”讲,如“海湾战事一触即发”。它还可以作接近靠近解,像“可望而不可即”,是说可看到而不能靠近;“若即若离”则说又像接近又像分离的情形,常用于两者关系的不近不远,不亲不疏。
“即”还常常用在当下、目前的意思,我们常见的有“即日”、“即时”“即期”字眼,可作这种解释。“即”也有接触的意思,“即景生情”是常用的一个成语,指接触前景物有所感触,产生某种感情。引申开来,“即席”是在宴会或集会之上之意,如“他作即席讲话”;“即兴”是有感眼前情景突发兴致而创作的意思,例如“他做了即兴表演”。“即使”是连词,表示假设让步,如“即使下雨也要去”。
“既”也可做连词,注意不是假设让步之意了,是与“且、又、也”等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有的意思,如“她既有天分又很努力”、“既高且大”。“既然”是用得较多的词语,若用“既然”,注意通常用于提出一个前提,然后加以推论的句式,例如,“既然知道错了,就应立即改正”。
十分有趣的是“既成事实”和“即成事实”均无错误,在写作时,都要小心区别使用,前者是熟语“已成现实”,后者则是衔接前语的半句话“……就成了现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07
既
1.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也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可译为“不久”,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例如: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前“既”,已经;后“既”,完全。)
弗听,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左传》文公元年)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
2.用作连词。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或者由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常和“且”“则”“又”等词前后呼应。例如: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即
1.用作连词。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纵使”;或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与妻书》)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2.用作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相衔接,或表示两种情况紧相联系。可译为“立即”“马上”“就”等。例如:
(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
供参考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08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即和既的区别:
1,即有多个义项:①作副词,就,便。表示动作发生之快或时间之早,如一触即发。②作连词,即使,就是。用于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让步,正句常与也与之呼应
2,既,既可做副词,也可做连词,作副词时:①作己经解。多用于固定格式,如既往不咎。②,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常用又,也,且等配合使用,如森林既需要水分,又能保持水分。作连词时表示,既然的意思,用于推论因果复句的偏句,正句常有,则,就等于之呼应,如既来之则安之
提问你是我的好帮手,谢谢!
回答不用谢,祝您生活愉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08
“即”和“既”用法
“即”通常是的意思,比如“华夏即中国”。有时它只当“就”讲,如“海湾战事一触即发”。它还可以作接近靠近解,像“可望而不可即”,是说可看到而不能靠近;“若即若离”则说又像接近又像分离的情形,常用于两者关系的不近不远,不亲不疏。
“即”还常常用在当下、目前的意思,我们常见的有“即日”、“即时”“即期”字眼,可作这种解释。“即”也有接触的意思,“即景生情”是常用的一个成语,指接触前景物有所感触,产生某种感情。引申开来,“即席”是在宴会或集会之上之意,如“他作即席讲话”;“即兴”是有感眼前情景突发兴致而创作的意思,例如“他做了即兴表演”。“即使”是连词,表示假设让步,如“即使下雨也要去”。
“既”也可做连词,注意不是假设让步之意了,是与“且、又、也”等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有的意思,如“她既有天分又很努力”、“既高且大”。“既然”是用得较多的词语,若用“既然”,注意通常用于提出一个前提,然后加以推论的句式,例如,“既然知道错了,就应立即改正”。
十分有趣的是“既成事实”和“即成事实”均无错误,在写作时,都要小心区别使用,前者是熟语“已成现实”,后者则是衔接前语的半句话“……就成了现实”。